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罗家父子四人的酒量都不错,两瓶散酒自然不够六个人喝,但在这个缺吃少喝的时期,岳文轩能拿出两瓶散酒来待客,就已经很大方了。

作为客人,罗家父子四人自然不会觉得主家小气,每个人喝酒的时候也都是浅尝辄止。

他们都已经有多半年多没尝过酒的滋味了,今天每人都能喝到三四两,已经觉得很过瘾。

喝酒之后,罗家父子的谈性很浓,岳文轩正好借机多询问一下当地的各方面情况。

在他的有意引导之下,一顿饭下来,岳文轩想知道的各种信息,已经基本上都了解的很透彻。

搬家之后的第一顿饭,又是招待客人,大嫂虽然还是想着低调,却也没把白薯端上桌,今天招待客人的主食是玉米面的窝头再加上少部分二合面的馒头。

能有窝头和二合面的馒头吃,罗家父子已经很满足。

最近两个月,他们一家人基本上都是每顿饭一碗粥,而且还是一天两顿饭。今天能吃的这么好,还基本上能吃饱,简直就是无上的享受。

这一顿饭,差不多吃到两点钟。

吃饱喝足,罗家父子对岳文轩的观感更好了,一再的承诺:有任何麻烦,任何困难,一定要开口,只要是能帮上忙的地方,尽管去隔壁招呼一声。

送走了房东一家,一家人关上院门,里里外外转了个遍,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心情都很兴奋。

岳芳清开心的说道:“这个院子可真好,青砖外墙,瓦片屋顶,比咱们老家的房子看上去还要气派的多,要是能在这里一直住下去就好了。”

“院子确实不错,但再好也不是咱们自己的家。

你四叔不是说了嘛,明年还要坐火车去长安,这里注定了只能是一个临时落脚的地方。”

老太太也觉得这个院子好,但她知道早晚都得走,所以并没有归属感。

岳文轩希望家人的心能够安静下来,便说道:

“咱们出发去长安的时间,可能要等到明年八九月份,在这里差不多能住将近一年的时间。

一年的时间也挺长的,暂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也不错,这样也能安心。”

“不说这些了,咱们还是看看该怎么住吧?”老太太说道。

“奶,您和我嫂子再加上两个侄女,一起住东屋。

家石、家民和家英,他们三个住西屋。

我一个人住一间。

这样安排,大家有意见吗?”

“房间多,怎么住都行,就是你一个人住一间,晚上会不会太冷?”

如今的天气已经越来越冷了,老太太有点担心孙子的身体受不住。

既然有条件,岳文轩还是想一个人单独住一屋,“咱家已经添置了厚被子、厚褥子,像我这样的小伙子正是火力旺的时候,一个人睡一屋也不会冷。”

“行吧。我看房东一家留下的物件里有几个火盆,你晚上一个人住,记得一定要把火盆点上,这样多少也能热乎一点。”

“行啊,明天我多买点木材,晚上把火盆点上,应该也冷不到哪里去。”

虽然岳文轩已经买了三个煤炉子,但只能白天放在屋里取暖,晚上是不敢点的,必须得搬到屋外。

小县城里的煤炉子都没有烟囱,晚上要是放在屋里,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别看烟囱很不起眼,却也是洋玩意儿,现在还没有普及,小城市里基本上见不到。

所以岳文轩买的这三个煤炉子也只能白天放在屋里取暖,晚上就得熄了,取暖还得靠火盆。

虽说罗家把这个院子打扫得很干净,但岳文轩一家人归置行李,整理房间,还是花费了不短的时间,直到天黑才收拾利索。

黄昏之后,周围的几家邻居也都开始热闹起来,家家都有炊烟升起。

岳文轩征求老太太的意见:“奶,咱们刚来,你看要不要给周围的几家邻居各自送点小礼物,相互认识一下?”

“应该的。以后要和附近的邻居们在一起相处将近一年的时间,还是熟悉一下的好。

你是一家之主,还是你过去打个招呼吧,也不用送多好的东西,这个年月,每家送一碗花生,就不算小气。

咱家的花生不是还有半袋子嘛,就送这个吧。”

岳文轩端着一碗花生,先去了东边的邻居家。

一进门,岳文轩就喊道:“有人在家吗?”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闻声迎了出来,看到一个陌生的小伙子站在院里,疑惑的问道:“这位小先生,你有什么事吗?”

“我是你们隔壁的新邻居,我叫岳文轩,今天刚租了罗叔家的房子。

以后就是邻居了,免不了常来常往,今天特意上门和您打个招呼。

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给您送过来一碗花生,您别嫌弃。”

岳文轩把手中的一碗花生递给中年人。

中年人没有推辞,接住之后,客气的说道:

“原来是新邻居,你看看我这一天光在店里瞎忙活了,新邻居入住,竟然不知道,真是失礼了。

我姓魏,你要是不介意,可以喊我一声魏叔,也可以跟大家一样喊我魏裁缝。”

“那我就喊你魏叔了,以后有什么事,还得请魏叔多多关照。”

“别在院子里站着了,进来坐会儿,喝杯茶。”魏裁缝把岳文轩让到里屋。

“茶就不用泡了,家里还等着我吃饭,稍坐一会儿就得走了。”

现在已经是晚饭时间,魏裁缝客气了两句,也就没有泡茶,坐下陪着岳文轩聊天。

“罗木匠上个月就把隔壁的院子空了出来,就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租户,他是怎么和你联系上的?”

“我们一家是从豫东沦陷区逃难过来的,原本在乡下住着,但乡下的冬天太冷了,就想着搬到城里来。

我乡下的一个朋友是罗叔的亲戚,经他介绍,租了他们家的房子。”

魏裁缝得知岳文轩是逃难过来的,心里挺惊讶的,他真的一点都没看出来。

岳文轩早就已经不是逃难时的那一身装扮,他现在手里有钱,当然不会委屈自己。

身上穿的是板板正正的中山装,脚下踩着大皮鞋,人长得又帅气,一看就是生活优握的读书人。

不然的话,刚一见面,魏裁缝也不会喊他小先生。

虽然知道岳文轩是逃难过来的,但魏裁缝还是不敢心存轻视。

虽然眼前的年轻人是从沦陷区逃难过来的,但并不代表人家就没钱。

如今烽火处处,沦陷区那些有钱的人家都往大后方跑,只要有以前的底子在,就算没了家业,这些人过的日子也比普通老百姓强多了。

在他看来,岳文轩应该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日寇的残暴,魏裁缝痛骂了一顿,又向岳文轩打听了一下沦陷区的现状,得知情况之后,对沦陷区的民众深表同情。

结束了这个话题,岳文轩说道:“听说魏叔家的裁缝铺开的很红火,以后家里做衣服也少不得要麻烦你。”

“要是你们家做衣服,免费就行,邻里邻居的,本来就应该相互帮忙。”

岳文轩知道他说的是客气话,“要是免费,那我可不敢麻烦魏叔,看在邻居的份上,魏叔能给我优惠一点,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应该的,应该的,谁让咱们是邻居呢,俗话说远亲近邻,咱俩家离的最近,本就应该多亲多近。”

“现在时局艰难,又逢旱灾,百业凋敝,生存不易,魏叔的裁缝铺受的影响大吗?”

“你都说了百业凋敝,我们做裁缝的又哪能幸免。

我是多年的老裁缝,在当地还算有点小名气,原本每天的活多的做不完,现在已经很难接到活儿了。

每天净是在铺子里干坐着,也没个顾客上门,现如今养家湖口都成问题。

咱们是邻居,我也不瞒你,为了多添一点进项补充家用,我也准备出租两间房,可一直都没租出去。

你要是遇到有想租房的,也帮我介绍介绍。”

魏裁缝并没有隐瞒家里的窘迫状况,现在各家的日子都不易,他也没觉得丢脸。

“要是我知道有人租房,一定给你介绍。”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岳文轩提出告辞。

他出门的时候,魏婶子追了过来,把碗交到他的手里,碗里装了满满的一碗瓜子。

岳文轩回到家,重新装了一碗花生,继续拜访邻居。

魏裁缝隔壁的住户,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和两个半大的小子在家。

岳文轩说明来意之后,陈老太太热情的接待了他。

从家里的摆设就能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不错,比魏家和罗家强出很多。

老太太先是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一番岳文轩一家人的情况,然后又详细的问了问岳文轩的个人情况,然后笑眯眯的连连点头,连连夸赞。

然后她开始说起自家人的情况,“不怕你笑话,我儿子和儿媳妇以及我那个十七岁的大孙女,都在给有钱人家帮佣。

他们都是住家佣人,平常也不回来,一般的时候,家里就有我这个老婆子和两个小孙子。”

然后老太太开始重点介绍自己的大孙女,“我大孙女比你大一岁,从小就长得好,虽说给人家当佣人不太好听,但这都是生活所迫,没办法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有一份养家湖口的工作,太不容易了。

虽说这样的工作不好做,但挣钱还真是不老少,我们家六口人,三口人给人家当佣人,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

尤其是我那个大孙女,不光人长得好,性格也温柔,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谁要是娶了她,那可是一辈子的福分。”

老太太的心意已经昭然若揭,岳文轩赶紧转移话题:

“陈奶奶,我看您家这两个小孙子一直都在忙着写作业,他们现在读的是小学还是中学?”

说起自己的两个孙子,陈奶奶更是滔滔不绝,“还在读小学,老大明年就能读中学了。

这俩孩子都是读书的材料,成绩在班上全都名列前茅,以后说不定是个有出息的。”

“他们在哪所学校读书?学校离家里远吗?”

“他们读的是城里的一小,学校也不远,离家大约二里地。”

“学费贵吗?一学期要多少钱?

我家里两个侄子,出来之前,一个上小学五年级,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现在安定下来,还得继续读书。

县里的一小要是合适的话,我打算让我两个侄子也去一小读书。”

老太太对孩子读书的事非常重视,表现的很是热心,“合适,肯定合适,县里的一小是县城最好的小学。

不但老师都教的好,学费也不高,现在每学期的学费是六十法币。

现在的钱越来越毛,这点钱真的不多。

咱们这离学校又近,也不用在学校里吃食堂,这又能省下一笔,也就是课本和纸笔需要多花点钱。

我看你穿的这么整齐,家里的条件肯定不差,有能力的话还得让孩子继续读书,读了书将来才有前途。”

“确实挺合适的,那我明天去学校打听打听,也不知道现在去插班,学校还愿意收吗?”

“这我老太婆就不清楚了,只能你自己去学校问一问了。”

在陈家打听清楚一小的事,也算是收获不小。

陈老太太同样给了回礼,岳文轩出门的时候,端了满满一碗红枣回家。

这条巷子往东就只剩下一户人家,开杂货铺的这家是岳文轩拜访的最后一家。

岳文轩进门的时候,这一家人刚刚关了铺子回家。

这一家的主人姓阳,年龄不大,看上去还不到三十。

毕竟是做生意的人,得知岳文轩的来意,阳大哥表现的最为热情。

尽管岳文轩一再的推辞,还是给泡了一壶茶。

“我家的杂货铺就在巷子口左拐的大街上,卖的都是一些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

你们家刚搬过来,恐怕欠缺的东西比较多,要是有需要的尽管去找我。

我也不说给你免费的漂亮话,但咱们毕竟是邻居,优惠肯定有,指定比你去其他地方买要便宜。”

从岳文轩的穿戴上来看,就知道他们一家是潜在的大客户,阳哥当然要把岳文轩拉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