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觉得坑内的恐龙化石一定有蹊跷,有些好奇的观众已经开始发弹幕问王晓山了。
刚才王晓山跟观众说完就开始挖化石了,观众问的问题他一条都没有看到。
这次王晓山是故意的,他故意没有告诉观众坑下的恐龙叫什么,为的就是给观众一个悬念。
直播间的观众已经开始猜坑下的恐龙到底叫什么名字了。
不过直播间的小白实在太多,就算有人猜对了,也没人相信。
坑下清理化石泥土的工作人员一会就把大脑袋的恐龙身上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了。
站在坑边上的工作人员和专家第一时间看清了坑下的恐龙。
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坑下的恐龙叫什么,他们都去找专家了,想听听专家怎么说。
不过专家想要仔细看看这次王晓山挖出来的恐龙,全部都跑坑下去了。
几个专家边看化石边讨论,一会他们就猜出来了这次王晓山挖出来的化石叫什么。
第二只恐龙长的很苗条,不一会王晓山就把整只恐龙挖了出来。
这次王晓山没有急着让观众看,他先让工作人员把化石上的泥土清理了一下。
第二只恐龙身长不到两米,跟第一只恐龙比个头小多了。
清理干净后,王晓山拿着镜头让观众看了下这只恐龙。
“各位观众朋友们,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第二只恐龙。”
【这只恐龙好小呀,骨头细细的,一看就是受害者,真是好可怜呀!】
【老王挖出来的第二只恐龙的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前后肢还长着尖锐的脚趾,怎么看起来怪怪的。】
【怎么感觉大脑袋恐龙像是受害者呀,老王让我们看看大脑袋恐龙的嘴,看看里面有没有锋利的牙齿。】
【小恐龙还敢袭击大恐龙,这是要逆天吗,老王快给我们讲讲这两只恐龙到底哪个是受害者。】
【只能看出来两只恐龙在打架,到底谁强谁弱太难分辨了,我现在连两只恐龙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两只恐龙都挖出来了,观众觉得这两只恐龙有些怪,大脑袋恐龙前后肢连个锋利的脚趾都没有。
反观那只小恐龙,长着尖牙,前后肢上都是锋利的脚趾。
这样看上去让人觉得小恐龙更加厉害一点,大脑袋恐龙好像弱一点。
好多观众提议让王晓山拿着镜头让他们看看大脑袋恐龙的牙齿,只要看到牙齿就比较容易判断挖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恐龙了。
大脑袋恐龙牙齿的部分王晓山刚才就没有清理,不过有人已经去帮他清理了。
坑里清理恐龙化石的工作人员也看出来了两只恐龙的有点问题,他们主动去帮王晓山清理了一下大脑袋恐龙牙齿的部分。
十多分钟后,工作人员就清理出来了,王晓山拿着镜头让观众看了一下。
“大家刚才看到的就是大脑袋恐龙的牙齿,这个牙齿是不是很特别!”
【是真特别,一看就是食草动物的牙齿,真是没有想到那只苗条的小恐龙居然是捕食者。】
【看来大脑袋恐龙咬住另一只恐龙应该是巧合,食草恐龙也不容易呀,长这么大个,还要被这种小恐龙欺负。】
【老王真厉害,这样的恐龙化石都能挖出来,平时看的都是大恐龙吃小恐龙,今天看到个小恐龙吃大恐龙!】
【远古恐龙跟现代生物差不多,大部分食肉动物都比食草动物厉害!】
【老王快给我们说道说道,这两只恐龙叫什么呀,怎么就打起来了。】
看完牙齿好多观众都明白了,刚才他们错怪大脑袋恐龙了。
好多观众都非常佩服王晓山,这次挖出来的恐龙化石太有特点了。
平时观众在影视剧里面看的都是大型食肉动物在捕食各种大小型食草动物。
观众几乎没有见过这种小型食肉恐龙捕食比自己大一倍的食草动物。
尤其是这两只恐龙是在搏斗的时候被变成化石呢,搏斗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被掩埋变成了化石。
“这两只恐龙,大脑袋的那个叫原角龙,细胳膊细腿的那个叫伶盗龙。”
从挖出来的化石可以看出来,伶盗龙一根弯曲而尖锐的脚趾,已经狠狠的刺入原角龙的体内。
现在两只恐龙都已经变成化石了,让人感觉伶盗龙的脚踩在了原角龙的骨头上,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要是这两只恐龙晚一点变成化石,原角龙可能已经被伶盗龙破肚了。
王晓山大概给观众还原了一下当时战斗的情况。
这种战斗中的场面太少见了,王晓山要是不讲解大部分观众很难从化石上看出当时战斗有多么激烈。
【老王讲的真好,直接还原了当时的情景,老王要是不讲光看化石,只能看出来恐龙在打架。】
【老王真是多才多艺,能挖、能讲、还能还原场景,真是太让人佩服了。】
【老王拿着镜头再让我们看看这两只恐龙,尤其是伶盗龙的牙齿和脚趾。】
【今天等的时间有点长,不过值了,看到这么有意思的搏斗场面。】
【老王每次挖坑都不让我们失望,真是太喜欢看老王的直播了。】
观众听的时候还会发发弹幕讨论一下。
这次挖出来的两只恐龙非常有特点,观众非常喜欢。
王晓山讲的时候不光直播间的观众在听他讲解,现场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也都在听。
在坑下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可以边看化石边听王晓山讲解。
坑外的工作人员只能在坑边上看王晓山直播,不看直播的话在坑边上根本看不清楚细节。
王晓山讲完又拿着镜头让观众看了些观众感兴趣的细节。
这两只恐龙是第一次在荒山被发现观众兴趣度非常高,都想多看看。
王晓山给观众看完细节后,又用无人机让观众看了下坑内恐龙的整体效果。
从空中看其实效果要比在坑底看效果好很多。
王晓山讲完后,几个专家就围了过来,趁着他还没有走,专家都想跟他多聊聊。
李妙妙和曹冰冰两个人刚才在坑里看了半天化石,要不是王晓山讲解她两也以为是原角龙在袭击伶盗龙。
两个记者本来想的听完赶快回去写稿子,但是看到王晓山跟专家正在讨论,她俩也都凑了过去。
李妙妙和曹冰冰在旁边听了一会就闪人了,王晓山和专家讲的太深奥,她俩实在是听不懂。
听不懂的就没办法写到稿子里,两个妹纸只好先回去写稿子,内容要是不够再咨询王晓山。
王晓山跟专家聊了一会又去坑外休息了,专家太能聊了,他真是有些怕了,真能找借口先闪了。
此时石队长在坑边大喊道:“化石已经看完了,快去干活了,想看一会再来看。”
王晓山把两只恐龙都挖出来的时候,荒山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围了过来,连运输化石的工作人员都跑过来了。
王晓山挖了两只恐龙直接导致荒山停工了。
荒山的工作人员积极性太高,石队长也不好打击大家,只好先让大家看看坑内的化石。
现在看完了,石队长赶紧让大家去工作,看化石可以,但是不能耽误工作。
石队长喊了几嗓子,围在坑边上的工作人员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这次挖出来的化石,今天不会被运走,工作人员今天晚些时候或者明天都可以来看。
直播还没有结束,王晓山还不能厉害,他只能带着坑附近,等会让观众看完俯视角度,他再带着观众去坑里看看。
今天王晓山不准备继续挖化石了,等到快结束的时候,他再让观众看看其他坑挖出来的化石,今天就算结束了。
趁着观众在看化石的时候,王晓山去其他坑转了一圈,有些坑挖出来的化石已经运回营地了,还有些坑的化石马上就挖出来了。
王晓山让观众看了半个小时的俯视角度后,又拿着镜头下坑了,他给观众看的时候还会再讲解点其他方面的知识给观众听。
正在营地写稿子的李妙妙和曹冰冰发现镜头动了,都停下了继续码字。
曹冰冰:“哎,老王又开始讲了,今天的稿子什么时候能写完呀。”
李妙妙:“看来今天晚上要加班了!”
王晓山现在天天挖出来的恐龙都非常稀奇,搞的两个记者每天都要写很多关于化石的内容。
今天王晓山挖出来的两只恐龙都不是稀有品种,介绍恐龙的方面比较好写,搏斗的场景很难写。
李妙妙和曹冰冰刚才在坑里听王晓山讲的时候,听的太入迷忘记录音了,回来两个人只能凭着记者写搏斗的场景。
可是两个人怎么写都感觉没有刚才王晓山讲的好。
今天荒山不光王晓山这一个坑挖出来化石了,其他坑也挖出来了不少化石。
这也是两个记者闹心的地方,出土的化石太多,要写的内容太多了。
曹冰冰:“现在外面还围了好多媒体,一会怎么回去呀,今天所有事情都赶在一起了。”
李妙妙:“别想了,边听边写吧,感觉又回到了上周那种情况,咱两不会从明天开始又要在营地写一天稿子吧。”
她俩每天都盼着荒山能挖出来给力的化石,这样她们写出来的稿子关注度会增加。
可是王晓山挖出来给力的化石,她俩就要加班。
此时王晓山正在拿着镜头给观众看坑底的化石呢,他才不管记者稿子难不难写呢,他每天都会正常挖坑。
王晓山给观众看化石的时候还会回答几个观众的问题,白天没时间互动,现在刚好跟观众互动一下。
【老王原角龙和伶盗龙打架的时候是不是每次都是伶盗龙胜利呀,从化石上看伶盗龙好厉害呀!】
【恐龙厉不厉害全看牙齿和脚趾,咬不死你,就挠死你,恐龙好像就只有这两招!】
【这两只恐龙要是挖出来,拼出来应该非常好看,打斗场面适合看立体效果,平面看上差点感觉!】
【这几次老王挖出来的都是些陆地上干仗的恐龙,什么时候挖个海里干仗的恐龙出来看看呀!】
【搏斗的恐龙太少见了,老王能挖到两个运气真是爆棚了。】
动物之间打架哪有必胜的呀,狮子捕食角马的时候还经常被角马顶伤呢。
古代的动物也一样,别看伶盗龙那么厉害,原角龙也不弱,原角龙钩状的嘴咬合力很强。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原角龙这么大的食草动物。
有些观众发现这段时间王晓山已经两次挖到恐龙搏斗的化石了,不过两次都是陆地上的动物。
一次是泰坦巨蟒,一次是原角龙和伶盗龙。
搏斗恐龙的化石实在太少了,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发现几只,王晓山能短时间内发现两只已经是运气爆棚了。
有些观众提议这两只恐龙要是拼完的话,一定要上传一张照片到网上。
挖掘出来的恐龙都是趴在地底下的,看上去有点像画,立体感不强。
等到拼接出来后在看,效果杠杠的。
之前荒山挖出来的化石搬运回去后,拼接好魏局长都会给王晓山发几张拼接完成的照片。
王晓山每次都会把这些照片上传到网上,让网友也看看。
这几次挖出来的恐龙化石太特别了,观众特地在直播间提醒了一下王晓山,生怕他忘记上传照片了。
“等化石拼完,我会上传到网上给大家看的,大家不要着急!”
“刚给大家看完搏斗恐龙的化石,现在我在带大家去看看其他坑挖出来的化石。”
说完王晓山就拿着镜头会营地了。
荒山挖掘出来的化石大部分都已经运回营地了。
快到直播结束的时间了,王晓山让观众看完就可以直接下了,晚些时候挖出来的化石观众只能明天看了。
王晓山从山里回来的时候,专家还在坑底研究原角龙和伶盗龙呢。
今天挖出来的两只恐龙骨头少,容易区分,不出意外的话,近期就会被运走。
现在王晓山挖出来的化石都太稀有了,上头领导也不想让化石长期暴露在太阳下,都想尽快转移。
这些专家必须抓紧时间在坑里研究,过几天运走了,可就没有研究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