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土机挖了一个多小时,坑已经被拖到最够大了,也足够深了。
现在坑底距离化石大概还有两米左右,剩下的部分就只能靠人力来挖了,机械需要休息了。
王晓山拿着镜头先让观众看了下刚才挖土机挖的成果,看完后,他就把镜头支在了坑壁上,剩下的就要靠他了。
王晓山抡起工兵铲疯狂往下挖,有挖土机就是好,大部分都是挖走了,剩下的土已经非常少了。
王晓山清理泥土的时候坑周围站了不少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挖坑都是轮着来的,一波干活一波休息。
休息的工作人员全部都凑到王晓山的坑边上了,他们都想知道他这次挖出来的到底是一个什么化石。
上午这些工作人员看到了化石,但是王晓山挖出来的部分实在太小了,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恐龙。
挖出恐龙后,王晓山也开始用园林铲开始清理化石上面的泥土了,这些泥死死的粘在化石上,不使劲都抠不下来。
刚才王晓山挖坑没有用多长时间,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清理化石上面的泥土了。
虽然王晓山不用像其他工作人员清理的那么干净,但是最起码大概样子观众要能看出来。
王晓山清理了一个多小时,把这个恐龙化石大概的样子清理出来了,虽然还有土,凑凑活活看吧。
如果观众想看清晰版本的,只是等明天工作人员去下去清理干净了再让观众看了。
王晓山把大概样子挖出来的时候,围着周五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围着坑转圈了,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猜出来。
王晓山站在坑外让观众先看了一个全景图,这个恐龙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站在高处看效果更好。
“这个就是我刚才从坑里挖出来的恐龙,这个恐龙长的很特别,头非常大,从绳子比较长!”
“应该有些观众已经猜出来是什么类型的动物了!”
【这也太简单了,一看就知道是海里的,这动物没有脚,没有脚就说明这只恐龙生活在海里!】
【海里什么动物,巨齿鲨小的时候吗?看上去也不像,这到底是个什么海洋生物!】
【感觉陆地上的恐龙还能认识几个,海里的几乎没有几个认识的,老王还是说什么动物吧,猜不出来!】
【这个大脑袋快跟虎鲸的差不多了,这么大的鱼在水里应该很少有天敌吧,反正虎鲸没什么天敌!】
【这种鱼我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过,叫什么名字我实在想不起来了,反正是三个字的!】
观众对海里的恐龙了解还是比较少的,现在好多电影演出来的大部分都是陆地上的恐龙。
像侏罗纪公园里面介绍的恐龙和复原出来的恐龙以陆地上的居多,海洋里的就那么一两只,而且露脸次数有限。
像海洋里面的恐龙被拍成电影的就非常少,而且恐龙很单一,一个电影里面就一只。
主要是我们是在陆地生活的,拍一些陆地上的动物更有代入感。
现如今海里的生物我们普通人接触的都非常少,好多人都是通过海族馆或者海洋公园了解海洋动物。
全国的海族馆和海洋公园的数量比动物园的数量少的太多,平常大家见过最多的海洋动物就是普通的鱼了。
观众猜不出来这只史前恐龙的名字非常正常,但是最后一个观众说是三个字倒是猜对了。
这名观众有可能真的知道这只恐龙叫什么名字。
“这是恐龙的名字叫邓氏鱼,这是一种鱼类,这种鱼绝对是海洋食物链顶端的动物!”
“这种鱼靠着头部和颈部厚厚的盔甲保护,身体其余地方也有一层厚厚的盾皮,一般的恐龙根本伤不了它。”
“这种鱼体长在六到八米,体重大概在一吨多,像鲨鱼它一口就解决了,鲨鱼在它面前就是小弟弟。”
邓氏鱼在史前可是最恐怖的鱼,这种鱼生性残暴,其他鱼如果看到邓氏鱼快快的就溜走了。
王晓山挖出来的这个邓氏鱼的盔甲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咬痕,因为是跟同类打斗的时候留下的。
这种鱼好斗、凶残,以至于在现在的海洋里没有留下半点血脉,这种鱼太逆天了,地球都看不下去了,不灭掉根本不行。
【刚去网上查了一下照片,这种鱼的确挺吓人的,根本就是面目可憎,还好现在没有这种鱼了,要不我们都不用去海洋了!】
【这种鱼就跟犀牛一样,有一身坚硬的皮,只不过犀牛生活在路上上,这种鱼生活在海里!】
【鲨鱼也就攻击人类比较厉害,遇到虎鲸吓的它比兔子跑的还快,鲨鱼就欺软怕硬!】
【一身犀牛壳的鱼,这种鱼不管在陆地上还是水里都非常厉害,这就像轻甲遇到重甲一样,打上人家不痛不痒!】
【你说这个鱼这么厉害,可是我怎么没有看到这只鱼的牙齿牙,它怎么杀死猎物的呀?】
有心的观众还特地去网上查了一下照片,这种鱼太吓人,现在挖出来的都是化石,如果复原那就更恐怖了!
有些观众形容的非常像,就像水里的鱼披了一层犀牛皮,这种鱼谁能咬的动,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其实鲨鱼并没有电影和电视里演的那么厉害,海洋里的鲨鱼只要感觉到虎鲸的存在,撒丫子就跑了。
虎鲸这种动物好多大型的海洋馆里面都被人驯服了表演节目,其实虎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在海洋里虎鲸几乎没有什么天敌,而且它们还是群居动物,捕食的时候分工合作,大部分时候都能得手。
虎鲸想要吃鲨鱼,只需要把鲨鱼翻个个,让鲨鱼肚子朝上就可以,鲨鱼肚子朝上它就不会游泳了。
所以鲨鱼是怕虎鲸的,打不过只能溜之大吉,跑的慢了就有可能被虎鲸吃掉了。
别说鲨鱼了,虎鲸还围猎过鲸鱼,当然是未成年的鲸鱼,可见虎鲸是多么的凶猛。
“邓氏鱼是食肉类动物,但是邓氏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它是通过咬合力把动物咬死的,跟现在的动物不同!”
“这种鱼应该是用咬合力把肉咬烂吃到肚子的。”
“这种吃法非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这种鱼虽然厉害,但是也有困扰它的事情。”
【还好消化不良,如果胃口好海里的动物都被它吃完了,有一个逆天的咬合力,却天天肚子疼也挺闹心的!】
【听到咬合力让我想起了鳄鱼,不过鳄鱼跟邓氏鱼比差远了,就这样鳄鱼也是恐怖的存在!】
【怪不得这种鱼非常暴躁呢,空有一身本领,但是没有一副好牙口,看来它们暴躁是因为肚子不得劲!】
【感觉那个时期海里的鱼都想法设法往陆地上跑,有个这种鱼在海里,待在水里太不安全了。】
【老王你挖出来的这只鱼真是太恐怖了,感觉比巨齿鲨还吓人,这种鱼太逆天了,就应该被灭绝!】
观众也看出来了这只恐龙的吓人之处,恐龙这种生物灭绝是有原因的,这些生物太逆天了,有它们在,人类都要被灭了。
今天挖出来的这只恐龙观众非常满意,第一观众好多观众都没有见过这种鱼,第二这种鱼非常恐怖。
观众等了一天终于等了一个像样的恐龙出来,王晓山也对今天挖出来的的这个邓氏鱼非常满意。
给观众看完王晓山就从坑里出来了,他让无人机升空,让观众从空中再看看这只恐怖的鱼。
工作人员一看王晓山出来了,都蜂拥的跑到坑下面去看这只邓氏鱼了,这些工作人员挖过很多恐龙,但是他们没有挖到过邓氏鱼。
邓氏鱼在远古的时候是霸主,实际上现在挖出来的邓氏鱼化石并不是很多,国内挖出来的邓氏鱼化石不超过两只。
这次去坑里看的不光是那些休息的工作人员,一些正在坑里挖掘的工作人员听到邓氏鱼的名字也纷纷跑了过来。
现在王晓山刚才挖的坑里站了一堆人,从坑外面根本看不到鱼,只能看到一堆人头。
好多人拿出手机拍了好几张照片,这种鱼的照片发出去绝对能炫耀好几天。
刚才王晓山给观众解说的时候,李妙妙已经在坑下面拍完照片了,她已经猜到会是这种结果,所以早早跑到坑下去了。
李妙妙和王晓山的关系在哪里呢,她可以提前跑下去看,但是其他工作人员不能。
石队长刚开始挖掘的时候就给所有工作人员讲了王晓山直播的时候不要过去围观和打扰,领导都发话了,大家只能照办。
一群工作人员在坑里看了半个多小时才陆陆续续从坑里出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兴奋。
等所有人从坑里出来后,石队长派了几个人去坑里做收尾工作了,把刚才王晓山没有清理干净的地方清理干净。。
石队长:“老王你太厉害了,这种鱼都挖出来了,佩服佩服!”
王晓山:“运气好罢了,如果你们没有发现这座荒山我也找不到这只邓氏鱼!”
石队长:“这都是因为有你,如果没有你,我们就算找到这座荒山也找不到恐龙在什么地方!”
石队长看的很开,他知道如果没有王晓山,别说邓氏鱼了,其他恐龙化石都不一定能找到。
王晓山:“大家是合作,谁也离不开谁!”
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王晓山找不到化石,王晓山没有这些工作人员也找不到荒山,他们归根到底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闲聊了一会,石队长就回营地向他的上级领导汇报这件事去了,这种重大发现比较及时汇报。
下午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王晓山也不准备继续挖了,挖恐龙不累,但是刚才一直蹲着清理恐龙脑袋上的泥土费了老大劲。
他现在腰有些酸疼,挖坑明天再说吧,今天养养腰,年轻人腰可不能废了,腰废了生活都不和谐了。
刚才那些工作人员看到邓氏鱼后,挖坑更有动力了,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挖出来一只让人惊艳的恐龙。
既然已经发现了一只邓氏鱼,有可能附近还有邓氏鱼的化石,大家谁都不示弱,挖的一个比一个卖力。
李妙妙:“你是回车上休息会,还是在这坐一会呀!”
李妙妙看王晓山时不时的揉揉腰,她觉得刚才王晓山蹲下起来,起来蹲下腰可能扭着了。
王晓山:“就坐着休息会吧,一会直播结束了再回去,你去拍照吧!”
李妙妙:“没事陪你回!”
王晓山:“赶紧忙你的去吧,我没事,就是腰有点酸,没大事,不影响晚上加班!”
李妙妙:“一天没个正型,那你坐着吧,有事喊我,我去其他坑转转!”
在野湖挖宝还能一天挖两个宝贝出来,在荒山挖化石只能一天挖出来一只,而且还是在挖土机的帮助下。
王晓山现在挖的宝贝难度系数是越来越高了,好在他技术过硬,要不都应付不过来这么多需要挖的地方。
有工作人员在坑里清理邓氏鱼的化石,观众可能更清楚的看清楚这只鱼的样子了。
王晓山刚才只把头清理的比较干净,身子就清理出来了一点点,所以他只让观众看了看头。
现在工作人员清理了一会观众从空中已经大概能看出来这条鱼都多长多宽了。
不过跟鱼身子比起来,这只鱼的头更加恐怖一些,邓氏鱼的身子再吓人也是鱼身子,但是那个头,一点都不像鱼头。
此时李妙妙正在其他坑里看那些工作人员挖坑呢,这些工作人员都是下午开始挖的,几乎没有一个人挖出来东西。
不过李妙妙还是要拍几张照片,晚上回去还是要提一提的,今天没有挖出来,不出所料明天应该就出土了。
今天李妙妙的收获还是不少的,拍到了两只恐龙,还有几个残片,晚上的稿子可以写很多精彩的内容了。
尤其是邓氏鱼,李妙妙晚上准备着重写一下这只恐怖的鱼,让国内的读者多了解一下这只史前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