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华夏真相集 > 第二十六集 绝代战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甘泉宫中,君臣斗智。

东方朔因见天子欲要问罪自己,遂从容答道:臣谓彼人猎杀上林苑之鹿,其罪有三,绝非虚言,皆是有理有据。使陛下因为一鹿而杀人,其罪一也;使天下皆知陛下重鹿而轻人,其罪二也;匈奴犯边,需鹿角以撞死匈奴兵,今杀之,其罪三也!

汉武帝闻罢默然,乃命赦免杀鹿者,改以钱物赔偿。

众臣见此,皆谓天下善进谏者,无过于东方朔者。

汉武帝初信儒家学术,及至晚年,又好长生,信奉道家之说。因听信方士峦大蛊惑,斋戒七天,遣峦大带领数十名男女,去君山寻找不死之药。

旬月之后,峦大声言遇到神仙,获得长生不死酒而归。

汉武帝得酒大喜,下令开坛欲饮,东方朔奏道:陛下慢来,臣能识别此酒真假。

武帝信以为实,便令其启坛检验。

东方朔奉令开坛,却不细观,拔其坛塞,捧而饮之,一口气饮个净光。

汉武帝大怒道:卿此何意?

东方朔奏道:启奏陛下,此乃真是长生之酒也。

汉武帝怒不可遏,当即便呼卫士:与我拉出殿去,当场击杀偷酒之贼!

东方朔急奏:冤哉,枉也。臣既饮此酒,陛下岂可杀臣?

汉武帝:如此欺君枉上,如何杀不得?

东方朔:陛下如果杀臣,则臣不得长生,证明此酒为假;若此酒果系不死之药,则既入臣腹,陛下何能杀臣?

汉武帝闻言,若有所悟,只得赦免其罪。东方朔知道武帝不悦,于是托病不朝。

其后未久,汉武帝为征南越,诏命挖凿昆明池以练水军。工役开挖,见湖底所出者皆是黑灰,不见黄土,不由大惊,因而报入朝廷。

武帝遍问举朝官员,皆都不知何因,只得再次召来东方朔,问其究竟。

东方朔奏道:臣愚昧不知,陛下可试问胡人。

汉武帝认为东方朔不知,是为托辞。又难以找到西域胡人询问,就此作罢。

画外音:直到一百余年之后,至汉明帝之时,有西域胡人来到洛阳。当时有人记起东方朔所说,便试问胡人,当年昆明池中挖出黑色之物为何。胡人说道:“天地大劫将至,必有劫烧。此物非别,乃是秦末大劫,燃烧余烬也。”世人这才知道,东方朔所言是真。

东方朔滑稽善谏,陪伴武帝一生,始终圣眷不衰,实为异数。及至晚年,东方朔又荐自己儿子入朝,汉武帝赐为郎官,后升谒者。因其能言善辩,便常派其持节出使外国。

及至东方朔老病,忽然上奏:《诗经》有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臣愿陛下远离巧佞,摒退谗言。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武帝览奏,颇为惊奇,对侍臣说道:东方朔向来滑稽,今观其语,何多善言?

其后不过数日,东方朔之子上殿报哀,奏说父亲病死。

汉武帝这才大悟,流涕道:朕闻经传所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卿父前日上书,大改平生滑稽之风,此之谓也。

镜头闪回,按下东方朔平生,复说汉匈争战。

汉武帝元光五年,匈奴骑兵再次侵犯上谷郡,掠杀吏民。

朝廷收到边报,决定出兵迎击。汉武帝遂发诏命,派遣太中大夫公孙敖担任骑将军,与车骑将军卫青、轻车将军公孙贺、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一万骑兵,兵分四路,出击匈奴。

公孙敖从代郡出兵,与匈奴交战,连战不利,损兵折将,阵亡七千骑兵。

汉武帝闻报大怒,交付廷议,依律判处公孙敖死罪,后许缴纳赎金,免罪为民。

卫青初次为将,带兵首征,却是冷静无比,兼又沉着果断,非同凡响。由是率军长驱而进,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七百人,取得胜利以归。

另外两路军马,公孙贺失机败阵,李广无功而还。

汉武帝见四路大军,只有卫青一路胜利凯旋,由是甚为惊奇,并且喜慰,乃破格加封,直接封为关内侯。元朔元年秋,卫青再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入,斩首数千。

元朔二年,匈奴大举入侵上谷、渔阳,先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余人。

武帝乃发两路大军,派材官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击,命卫青率大军进攻河南地。

卫青迂回侧击,西绕匈奴军后方,迅速攻占高阙。由此便将匈奴部众一分为三,切断驻守河南地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以及单于王庭联系。

完成迂回阻隔任务之后,又率三千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以西,对白羊王、楼烦王完成包围。汉军于是一战获胜,活捉敌兵数千,夺取牲畜数百万众,就此控制河套。

捷报传至京城,武帝大喜。因谓河套形势险要,命卫青在此修筑朔方城,同时设置朔方、五原两郡。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此定居,修复秦时蒙恬所筑边塞,以及沿河防御工事。

经此一战,汉军全师归还,不但彻底解除匈奴骑兵对长安威胁,并就此建立反击匈奴前方基地。卫青因此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卫青部下战将苏建、张次公,以校尉从征有功,分别被封平陵侯、岸头侯。

元朔五年春,汉武帝为扩大前番战果,诏命兵分两路,再次出塞。

诏令:第一路,以车骑将军卫青为主将,率领三万骑,从高阙出兵;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国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公孙敖为护车都尉,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一同从朔方出兵。

卫青、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公孙敖:喏!臣等遵命。

诏令:第二路,以大行李息为主将,岸头侯张次公为副,从右北平出兵。

李息、张次公:喏!臣等遵旨。

于是两路汉军齐出,分头并进。

匈奴右贤王首当其冲,但以为汉朝军队不能远来至此,故此不曾设防,并与部下诸将终日饮酒,皆至酣醉。

汉军乘夜而至,右贤王大惊,连夜逃跑,仅与爱妾及数百精骑急驰突围,向北而去。

轻骑校尉郭成等追赶数百里,不及而返。汉军此战,俘虏右贤王以下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千百万头,辎重帐房无算。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不自胜,因派特使赍捧印信,前往军中传旨: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六千户,所有随征将领,皆都归于麾下。卫青三子,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一千三百户。

继又降旨,封赠随从卫青作战诸将。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皆都封赏有差。

汉元朔六年,郎中令石建去世,于是再次征召飞将军李广,接替郎中令一职。

是年二月,汉武帝再下诏令:命以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从定襄出发,再伐匈奴。

众将得令,六路齐发,北进数百里,扫荡大漠,再次击溃匈怒诸部骑兵牧民。首战获胜之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共斩获匈奴军一万余人。

此番张骞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征,亲为向导,立下战功,由此获封为博望侯。

卫青外甥霍去病只有十七岁,此战独领八百骑出击,俘虏匈奴单于叔父以及国相,斩单于祖父等二千余人,功冠全军,乃获封冠军侯。

大将军卫青职务已为武将之首,故此只赏千金,不再增益封爵。

此战诸将多有杀敌建功,因而封侯。惟李广时为后将军,无甚斩获,故此全军无功。

镜头闪回,叙述霍去病来历。

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母为平阳侯府侍女卫少儿,父为平阳县小吏霍仲孺,乃是二人私生之子。霍仲儒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之后,才与父亲相认。

卫少儿又曾与曲逆侯陈平曾孙陈掌私通,继而嫁之。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霍去病因此便为皇室外戚,得入上流贵族社会。

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故为汉武帝钟爱,命为近臣侍中。

闪回结束。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十九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率兵征战河西,出击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因率一万骠骑出于陇西,转战河西五国,与单于诸子交战。

再越焉支山,六天行军千余里,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歼敌九千,俘获匈奴祭天金人。

是年夏,霍去病再次引兵出塞,与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分路进军。

因为公孙敖中途迷路,以至迟迟未达,不能与霍去病如期会和。霍去病以为战机易失,果断孤军深入,歼敌三万余人。

经此一战,霍去病俘虏匈奴五王,五个王母,并单于阏氏、王子等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匈奴实力极受打击,就此一蹶不振。

同年秋,匈奴浑邪王率众降汉,霍去病奉命引军迎接。降众闻说汉军前来,以为是来剿灭自己,忽生变乱。在此紧急关头,霍去病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诸军,迅速稳定余部。浑邪王由此得以率其四万余众,安全归汉。

从此以后,汉朝完全控制河西地区,打通西域道路。

匈奴人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武帝于是命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半,使全国百姓徭役负担得到宽缓。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欲图乘胜而进,再下诏令: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众;分别兵出定襄、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霍去病奉旨,再展雄风。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又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追杀至狼居胥山,再次获得全胜。

取得完胜之后,霍去病遂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又于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北海。(成语“封狼居胥”典故,源出于此)

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完全荡涤净尽。单于逃到漠北,漠南再无王庭。此战之后,除河西之外,匈奴继又失去对东北地区控制。

霍去病乃奏请天子,迁徙乌桓部族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使为汉朝北藩,并负责侦察匈奴动静。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须至长安朝见汉帝;并置护乌桓校尉,监护乌桓诸部,使其不得与匈奴私下交通。

战后叙功,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高盖世,皆命加官为大司马,并使骠骑将军官阶俸禄,同大将军相等。从此之后,大将军卫青权势减退,骠骑将军霍去病日益显贵。

卫青故人门客,多半见风使舵,转而奉事霍去病。惟有舍人任安,不肯改志趋赴。

镜头闪回,按下霍去病,复说飞将军李广。

李广以郎中令职务,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

博望侯张骞同时率引一万骑兵,与李广分为两路而进。

约行数百里,李广遭遇匈奴左贤王大军,被其四万骑兵重重包围。部下四千汉军面对十倍之敌,不由大惧。李广从容不迫,命令儿子李敢为先锋,快马冲击敌阵。

李敢奉其父命,只带数十骑飞奔而前,穿透匈奴骑兵包围。然后双分两路,分别抄出敌军左右两翼,重又杀回,归报李广:匈奴人不过如此。我可以一敌十,易破之也。

汉军士兵闻言,由此心下大定,信心大起。

李广下令全军布成圆阵,面向四外,以拒敌军。

匈奴猛攻,箭下如雨。战守终日,汉兵死亡过半,手中箭矢亦将用尽。

李广见状,为节省箭矢,遂命士兵:尔等皆需引弓不发,且看本将军独自歼敌!

于是自用大黄弩弓,以连珠箭法射敌,接连射杀数名副将。匈奴人大骇,一阵骚动,阵角渐松。此时天色渐黑,汉军将士皆都面无人色,惟李广神色如常,愈加精神从容。

汉军皆为折服,由此阵势完整,相持一夜不溃。

至次日天明,张骞援军终至,匈奴军已是强弩之末,不敢抵敌,只得解围而去。

李广被围一日一夜,几乎全军覆没,再无力量追击。战报传入京师,朝廷叙过,张骞误期当斩,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功罪相当,又无封赏。时乖命蹇,以至于此。

镜头闪回,数年之前。

李广曾问卜者王朔:自汉击匈奴,我每战必从。诸军校尉以下,才不及中人,然因功封侯者数十人。我不比别人差,但无功得封。岂我命中不该封侯乎?望先生教之。

王朔问道:将军回思,曾有自悔之事乎?

李广答道: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降者八百人,以诈计杀之。直到今日,平生至悔者惟此,绝无别事。

王朔叹道:将军曾记战神白起,功高盖世,但因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终得恶死之事乎?能使人受祸者,无比杀降至甚。将军不能封侯,乃此因耳。不被诛杀,尚为万幸。

李广闻言大悟,长叹而已。

因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赏赐皆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一生不置产业。

李广身高臂长,善射如神,子孙及徒众皆不能及。又寡言少语,常画图为战,闲时专以射箭作戏。带兵行军,若遇断粮缺水,士兵不得尽喝,自己不饮;士兵不得全食,自己不饭。因对士兵宽厚不苛,部下皆效死力。倘若遇敌,估计不中不射,发矢便要应弦倒地。

因多次被敌围困,危险万状;连射猛兽,也几次被伤。但皆能脱难,亦谓福报。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为将。李广渴望封侯之志不减,屡次请求随行。武帝起初以其年老不应,李广固执请战,终获诏准,得以出任前将军。

汉军出塞,自战得胜。卫青自匈奴降兵口中,得知单于驻地,不由大喜。李广老当益壮,请求自为先锋,出击单于营帐。卫青以为李广时乖运舛,是为屡败之将,与军不利,于是拒绝其请,决定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李广与右将军合并,从东路出击。

诸将皆知,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不能并队行进,势必难以建功。

李广急于立功封侯,遂请求道:末将职为前将军,大将军却令我从东路出兵,却是何意?我少年从征,至今才得与匈奴对阵机会,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望将军许之!

卫青闻此,顿起惺惺相惜之感,便欲应允。

中军见此,轻扯衣角,附耳低声说道:大将军临行之时,天子陛下之嘱,岂忘记耶?

卫青猛醒,便记起汉武帝私下警告:李广年老,休使其正面对敌,恐于军不利!

念及于此,便即硬起心肠,发下令箭:老将军速至右将军中,依令而行,勿违我命。

当时公孙敖因前番出征失期,罢去侯爵,以中将军随同卫青出征,也欲建功复爵。卫青便令公孙敖为前军统领,命李广速发右军,予以配合。

李广大怒,乃转身回营,领本部军与赵食其合兵,就此启程,从东路出发。只因心中不快,走时仓促,便即忘记征聘雇佣向导。于是有时迷路,结果落在卫青之后,不及应援。

卫青依照降卒口供,复命其为向导,果然顺利追及匈奴单于,与其交战,轻易获胜。单于战之不利,率部逃跑。卫青只因孤军深入,终于不能活捉单于,只好收兵。

汉军主力还师,南行渡过沙漠,遇到李广与赵食其东路军马,由此合兵一处。

李广闻说走了单于,更增激愤。勉强谒见大将军后,便即气哼哼地,回到自己军中。

卫青心知自己理亏,乃派长史送给李广粮酒,算作赔礼道歉。并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要给天子上书,报告军情。

李广怀怨,任凭长史如何询问,只是不答。长史回报,卫青怒气渐增,又派长史再往右营,传令李广部将,前去中军大帐汇报军情,受审对质。

李广闻说部将受到传讯,怒发如狂,乃截住长史,对其说道:我为东路主将,部伍迷失道路,与校尉何干?你且回去,某当亲至大将军幕府,前去受审对质!

长史不敢得罪此位传奇老将,由是只得空手而回,归报大将军卫青。

李广支走长史,乃对部将说道:某自少年从军,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屡次遇险,死里逃生,未获全功。今幸随大将军出征,将欲建功赎罪;大将军又调我迂回绕远,偏偏迷路,此岂非天意乎?况我今已六十余岁,岂能再受刀笔吏污辱耶!

言罢流泪叹息,乃拔刀自刎。军中将士皆都痛哭,边境百姓闻之,亦无不落泪。

当时李广生有三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过世。仅余幼子李敢,因功被封为关内侯,此次亦率本部军马,跟随大军征伐。因闻说父亲死讯,不由怒发如狂。

李敢对部下诸将说道:我父之死,皆因是卫青循私废公,任意调离,使其不得建功;待匈奴单于逃遁,又委过我父,致其不堪受辱,愤而自杀也。

部将闻此,亦有同感,但惧大将军之威,皆都不语。

李敢因此愈加愤怒,遂至中军大帐,当众质问父亲死因。

卫青自觉有愧,又不能公示天子密嘱,只得拿出大将军气派,厉言申斥。

李敢身为侯爵,以为可与卫青并肩,愈发不服,纵跃上前,发拳殴打。卫青不欲与其相并,绕案逃避;李敢绕案追逐,不肯罢休。众将大惊,急上前拉开,将李敢劝回。

卫青自觉对老将李广有愧,由是隐瞒李敢犯上之罪,不予追究。霍去病时为骠骑将军,乃是李敢上司主将,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舅父,由是怀恨在心。

画外音:遍观汉武帝时领兵诸将,若以李广才能武功,终生不能封侯,果然也是时乖命舛,实在难以常理论之。也是无独有偶,在其前面还有一个前辈,名曰冯唐,也是终生不得施展才华,以至郁郁而终,老死家中。由此后世便即形成一句俗语,叫作“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将此二人相提并论,可谓千古同叹。

镜头闪回,补叙冯唐之事。

冯唐者,本是赵国人氏,至其父辈移居代地,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着称于时,被举荐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彼时已年过不惑。

时因匈奴骚扰边郡,文帝时常对众慨叹:寡人无福,只恨不得廉颇、李牧为将。

冯唐奏道:陛下即得颇、牧为将,亦不能用之。

文帝大怒:卿此言何意?是耻笑于朕耶!

冯唐答道:臣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执法太严,赏轻罚重,又不肯授权于带兵将军。臣故知朝中虽有廉颇、李牧,陛下亦不能用也。

文帝不悦:卿为此危言,非是哗众取宠,亦是空穴来风。

冯唐拜奏:昔有云中郡守魏尚,屡拒匈奴入侵,可谓能将。只因有虚报战功小过,便被陛下削爵为民,可有此事?常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帝若如此,谁肯为将?

文帝闻此,转怒为喜,遂纳冯唐之谏,恢复魏尚原职,并任冯唐为车骑都尉。

景帝即立,委任冯唐为楚相,但因楚王谋叛,旋即便将冯唐免职。

至武帝即位,诏举贤良。朝臣举荐冯唐之才,下令征召入朝,方知冯唐时年已经九十余岁,耳聋眼花,已不能为官矣。

闪回结束,复说李广后事。

画外音:李广虽然终生未能封侯,但其后代亦在汉朝世代为将,战功赫赫,名垂青史。其孙李陵拜为骑都尉,率领丹阳楚军五千,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精骑出击匈奴,与右贤王战于祁连天山下,使李陵率其五千部众出居延北千里,欲分匈奴兵力,毋令专走贰师。

李陵至期还师,被匈奴骑兵八万围击。汉军兵矢既尽,死者过半,亦杀伤匈奴万余。李陵且战且退,连斗八日,至居延百余里时,匈奴遮狭绝道。

汉军落入绝境,军粮食尽,而救兵不到。匈奴派人招降,李陵为保部众,只得伪降,以待时机再反。其兵尽没,亡散归汉者仅余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李陵归降,因素闻其家声,慕其先祖功业,乃以女许配李陵,使其显贵。

汉武帝闻报李陵降胡,勃然大怒,不问内中实情,便命将李陵母妻及诸子灭族。

太史公司马迁为其说情,亦遭腐刑。

自此之后,李氏名败。直至唐朝皇帝李渊之时,复追认李广、李敢为先祖。

按下李广家族兴衰,复说名相陈平子孙。

陈平辅佐高祖刘邦,六出奇计,有大功于国,且与周勃平灭诸吕之叛,获封曲逆侯,汉文帝前元二年去世,谥号曰献。其子陈买袭爵,但只一年便即去世,谥号曰共。

陈买之子陈悝袭爵,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去世,在位二十一年,谥号曰简。

陈悝之子陈何,于汉景帝前元四年袭爵,在位二十三年。武帝元光五年,陈何仗势抢夺人妻,由此被有司官员弹劾,诏命罢爵,封国亦被废除。

陈何心中不平,乃将曾祖所遗《鬼谷子秘籍》及伏龙令牌寻出,前往淮南,来见淮南王刘安,劝其以此令牌造反。

刘安:此乃何物,便有如许威力?

陈何:若论此牌,来历非常。当年留侯张良与高祖定下盟约,铸造此牌为据。无论何人,只要持有此牌,便可号令宗室,争夺帝位。当年我先祖陈平,便以此牌号令绛侯周勃等人,平灭诸吕之叛,安定刘氏社稷,大王岂不闻乎?

刘安:确有听闻,但不知其详,原来如此。

于是大喜,乃自命为第八代鬼谷派掌门,暗中筹备谋反夺位之事。

画外音:陈何却不知道,曾祖陈平临死之前,早将鬼谷秘籍及伏龙令牌传于御史大夫晁错,并命其为第八代鬼谷掌门。此家中所藏秘籍令牌,乃是副本赝品。

镜头闪回,叙述刘安来历。

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汉文帝八年,封刘安为阜陵侯,十六年封为淮南王。

便在刘安封王之际,淮南封地有邾县庶民闻某,居住大别山余脉小山脚下。其家在河畔掘地之时,忽然挖出一块石碑,上刻秦隶“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字。

闻某不敢私藏,便将此碑献给淮南王。刘安得碑大喜,乃下令在此地建立碑亭,立碑于亭内,并在山脚修建孔庙。后人便将此山易名为孔子山,将河流改名问津河,以此纪念。

刘安在此修建孔庙后,以为文脉所在,乃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在此讲学、着书立说。时有伏生、申公、欧阳生等着名大儒,经常往来其间,聚徒布道。

吴楚七国举兵反叛之时,吴王曾派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

淮南国相欲止其反,乃自动请命:大王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之将。

淮南王大喜,付其军权。淮南国相得到兵符将印,反而指挥军队据城防守,抗拒吴楚叛军,就此不听刘安命令。其后汉景帝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

七国叛乱被平,淮南国未曾参与,因此反而得以保全。刘安见朝廷势力雄厚,武帝手下名将云集,知道事不可为,就此养光韬晦,转好文学,以掩己志。

刘安酷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嬉游打猎,注意抚慰百姓。因此十数年后,淮南国内大治,流誉天下。刘安又好钻研道家学说,曾招方士数千,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大山、小山等人,皆为一时才俊。

在淮南王主持之下,又效当年秦相吕不韦所为,汇集门客,编写成《鸿烈》一书,后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

汉武帝喜好文学,晚年又好道术,因刘安乃为父辈,故对其甚是尊重。因知其博学多才,不敢轻忽,每次书信来往,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修改之后方才发出。

刘安因知天子与自己同好,故此每当入朝面君,必定献上自己新作,常为汉武帝爱如珍宝,加以秘藏。刘安曾受武帝之命,撰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撰就献上。

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皆是武帝爱听颂辞。

每次至京宴见,与皇帝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黄昏才罢,叔侄君臣甚是相得。

建元二年,刘安再次入京朝见。武帝闻报大喜,命太尉田蚡代己出京,前往灞上远迎。田蚡与淮南王原有交情,遂趁相见之机,劝其造反。

田蚡:今皇帝无嗣,未立太子。大王乃是高皇帝嫡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倘使宫车晏驾,皇上过世,其嗣承大位者,非殿下而谁!

刘安闻言大喜,厚赠田蚡金银财物,嘱其谨慎保密,休要轻易泄露。

于是进京见驾,与皇帝侄儿谈儒论道,尽欢而散。淮南王回至封国之后,便依田蚡建议,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反,只待时机到至。

建元六年,汉武帝计划发兵讨伐南越。刘安上书,谏说用兵有害无益,不如遣使招降,得到武帝称赞。刘安此谏,其实是因自己将欲谋反,欲引南越国为盟。

此年天象有异,彗星出现。刘安以为怪异,便问门客主何吉凶。

门客中有人言道:先前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起兵之时,彗星亦曾出现。当时星尾虽仅长数尺,仍然战乱经年,死者百万,血流千里。今彗星长至满天,天下兵战必当大兴。

刘安信以为实,暗道:今上未立太子,天下有变,必主诸侯王争夺皇位也。

便加紧谋反步伐,整治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又出重金,贿赠各地郡守、诸侯王,延揽天下说客谋士,预备起兵。

举国辩士闻此,于是齐集淮南,皆为刘安出谋划策,胡乱编造荒诞邪说,阿谀逢迎,编造谶语,说其当即大位。刘安大喜,皆都赏以重金,谋反之心更甚。

刘安有女名叫刘陵,当时居住京师长安,淮南王府。因奉父命,遍交朝中权贵及天子近臣,刺探朝中内情,以为耳目内应。

元朔三年,汉武帝赏赐刘安几案手杖,以其年老,恩准不必入京朝见。

刘安与王后所生世子刘迁,娶王太后外孙修成君之女为妃。淮南王恐怕太子妃知道自己谋反计划,就与世子策划,命其佯作移情别恋,逼使修成君女自回娘家。

刘迁逼走妻子,由此遍求名师,学习击剑。两年之后,自谓剑术高超,无人可比。闻说国中有郎中雷被剑艺精湛,便即不服,召其前来府中较量。

雷被奉召入府,闻说世子是欲比剑,一再谦让,自承剑术有名无实,绝非世子对手。

刘迁欲加狂妄,当众步步进逼,非要比个胜负高下,否则不肯罢休。

雷被迫不得已,只得拔剑还手,剑尖误中刘迁,致其轻伤。

刘迁由此发怒,当场发作不得,便在父亲刘安面前屡进雷被谄言。雷被恐被世子迫害,自请替淮南国引兵勤王,前往北边奋击匈奴,实际是想借此离开淮南避祸。

刘安岂肯放他带兵离去?于是听信世子谄言,便将雷被罢官。

雷被不忿,私自跑到长安,向汉武帝上书表白己冤,并诉淮南王父子诸般反状。

汉武帝览奏大怒,乃将奏章交给廷尉,诏命河南郡守查究其事。河南郡奉旨,将欲逮捕刘迁,刘安与王后荼惊慌,欲发兵对抗,十余日犹豫未决。

便在此时,汉武帝诏命下达,令在淮南就地审讯刘迁,其实打算网开一面。

淮南相却不理解天子之意,又怒寿春县丞顺从刘安之意,不及时逮送刘迁至河南郡,遂上疏朝廷,劾其犯有大不敬之罪。刘安亲为寿春县丞说情,淮南相不听。

刘安大怒,于是先下手为强,派手下心腹官吏上书,控告淮南相,说其诬陷封国臣属,离间宗室与天子亲情,罪不容诛。汉武帝览奏,复将此事交给廷尉查究。

满朝公卿闻此,大都上书天子,要求必将刘安父子逮捕查办。

刘陵探知此事,急派家仆驰赴淮南,密告其父。刘安担心事情暴露,打算发兵对抗。

世子刘迁献策:造反大事,岂可操之过急!若依儿臣之计,莫若静待其变,后发制人。朝廷使臣来捕,父王可使门下武功高手,身着卫士衣甲,持戟站立庭院之中护卫。倘至不测,便即刺杀来使。儿臣同时派人刺死淮南国中尉,就此举兵起事,尚不为迟。

淮南王知道世子府中养有不少死士,信以为然,于是从之。

汉武帝因与淮南王志趣相投,便不批准公卿大臣奏请,改派中尉殷宏前赴淮南,向淮南王询问查证案情。刘安闻说朝中使臣前来,即按刘迁计谋,做好准备。

殷宠到达淮南,传达天子之意,善言询问雷被之事,请淮南王上书自辩。

刘安见其态度温和,只问罢免雷被因由,便未发作,遂以狡言辩解,并设宴厚待。

殷宠还朝,便为淮南王美言,说因比剑交恶,雷被罢职,因此上书诬陷世子。

负责办案公卿大臣却不买账,上奏反驳殷宠:淮南王刘安阻挠雷被从军奋击匈奴,是拒不执行天子征兵明诏,岂止比剑交恶?如此逆旨重罪,应判弃市死罪。

汉武帝不许,诏令削夺淮南二县,以为薄惩。

殷宏由是复入淮南,宣布赦免刘安之罪,改以削夺二县之地。

然而天使未至,刘安已得女儿刘陵遣使来报,说公卿大臣请叛自己弃市,并不知已获天子宽赦,改为削地。及闻朝廷使臣已经动身,以为是来逮捕自己,遂大为惊惧。

世子刘迁再次献策:可依儿臣先前所计,命门客刺杀来使,复观朝廷动静。

刘安从之,下令依计施行。

殷宏来至淮南,甫入王府,便觉院内情景有异,杀机四起。于是情急智生,未待宣旨,便即祝贺世子刘迁已获特赦,淮南王亦只消藩二县,并无重罪。

道贺已毕,才请淮南王摆设香案,跪听天子诏旨。淮南王由是放弃戒备,刺客不发。

天使去后,世子刘迁不喜反怒:我行仁义,却被削地。耻辱至甚,不反待何!

刘安虽然才高,却无主意,遂被世子所惑,于是继续策划反叛。此后凡有使节从长安前来,声称汉武帝无子者,淮南王闻之即喜;若说大汉王朝太平,汉武帝已有子嗣,淮南王便即恼怒,认为胡言乱语,绝不可信。由是淮南王反意,尽人皆知。(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