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武侠修真 > 王阳明之驭心剑 > 第八十章 袈裟伏魔神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阳明并未在江湖游历,对江湖人物鲜有知晓。虽然对龙智大师并不了解,但对那烂陀寺还是在文献上有见过的。据说那烂陀寺是天竺最大的佛教圣地,有一万多僧人,常年有成千上万的虔诚佛教徒不辞辛劳从各国来到此地取经、学佛。相传唐朝的玄奘法师就是在此地拜戒贤法师为师,学习多年才悟得佛学精要。

王阳明心想此人既是天竺那烂陀寺来的,定然也是得道高僧,抱拳道:“大师既为那烂陀寺高僧,为何要为难在下,拦住去路。”龙智大师道:“老衲并未为难施主,只是受人之托,救人一命而已,施主若能就此放弃追杀,老衲便即刻离去。”王阳明道:“大师可知思再发是何人?犯了何罪?”龙智大师道:“老衲不知,老衲只知他已经受伤,施主杀了他的卫兵,还要对他赶尽杀绝。”王阳明道:“思再发私采金矿,残杀苗民,霍乱大明,我只是想抓他去朝廷依法处置罢了。”龙智道:“我佛慈悲,感召万物,再恶的人都能被佛法感化,施主何不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王阳明道:“此次香炉山叛乱,死了近万人,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那如何对得起死在他手上的那些冤魂?况且他身上还有很多秘密,关系到以后缅甸与大明两国的安定。”龙智道:“阿弥陀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未来自有天定。”王阳明道:“承蒙大师传授佛法,只是在下从小学儒,立志成圣,以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龙智道:“阿弥陀佛,万法皆通,唯心如是,施主只要过得了老衲的袈裟,老衲便不再阻拦。”王阳明心想这思再发是唯一知道国师与黑衣蒙面人交易内容的人,此时还不能放他走。虽然这龙智大师武功深不可测,但也得搏一搏;于是抱拳道:“那晚辈就得罪了。”说着王阳明长剑一挥,使出格物剑法,满天无数得剑影攻向对方,龙智见状双手一开,袈裟飞舞而起,只见袈裟宛如灵蛇时坚时柔,此起彼伏,所到之处附有一股强大得气墙,王阳明的剑气未碰到袈裟,“哧哧”几声便被消于无形。袈裟扫过之处,如同烈风掠过,草木皆折。王阳明大惊,心想这龙智大师的武功真是高深莫测,这袈裟飞舞掠过的气墙竟能将自己的剑气消去,自己的剑连袈裟都碰不到。于是,将佛门绵劲运于剑中,快速出剑。长剑携带剑芒和剑气宛如一座剑山推向龙智,绵劲剑气与袈裟气墙碰触后相互消融,王阳明的长剑刺入气墙,只听“当、当、当...”,是剑锋刺到袈裟的声音。龙智将真气输入袈裟中,整个袈裟在飞舞中如同铜墙铁壁一样,剑锋宛如击在坚硬的钢墙上,震得王阳明虎口发麻,龙智大师不停的叹道:“好剑法,好剑法......。”王阳明心里大急,不断的变换剑法招式,展开轻功,飞跃空中从不同的方位攻出,龙智都能挥舞着袈裟轻松挡去。不知不觉两人斗了半个时辰,周围的花草树木均已被掠过的剑气斩断,但始终无法攻进龙智大师的袈裟气墙。王阳明心想这龙智大师年龄看起来七十有余了,佛门内功非常深厚,自己如果靠单种内功与之对抗,肯定无法战胜。这半个时辰下来,自己也就靠精妙的剑法才与他勉强抗衡。而且看这龙智只是用了袈裟,还未展示其他功夫,一旦时间久了,自己难免会出现破绽。于是运起真气,将佛门的绵劲和道家真气交织在一起,汇聚于剑中,长剑飞舞,化作无数剑影向雨点般的飞击而去,龙智飞舞袈裟如同一座大山推压而来,只听“叮、叮、叮....”剑锋击中袈裟闪出无数火星,王阳明凝聚全身的真气将佛门绵劲融入两仪真气,聚焦于剑锋,全力刺出,只听“哧”的一声,剑锋刺入袈裟。龙智大惊用力一收,袈裟卷起形如一根木棍,“当”一声袈裟卷起的棍子与长剑相交,王阳明手中长剑被震落在地。随即龙智挥掌化作无数的掌影飞击而来。王阳明大急,一个快速后跃,将佛道真气凝聚于双掌快速挥出大慈如来掌,只见空中无数的掌印交汇,只听“砰”的一声,两人四掌交汇;王阳明被击飞数丈,“蹬、蹬、蹬”后退数步才站稳,随即“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龙智大师被震飞在空中连续几个翻滚稳稳的落在地上道:“阿弥陀佛,施主果然名不虚传,好俊的功夫。”王阳明吐出一口血后,缓了过来,心想自己自从在福泉山得到园澄真人指点后,每天都练习佛门绵劲与道家两仪真气的交融。虽然未能达到“佛道无极”的境界,但已有初成,自己的功力大有提升。但与龙智对掌后发现,对方的功力显然是要高于自己,于是抱拳道:“多谢前辈手下留情,晚辈自叹不如。”龙智道:“格物剑法果然精妙绝伦,施主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看来师兄当年输的并不冤,今日之战是老衲输了。”王阳明惊讶道:“在下被前辈打落长剑,又被击伤,明明是在下输了。”龙智道:“你年纪轻轻有如此功力,实在罕见,你的长剑刺入袈裟,那便是老衲输了。”

原来这龙智大师是天竺那烂陀寺的第一高手,也是整个天竺乃至佛教界的第一高手。几十年前与道陀的师傅珠峰老叟并称珠峰的“南北二奇”,珠峰老叟擅长用剑,而龙智擅长内家功夫,拳、掌、腿及袈裟伏魔功,般若神功等,每门绝技都足可享誉天下,门生遍地。龙智与珠峰老叟私交甚好,以兄弟相称。当年娄谅与珠峰老叟比武时,他在天竺,事后也想找娄谅比试,为珠峰老叟争回颜面,无奈娄谅隐居后再无音讯,只能作罢。前些日子道陀飞鸽传书说自己败于娄谅的徒弟之手,请他帮忙,才匆匆赶来大明。龙智大师年近八旬,乃方外之人,本对江湖之事毫无兴趣。只是道陀乃自己师侄,他深知道陀的武功有多厉害,完全超越了当年的师傅珠峰老叟,尚且败于娄谅的徒弟,一时出于好奇和当年的情怀才过来看个究竟。刚刚龙智大师使出的正是佛门绝学袈裟伏魔神功,据说是天竺大乘佛教的始祖龙树大师所创,历朝历代鲜有人练成,凡练成此功者都是享誉天竺及佛教兴盛之地的高僧大德,练成此功者刀枪不入,威力巨大,可抵御千军万马,无敌于天下。此功传承千年均无败绩,自己练成此功后也未逢对手,没想到被年纪轻轻的王阳明给刺破袈裟。虽然自己功力上高于王阳明并击伤了对方,但毕竟整个天竺乃至各国佛教徒引以为豪的神功被破了,颜面无存,感觉是自己输了。他却不知王阳明虽然年纪轻轻,却得到了大明境内儒、释、道三位宗师级世外高人的真传,武功已经远超江湖上的顶尖高手。

王阳明听了龙智的话后更是不解的道:“在下只是侥幸刺破了前辈的袈裟而已,论起真正武功远不如前辈。”龙智惊奇的问道:“施主怎么会我佛门武功大慈如来掌?”王阳明道:“在下在机缘巧合之下,曾受到过慧慈大师的指点,学了点皮毛。”

这袈裟伏魔功和大慈如来掌都是天竺高僧所创的绝学,袈裟伏魔功是龙树大师所创,而大慈如来掌是达摩祖师所创。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所用的内功同属于上乘的佛门内功,都是佛门的无上绝学,极其难练,鲜有人成。能练成这两门武功的都是那些天赋很高,又有佛缘的高僧大德。这大慈如来掌在天竺都已经失传了,龙智没想到东土大明的这年青人居然会此掌法。

龙智惊奇的道:“哦,原来慧慈大师还在世,你是慧慈大师的弟子?真是名师出高徒呀。”龙智在五十年前也听说过慧慈大师,也曾想不远万里造访慧慈大师,并想以袈裟伏魔神功作为馈赠,向慧慈大师求教大慈如来掌,以带回天竺传承,无奈慧慈大师隐居后再也无迹可寻,自己为此还深感遗憾;没想到这次来大明,居然遇上了慧慈大师的弟子。

王阳明道:“晚辈只是在机缘巧合下,有幸得到慧慈大师指点了几日功夫而已,学识尚浅,还不敢称是慧慈大师的弟子。”龙智叹道:“才指点了几日功夫,你就有如此成就,慧慈大师的佛法境界,远非贫僧所能及呀。”王阳明道:“前辈与慧慈大师都是高僧大德,佛无大小,法无高低,各有意境罢了。”龙智道:“阿弥陀佛,施主所言,让老衲深感惭愧;刚才我与你对掌的时候,感觉你的内力并非纯真的佛门内功,还有其他劲道交织,这是何故?”王阳明心想这龙智大师乃一代高僧,对自己似乎也并无恶意,于是坦白道:“不瞒前辈,在下刚才使出的掌劲融合了佛门绵劲和道家真气,只是在下乃初学,还未掌握圆融境道,让大师见笑了。”龙智道:“阿弥陀佛,施主天资聪慧,乃武学奇才,加以时日,老衲定然不是敌手。”王阳明马上抱拳道:“前辈过奖了,在下的武功在前辈面前不值一提,日后定当勤加练习,再向前辈讨教。”龙智惊叹道:“施主年纪轻轻,武功卓绝,实乃人中龙凤,日后前途无可限量。东土大明之博大,非我天竺可想象,我们后会有期。”说着龙智飞身而去,消失在黑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