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316章 范氏争和氏之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管如何,此时的晋国中军将范匄可谓是春风得意。灭了栾氏家族后,范氏家族在晋国的地位已经是绝对的高不可攀了,家族势力之强大更是令全晋国人不敢仰视。

晋国各大家族,如荀氏家族、程氏家族、智氏家族和中行氏家族,那都紧紧追随着自己范氏家族。

连同为晋国卿级班子的韩氏家族、赵氏家族和魏氏家族,此时表现得都相当低调。

其他各大家族那就不要说了,谁都担心着,何时会摊上一个与栾氏家族有关系的罪名。

范氏家族权势熏天,当然得忘乎所以一把,不趁这个时候为范氏家族多谋点利益,那真对不起这熏天的权势了。

对于公卿大夫家族来讲,土地是永远的利益。想当年,范匄虽然主动放弃了州县之地,但对于认为是自家的土地,那是一寸也不相让的。

现在,范氏家族看上的,是和氏家族的土地。

当然,范匄不可能腆着脸去明着抢和氏家族的土地,他抓住的是两家的土地纠纷问题。

两家的土地是相邻的,范匄父子就挑起了土地矛盾。

那个时候,由于田界不清,范匄认定,你和家在耕种时越了界,将原本属于范家的土地给划到和家去了。

和氏家族宗主和大夫非常气愤,这土地是自己的祖上传下来的,哪里肯甘心被你范氏家族抢去?

和大夫逢人便说,只有你范家这样的权贵,才敢在耕作时将本属我们和家的土地给划了一部分去,哪里有我们和家敢划你们范氏的土地之事?

两家争论无果。范匄火大了:你和家算老几?还敢与咱老范家争田?

范匄决定教训教训和氏家族,具体手段就是出兵讨伐和氏家族。

堂堂中军将、执政卿大夫范氏家族居然要攻打一位普通大夫家族,这不是小事。为谨慎起见,范匄觉得应该找人商议一下,把自己的理由给搬得充分一些。

范匄找的人,正是军尉羊舌赤。

羊舌赤知道这基本可以确定是你范家强要了和家的土地,但他几年前刚从涉嫌栾氏党羽中被平反,整个羊舌家族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哪里敢管这等闲事?

敢管这闲事,那绝对叫摊上大事!

羊舌赤决定动用祖传的应对之法:一推二拖三抽身。

他对范匄道:“元帅呐,一国之事,分对外之军事,对内之政事。下官是负责对外军事的,哪里敢越权对国内之政事说三道四?

土地之争,是国之政事,不归下官管辖。如果元帅有对外军事行动,那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羊舌赤的意思是军政有别,咱老羊舌只管军事,不管民政,您范元帅还是别来问咱了。

范匄在心里白了羊舌赤一眼,心道:“你就和稀泥吧。”

看来,问晋国大夫没有什么戏,那便问问外国卿大夫吧。

此时,正好是卫国的执政卿大夫孙林父因国内矛盾暂时避到了晋国。孙林父与范匄的个人关系一向交好。

范匄便问孙林父关于范氏家族与和氏家族争田之事,想听听孙林父的意见。

孙林父是卫国政坛上的老油条了,这是一个政坛超级高手,处事何等小心谨慎,哪肯随便介入晋国这样超级大国的内部权力斗争?

所以,孙林父也决定动用祖传的应对之法:一推二拖三抽身。

孙林父也不想发表什么意见,晋国中军将范匄那里必须要有个交代。于是,孙林父对范匄道:“元帅呐,我仅仅是一个客居晋国的外国人,实在不能对你们晋国的事说三道四,所以您来问我,那是问错人了哦。”

这叫什么?这叫内外有别。

范匄心道,看来,问外国佬也没有结果。那还是多征求一下国内那些贤大夫们的意见吧。

于是,范匄去问大夫张孟。

张孟皱了皱眉道:“元帅呐,下官只是在军事上辅佐您,这事不是军事问题,所以您问下官,那是白问了。”

范匄一想,是啊,自己怎么老是去问那些个管军事的大夫啊。那就问几位管内政的大夫吧。

范匄去找老大夫祁奚,将事情说了一遍。祁奚道:“元帅呐,下官的职责是让公族恭敬,公室公正,政事正当,大夫清廉。

但这是公事,但现在您问我的是私事,公私不分。下官不敢发表意见啊。就算下官根据职责发表了意见,您也只会是表面上听从,内心却可能要埋怨下官。所以,下官就不发表意见了吧。”

这叫什么?这叫公私有别。

范匄硬着头皮去找大夫籍偃,籍偃却道:“元帅,下官是辅助张孟执掌刑法的,根据规定要直接听从他的命令。

现在是您直接命令下官,下官如果执行了您的命令,那便是不忠于职守。作为臣子不忠于职守,也就是违反了您作为执政的中军将的命令。所以,您还是别问下官了。”

这叫什么?这叫上下有别。

范匄再去找了大夫羊舌鲋,想听听羊舌鲋的意见,谁知羊舌鲋张口就道:“元帅啊,意见是没法发表的,但下官肯定会听从您的命令。要不,下官去替元帅您去杀了和大夫?”

范匄心道,你这不是愣头青吗。

范匄头来大了,他就不相信了,难道为了这区区一个田界的问题,自己就得不到支持了?

堂堂中军将有了难题,当然也不乏有主动来关心的人。于是,享名全世界的晋国贤臣、太傅羊舌肸主动来帮助范匄排忧解难了。

羊舌肸对范匄道:“听说元帅与和大夫因为田界一事产生了纠纷,问遍了大夫们都没有一个结果,下官建议元帅去咨询一下訾祏吧。

訾祏正直且博学,正直就能客观公正,明辨是非;博学就能上下比较,考虑全面。而且,訾祏又是元帅您的老家臣。

下官听说国家有事,一定要遵循规矩,还要咨询长者,然后才能行动。”

范匄想想有理,便欲去找訾祏。此时,司马女侯也来对范匄道:“听说元帅您对和大夫很生气,下官不相信居然有这回事。

因为您作为中军将,晋国执政正卿,忧虑的应该是诸侯们对晋国是否有二心,而不是忧虑和大夫这样的贤人啊。”

接下来是军尉祁午,祁午对范匄道:“元帅啊,晋国是诸侯盟主,您是执政的中军将。如果您能够平定诸侯,使诸侯归顺听从我们晋国的命令,那晋国还有谁不听从您,又岂止是区区一个和大夫呢?

下官建议您要与和大夫和好,用您的大德来平息这点点小怨吧。”

最后,范匄去找叔向推荐的訾祏征求意见。

訾祏对范匄道:“元帅,臣听说,曾经隰叔子逃难到了晋国,他的儿子士蔿负责法典,整肃朝政,朝廷官员无一奸佞。

士蔿后来当了司空,治理国家,国家可谓是蒸蒸日上,士氏家族因此而得以兴盛。

士氏家族传到士会时,士会忠心辅佐先君文公、襄公称霸,诸侯没有二心。士会后来入卿又辅佐先君成公、景公,整肃军队,军纪严明。

后来士会又担任了先君景公的太傅,他端正刑法,修订法规,训导百姓,百姓服从,先君欣赏,赏赐随、范二邑。士氏家族从此更加兴盛,因此才有了士氏家族旁枝范氏家族的兴起。

士氏家族到了您父亲士燮时,士燮更是忠君为国。他实现了晋楚和解,促进了中原诸侯友谊,使各国没有嫌隙,先君封郇、栎二邑予以褒扬。

现在是元帅您担任了中军将,您的功德丝毫不亚于您的先祖。如今的晋国,朝中没有奸诈官吏,国内没有邪恶百姓,四方周邻没有灾害,晋国无外患内忧。

这正是元帅您在三代先辈的功绩基作出,为晋国也为您范氏家族作出的重大贡献。

如今国家太平无事,您却怨恨和大夫,这会不会与您的德行相悖呢?您又凭什么去获得国君的恩赐,更好地治理国事呢?”

范匄听后如梦初醒,对訾祏深施一礼,赞叹道:“听了您的话,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最终的结果是,范匄主动让步,非但不再谋求让和大夫的土地,反而将两家原来有纠纷的田界处的土地,都让给了和大夫。

这算是范匄的一桩美谈了,我们讲过也就过去了。但不想放过的,是里面提到过的一些大夫,如大夫张孟。

努力弄清姓氏的渊源,是笔者写作的一个方向。在这里,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到晋国的张氏的,如这里的大夫张孟,以及前面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楚军面前敢于单车挑战并一举俘虏楚兵的大夫张骼。

据说,张氏出自姬姓,其得姓始祖为黄帝的一个孙辈,少昊青阳氏第五子,名挥。有一天,他夜观星空,发现排列成一张弓形状的弧星,受启发而发明了弓,并因此从此被任命为弓正。

弓正负责主祀弧星,日常工作是张罗捕禽猎兽之事,被黄帝赐以张氏,人称张挥。这便是张姓的得姓始祖。

到了周宣王时期,大周王朝出了一位贤大夫张仲,被任命为周朝卿士,与尹吉甫共同辅佐天子,以孝友着称于世,为大周王朝“宣王中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认为是有史可考的张氏公认先祖。

但晋国的张氏,与张姓得姓始祖张挥、公认先祖张仲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晋国张氏,源于晋国公族之姓姬姓。

晋国始唐叔虞之子公子良被封于唐国解地,即今山西解县,以封邑为氏,人称解良。

晋文公时代,解良有一个后代就叫解张,字张侯,此时的解良已经沦落为士人了。据说,晋文公夺得晋国国君之位后,封赏有功人士,而追随晋文公十九年且为晋文公割股啖君的大夫介子推却未被封赏,此事被解张知道后,解张为介子推抱不平。

据说,解张专门写了封信,因为没法送到晋文公案头,就将信挂在城墙上。晋文公知道后,命人取信来看,这才知道自己在封赏功臣时漏掉了介子推。

由于介子推已经隐入山林,晋文公于是下令寻找介子推,并因此而重赏解张,封解张为大夫。

从此,解张后人就以其字为氏,这便是晋国张氏的渊源。

晋国张氏家族频频亮相于春秋后期,除前面讲过的大夫张骼外,还有晋国中军司马张孟。

张孟,即张老,姬姓,张氏,名老,字孟。早在晋悼公时期就亮相晋国政坛。这一次,范匄就找了张孟。

当然,张孟以后,接任其中军司马之职的,是其子张君臣,以贤能着称。

此外,张氏家族的张骼和张趯也被世人认为是贤大夫。到后来,晋国还出了个范氏家臣张柳朔、赵氏家臣张孟谈等英杰之士。

到了战国时期,留名历史的张氏牛人就更多了,秦国张仪、张唐、张若,魏国张旄、张倚、张丑、张倚等,韩国张去疾、张谴、张开地、张平、张良,楚国张丑、张旄,齐国张丑、张丐,燕国魁,宋国张匄、张白蔑,鲁国张毅,中山国张登等等,名人杰士层出不穷。

张氏家族,给你一个大大的赞。提醒张姓的朋友,务必对这些先辈保持足够的敬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