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羊城。

这段时间栗蓉带着伍超还有吕少华在鄂尔多斯,为了羊毛的事情也累得够呛,她自己休了两天,给伍超他们放了一天的假。

回到岗位上后,栗蓉第一时间是去车间看校服的生产情况。

上半年和香港那几所中学合作校服后,秋冬款也和蓝海合作。

秋冬款的校服要做外套,四千多套校服。

扩招后,车间的所有工人二百三十左右,生产力大的很,三天就把校服只见完毕,赶在九月前运往香港。

秋冬款的校服用料多,利润比春夏款要多两块钱,几个学校的订单合下来利润能到三万多。

蓝海的生产力提高,就不能做单一的生意。

经过何财山承接了校服是发展了新的路,这条路在香港能走通,国内应该也能走通。

既然已经有了相关的经历,栗蓉觉得蓝海是有能力将校服这一部分做下去的。

国内的学校也是有校服的,栗蓉以前没注意过国内的校服,主要是蓝海刚开始的目标生产都是对准大众穿着。

徐静丹以前做批发也是跑市场卖货,当然也想不到这层面上了。

校服这种公家项目,如果栗蓉没有猜错的话,在国内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该是采用对外招标的形式吧?

栗蓉和徐静丹没想做校服之前,自然不会去注意市政府的公告。

这种公家项目,在这年代,主要发布途径还是市政新闻,或者市政公告栏,不像后世还能在政府官网上查到。

还有一种,应该是相关部门对服装企业进行资质审查筛选,然后发送邀请函。

邀请做啥?

邀请来参加招标。

蓝海没有收到邀请,不知道是没有这种公告方式还是蓝海不符合条件。

以前就算了,栗蓉现在有想法,她也想承接当地的校服订单,便开始去了解当地的校服生意。

这一了解才知道,跟她想的差不多,有关部门发布招标公告,服装厂带着材料去投标,甚至已经产生了中间品牌商......

但遗憾的是,校服招标三年一次,上一次招标是去年,那么下一次,应该是明年。

栗蓉的今年注定无望了,但是可以提前注意着消息,明年的招标,说不定年初就能看到公告。

她把事情记下。

羊毛到了羊城火车站,栗蓉带着厂里的师傅开着货车去把羊毛拉回来。

羊毛的量太少了,做不了很多成品。

所以羊毛衫栗蓉没打算做什么大花样,也不用设计,和生产师傅聊了会儿,决定做原色系,还少了染料漂染呢。

这次羊毛采购是栗蓉全程跟进的,她把花销都算了下来,留给财务去核算。

四个人从出门到回来羊城的消费,总计480元。

360公斤的羊毛均价大概2.2元每公斤,120公斤的羊绒均价在28元,原材料成本核算下来是4150元。

为了能生产更多一些的羊毛衫成品,栗蓉决定只做克重轻的羊毛衫,只供应给当地的市场。

像200克的羊毛衫完全可以抵御羊城当地的寒冷。

跟生产一再讨论后,做的是85%的300克羊毛衫,和75%的200克的羊绒衫。

即便是这样克重轻的羊毛衫,除去生产中的损耗,最后只做出了一千四百件羊毛衫和八百件羊绒衫。

成本核算完后,最后羊毛衫批发1.6元,羊绒衫批发6.6元。

算下来还有得赚,不过僧多粥少,就这么几件,一下就被批发商拿走了。

栗蓉还没感受过来呢。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搞到羊毛原材料,折腾这一遭,虽然是能赚钱,但是太少了,才几个钱啊?就荒废了栗蓉半个月。

九月多十月,赵青松更忙了,甚至还回了趟老家大江村。

回去收梨。

这次村里种梨的多了,不只有赵青杨的梨山上有梨,村里不少人家梨树也结果。

宋小山和李大海也迎来了第一次的丰收。

特别是赵青松回来,他们心一下就定了,收的果子全卖给赵青松。

虽然多人种,但是果子的量也没有想象中的多,果子还是可以卖得上去年的价格。

他之前卖的果子,能卖到五毛钱一斤。

但是这会儿要收购村里的水果,他也要赚钱,对外肯定不能收五毛。

县城里来的收购商,给的是三毛五分钱,比往年多五分钱。

赵青松开的三毛八分钱。

比外面多三分钱。

并且在村里也传了消息出去。

大江村不少村民的心思千百种:

赵老二可真厉害啊,以为他出去打工了,没想到这时候还能回来当老板,收他们的果子?

可不是老板嘛?

县城里面开着大货车收水果的,就是别着钱包的老板啊。

相比拉出去外面卖给外面三毛五分钱的收购商,那些心里再大对赵青松羡慕嫉妒恨的村民,也毫不意外地选择卖给赵青松。

好歹多三分钱嘞。

还不用拉出去到县城卖掉。

赵青松这次回来,也不是自己回来,他还叫上了丁力仁。

赵家门前就停了货车,每天白天收果,晚上就拉出去。

县城里面或许没有什么事情好报道,赵青松再一次上了报纸。

这次夸得是他带动村民种树致富,从个人勤劳创业,上升到了带动村民致富的高度......

赵青松不是很想挣这些面子,他只想挣钱,这一通操作下来,耽误他的时间,就给了点米面粮油。

村支书倒是很长面子,当地的气候种梨太合适了,他又说服了赵青松在村里开了动员大会。

鼓励村里家家户户都去种梨。

实际上,那些没种梨的也有想法了!

今年看着那些种梨的人家有收成的,有些都准备盖新房子等着过年住了。

没种梨的多数去种粮食了,这会儿的粮食,家里有地的都种些,也就卖不上价格,多数是留给自己吃。

不出去打工的农民,一整年的劳作下来,除了没饿着自己肚子,根本攒不下几个钱。

而那些种梨的,最差劲儿的都有几百块钱。

有的好几千......

反正都是种地,干嘛不去种梨树呢?

粮食嘛,种够吃就行了呗。

\u0005\u0005\u0005\u0005\u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