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移明皇帝 > 第113章 江阴三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官吏一体化考试的分工,双方都没异议。

让阁部重臣平身,朱慈炫想趁此机会,对教育和考试方面事项进一步明确。

“三年初小为强制性义务教育,所有适龄男女孩童必须入学,课程主要为基础儒学和数学,目标是识字和基本算术。

“两年高小为自愿性义务教育,增加政治学,以通俗易懂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之所以把小学分开,是为了让女童能接受初步教育。

在朱慈炫坚持下,教育部不得不接受,不过提出了建立女校。

朱慈炫也同意了,在这个时代,能替女性争取到小学教育权,已是莫大进步。

可对阁部重臣来说,女孩入学读书,太过惊世骇俗。

但在朱慈炫冷冷眼神逼视下,他们皆不敢反对。

“初、高中为非义务性教育,要接受分级考试才能入学,增加专业或技能性课程。困难家庭孩子可申请官府补助,品学皆优的学生可申请奖学金。”

听到这里,郭允厚出列奏道:“陛下,经费由财政部承担吧?”

“义务教育经费由州县官府承担;除田赋不变外,其他税种皆加一项教育附加费,归财政部管理,用于补助教育经费不足的州县。”

一听朱慈炫说出教育附加费,众阁部重臣心里都咯噔一下,加强商税征收,恐怕为时不远。

不过,他们没人敢反对。

冷冷地扫他们一眼,朱慈炫说道:“实施新教育改革后,只有高中或高中同等学力者,方可参加官吏一体化考试。大学阶段,除书费由学生承担外,其它费用皆由朝廷拨付。大学生毕业,即获入仕资格,具体分配由教育部会同其它部门进行。”

“陛下……”孟绍虞又有想法。

朱慈炫挥手打断,继续道:“大学入学考试组织工作,按官吏一体化考试常例办。”

给了礼部一点甜头,朱慈炫方问:“孟卿,可有异议?”

“臣无异议。”

冷哼一声,朱慈炫语气陡然变得严厉:“半个时辰内,核签好圣旨,否则朕……”

没把话说完,威胁之意却满满。

阁部重臣不敢怠慢,皆躬身道:“臣等遵旨。”

让他们离去,朱慈炫向黄道周和刘宗周解释:“两位卿家,教育部只要抓住教材编制、出题和评卷,礼部不过给尔等打下手而已。”

本来有些郁闷的黄、刘两人,闻言顿时大喜:“陛下圣明。”

正要让人散去,朱慈炫又想到一事,即刻吩咐王承恩:“去司礼监传朕旨意,各级学校教材和辅导资料的刊印权在教育部,出售权在皇店,任何人不得私自印刷销售。”

王承恩领旨而出。

“两位卿家,教材和辅导资料售价的一成为版税,归教育部支配,主要用于教育工作者的生活福利。”

“臣等谢陛下隆恩。”黄道周和刘宗周更是大喜。

安抚好两位重臣,朱慈炫的目光即转到宫外。

他很好奇,到底会不会有人敢闹事?

争取回两项考试组织工作,礼部官员心下甚喜,五道圣旨顺利签发,并布告天下。

同时布告的,还有礼部取消南直隶举子会试资格的公告。

如同一声惊雷,在会试举子中炸开。

有的顿足捶胸,痛哭流泪,这些举子基本是学霸,中进士不难,官吏一体化考试让他们变得不那么金贵。

有的却是哈哈大笑,欣喜若狂,原本中进士没什么希望,官吏一体化考试就是天上掉下的金馍馍。

有的则是争论不休,这些举子不上不下,最难抉择。

南直隶举子反应也是差不多。

最紧张的莫过于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役,要是举子闹事,最倒霉的就是他们。

强硬应对会遭来士林谴责,放任不管基本是死路一条。

让他们感动得要流泪的是,举子们并没有闹事。

有的举子去找本地京官,打听朝廷动向。

有的只是在不同场合热烈议论和争论,并没有抨击朝廷。

更多举子则涌向皇店,那里有新教育教材出售。

也唯有皇店有售。

厂卫同样如临大敌,一道接一道情报送回,经过分析归总,报到乾清宫。

朱慈炫关心什么?

他关心的是那些名人有没有出现,他们反应又是如何?

原本崇祯元年的那批进士,只有一个吕大器成材,其余基本默默无闻。

真正青史留名的,恰恰是那些落榜者。

第二天。

朱慈炫向两位太后请过安,即待在东暖阁,翻看厂卫情报。

没什么营养的情报,他大略瞧几眼,便放到一边;涉及到那些名人的,才会留下,在名字下划一道红线。

几道圣旨引起的哄动,到了中午便偃旗息鼓。

最终,朱慈炫看到六个感兴趣的名人。

殉国者夏允彝,造反派李岩和牛金星,还有江阴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

夏允彝和冯厚敦是南直隶举子,拜见了钱谦益后,就接受了只能参加官吏一体化考试的现实。

其他四人应是认为自己考中进士无望,主动选择参加官吏一体化考试。

将案几上情报递给王承恩,朱慈炫吩咐道:“让厂卫通知这六人,午后来见朕。”

王承恩离开后,他又想到一个名人,对高时明道:“高伴伴,让崔应元找一个叫宋献策的卜者,河南永城人,个子有点矮。找到后护送进京。”

高时明应声领命。

他随后又问:“吴有性到哪了?”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

朱慈炫要任命他为卫生大臣,除了防治瘟疫外,还要研制治疟疾的药,为往南移民作准备。

他正好在陕西,被锦衣卫发现,并护送前来京城。

“陛下,按行程估算,应到大名府了。”

午后。

被宣召的六人,都候在乾清宫门外,他们内心都很忐忑,不知为何陛下要召见自己。

朱慈炫先宣江阴三公。

阎应元、陈明遇和冯厚敦进入东暖阁,按规矩躬身行礼:“拜见陛下。”

让他们平身,朱慈炫淡淡地望着三人,直接了当地问:“对朝廷在南直隶实施新政,有何看法?阎应元,你先来。”

阎应元规规矩矩回道:“回陛下,若成,则大明中兴有望。”

“那若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