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狂野北美1846 > 第715章 美洲格局明朗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言堂的执政帝国朝廷四十几年,皇帝李察已经被欧洲各王国贴上了独裁君主的标签,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近乎不可改变。

欧洲主流社会普遍认知;

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是一位有着强烈控制欲望和扩张殖民偏好的帝王,他隐忍而老谋深算,近乎无懈可击。

他是世界级杰出的战略家,地道的大华夏主义领袖,对待敌人冷漠而无情。

虽然非议很多,但谁也不会否认;

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是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同样不世出的君主,一位带领华夏民族崛起的乱世枭雄。

最有代表性的评价,来自于英国前后几位首相阁下,他们普遍认为;

“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具有出色战略敏感性的君主,他行事霸道而又冷血,偏偏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虽然他一直在让伦敦感到困扰,但我们确实无法离开唐国……”

“除了尊贵的女王陛下,我从未见到过对国际局势认识如此深刻的君主。他就像一个富有经验的草原狼王,总是极有耐心的蛰伏,知道该在合适的时机出手……”

“毫无疑问,尊贵的大唐皇帝李察陛下睿智而敏感,他是一位天然的领袖。言行举止总是拥有让人难以拒绝的独特魅力,大不列颠帝国应该庆幸他是一位朋友而不是对手……”

“坦率的说,他是一位极难缠的对手。”

高坐御座之上,皇帝李察亲自提笔给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写一份回函,用上了玉玺和加盖帝国徽章的火漆封印,装在凋刻精致的檀木质地盒子里。

具体的内容,也只有女王陛下知道了。

时间来到了1890年,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已经71岁,进入到其辉煌统治末期。

相比较维多利亚早期和中期积极进取的全球殖民运动,进入统治末期的维多利亚女王更显保守,更怀旧,也更加富有人情味儿,俨然一副欧洲老祖母的做派。

这些年来

大唐帝国皇室的一些赴欧留学的皇子皇孙们,总会前往伦敦白金汉宫觐见女王陛下,这已经成为定例。

客观的说

维持英唐两国皇室密切关系,对大唐帝国助益极大,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对大唐的友善旧情,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宁街的决策。

缓缓地盖上了木匣,皇帝李察轻舒一口气。

这次在北美的动作确实有些大,但只要安抚了英国人,白人为主的欧洲世界反弹不会太强烈,基本在承受范围之内。

对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深深触动了白人世界的敏感神经,由此带来的影响在今后二三十年内都不会轻易消退。

唇亡齿寒,自古皆然。

在19世纪末期

以欧洲各国为主的白人世界,不会在意大唐帝国对土着印第安人,非洲黑人部族,南美洲西班牙旧殖民地或西太平洋群岛地区残酷的殖民镇压手段,但这绝不包含北美白人移民传统聚集区。

上述三州之地都是如此,至少都有150年以上的拓殖开发历史,形成相对密集而完善的白人社区,当地白人与原宗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在军事行动过后,恢复局势稳定推行的政策要慎之又慎,宜施行“温水煮青蛙”的渐进方式,慢慢的消化这些东海岸重要地区。

拥有了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三洲之地,大唐帝国就彻底打通了联通北美洲东西海岸的大陆通道,取得了对欧出口的最便捷东海岸港口。

其政治,军事和经济意义都非同凡响,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在皇帝李察看来

如今南北美洲的格局都基本明朗化,帝国版图比之早年间的战略设想更为完美,已经到了收官阶段。

从帝国版图上看

大唐帝国几乎独霸了北美洲、中美洲乃自于南美洲几乎全部的太平洋海岸线,只有智利和秘鲁两个国家分享了小小的一段。

在南美洲全长1.44万公里太平洋海岸线中占据了约3400余公里,其他的尽入大唐帝国囊中。

在濒临大西洋一侧,大唐帝国拥有三线出海的强势,最北端是五大湖区各港口,通过英属加拿大圣劳伦斯河进入大西洋。

中部最便捷的一条运输通道则是横贯北美洲大陆的铁路干线,在东部货物运输的目的港则是纽约,泽西港,波士顿和费城,从这里进入浩瀚的大西洋。

南部可以通过墨西哥湾的休斯敦,尼加拉瓜运河,密西西比共和国的新奥尔良港口进入大西洋,建立通畅便捷的定期贸易运输航线。

属实说

皇帝李察非常满意现今的南北美洲格局,军事占领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行动格外顺利,在各地区都没有出现较为顽强的抵抗。

当然了,激烈的战斗不会缺席,在小部分地区遭到拼死抵抗,但这无关大局。

皇帝李察如今习惯性的从战略层面考量,以高屋建瓴的宏观角度去看待问题。不大在意一场战斗损失几百几千人,也不会关注具体的施政方针。

这个时间点上,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如何鲸吞并消化北美三洲之地,令帝国实力再上一层,巩固加强各北美地区的绝对统治地位。

一个是考虑如何肢解南美洲智利,彻底奠定南美洲国家格局,迎来一段较长时间的平稳发展时期。

1887年5月爆发的“鸟粪战争”,经过两年的菜鸟互啄,秘鲁和玻利维亚联盟节节败退,基本败局已定。

在这个关键时候

大唐帝国悍然出手以“美盟”名义介入,强势调停南美洲三国间争夺资源的“鸟类战争”,按下了暂停键,至今也有一年半了。

启动了“美盟”正式国家间调停机制,在巴拿马举行的和平谈判已进行了11轮,谈了破裂,破裂了又谈……

谁都能看出来大唐帝国的偏心,以禁止向交战国提供战争物资的借口,对智利实施全面物资禁运,几乎将这个以西班牙白人后裔为主的南美国家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国内债台高筑,物价飞涨,粮食奇缺,城市乡村已经出现大片大片饿死人的现象。

若不是智利军政府强力铁腕统治,早就彻底崩溃了。

在另一边

联通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南美洲太平洋大铁路,向这两个南美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大量物资和军火。

帮助其利用宝贵的休战期,重整社会秩序和军队,并且将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装上火车运走,换来急需的资金和粮食。

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使得秘鲁和玻利维亚稳住了社会局势,引入了许多大唐帝国退役军官重整了军备,准备再次点燃战火。

这一里一外,差距就出来了。

下面的战争还要秘鲁和玻利维亚这两个国家去打,帝国方面肯定不会插手,只是通过金融和经济手段左右地区局势,也左右最终战争的走向。

大唐帝国的援助不是无偿的,借出去的巨额战争贷款连本带息需要偿还。

战争胜利后

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要么通过肢解智利偿债,要么通过出售矿产资源偿债,要么通过割让智利的领土偿债,具体细节就再谈了。

用不了多长时间,南美洲就将战火重燃……

面对这种局势

一直在帮助智利的英国和德国都鞭长莫及,无法扭转颓势,更无法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主要是禁运这一招制裁太厉害了,完全无解。

智利地理位置位于南美洲太平洋一侧,向欧洲出口的铜矿粉无法通过尼加拉瓜运河,等于对外贸易被判了死刑。

自身出口的铜矿粉运不出去,急需的欧洲物资运不进来,国家被拖的经济危机重重,骨藁肉陷,已经离死不远了。

仅今年春荒以来,城乡间饿死的人口就达到5~6万人,这一大饥荒的浪潮还在愈演愈烈。

智利如今虽然还占领着大片敌国领土,在军事上处于有利的位置,可国内情形却越来越糟糕,极大的动摇了军心。

智利总统弗朗西斯科·安东尼奥·平托将军对全国民众宣布;

“今年将是前所未有最艰难的一年,也是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危亡最危险的时刻。全国上下要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度过难关,迎来抗击帝国主义的胜利……”

三年多的战争期间

智利的总人口从战前的330余万下降到了不足300万,大量的新生儿在恶劣的大饥荒中夭折,自然和非自然死亡的人口增加了数倍,一切都糟糕透了。

这怪不了任何人,当初这三个南美国家都想要用战争解决争端,谁都不肯退让一步。

还是那句话,战争可不是谁都能够玩的转的危险游戏。

在当今世界大国博弈中

欧洲英、法、德、俄、意、奥匈等列强普遍认可,整个美洲和东太平洋地区是大唐帝国的势力范畴,妥妥的后花园。

能取得这一共识殊为不易,是大唐帝国崛起四十余年内政外交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最值得皇帝李察引以为傲的辉煌成就。

翻阅着御桉上的奏折,皇帝李察被其中的一份吸引住了,打开仔细阅读良久,脸上情不自禁露出会意的微笑。

这是一份北方兵团呈上的最新军情概要,讲述了在几个重点地区的战斗。

其中由雷霄少校率领的底特律独立第一骑兵战车大队在两场战斗中表现出色,在北方军团内部引发了对于新型铁甲战车的诸多讨论,亦在呈文之列。

第1场战斗,是底特律步兵师在阿里斯堡向约克地区机动挺进的过程中,遭遇了当地聚集起来的约8200余人白人民兵武装列阵阻击。

底特律步兵师迅速从行军状态转向作战线列,在这一过程中,敌军不失时机的大举压上,试图一举重创该师。

在这一危急时刻

独立第一骑兵战车大队17辆战车(注;另有7辆因故抛锚,落在了行进队列的后面)迅速前出,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铁甲阵。

17辆骑兵战车,在底特律步兵师前方排出一字形横列,互相间隔约40~50米,以骑兵战车上装备的柯尔特风暴重机枪勐烈开火,一举将这一较为强大的白人民兵武装力量彻底打垮,取得了完胜。

第2场战斗,发生在距离370公里外的阿伦敦。

独立第一骑兵战车大队所属第二中队的6辆(注,一个中队12辆铁甲车,战斗中损失四辆,抛锚待修两辆)铁甲战车,正在执行交通要道戍卫任务时,忽然遭遇敌方370余名白人骑兵的袭击。

彼时,白人骑兵牵着马步行,借助附近密林的掩护,已经悄悄的逼近到约1.3公里近处,这是个相当危险的距离。

在策马冲锋的情况下,只需要短短的一分半时间就可以杀到近前。

在这危急时刻

6辆骑兵铁甲战车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调转重机枪勐烈扫射,一战歼灭敌方骑兵240余人,俘获百余人,仅有区区不足20人落荒而逃。

这两个出色的战例,显示出了骑兵铁甲战车在现代战场上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北方军团高层的浓厚兴趣。

北方军团司令长官前往阿伦敦亲自调研战斗全过程,并且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这些在奏折中,都有一一详尽阐述。

合上奏折

皇帝李察脸上露出情不自禁的笑容,他知道这里面很大因素是因为雷霄少校的身份,才能够让北方军团长官不吝溢美之词,难免有些许夸大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雷霄少校的表现确实出色。

他能够执着地发展出世界第1支铁甲战车部队,本身就说明对军事武器发展有着近乎敏锐的直觉,有行动力,有执行力,这就非常难得了。

帝国皇室中出了一位军事天才,难道不是可喜可贺的事吗?

迄今为止

大唐皇室共计有81位皇子,年满16岁成年的有76位,最小的皇子也有4岁多了,皇室子嗣真可谓枝繁叶茂。

皇帝李察觉着足够了,临幸后宫嫔妃已经不再保留龙种,也停止了在民间选取秀女入宫。

这么多皇子中,选择从军的有34位,如今大多数已经结束军旅生涯,或是就藩,或是前往海外藩国帮助关系亲厚的皇子治理朝政,或是进入政府各部做事,或是干脆闲下来享乐。

留在军中的只有十二位皇子,包括广南王唐-李坤殿下,平西王唐-李信殿下,都是对军旅发自内心的深深喜爱。

这个年轻的皇71子唐-李毅成功的引起了皇帝李察的兴趣,他知道陆军武器装甲化是未来的大趋势,有心要培养一下这个皇子的兴趣。

谈不上拔苗助长,顺手而为罢了。

(晚上还有一章,可能发出来会比较晚,请热心的读者朋友们明天再看吧,顺便求月票,推荐票,谢谢大家的热情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