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点点头,就在轿子当中休息起来。
且说王维新的事情已经被陈芳菲的母亲知道了,陈芳菲的母亲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指责陈县令,自己的侄子为什么到这里来竟然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陈县令就没好气的问她:“怎么受到不平等待遇了?他明明就做错了,难道本官还要向着他吗?”
陈母听到陈县令对自己自称本官,就说道:“行呀,现在你对我还摆起官架子来了,我的侄子哪里错了,你给我说清楚”。
陈县令感觉到自己的这个婆娘今天真是没事找事,于是他就把那件事情说了一番。
陈母听到了这话以后就开始说:“如此说来,他们两个的轿子碰到一块了,所以说你不能老是埋怨我的侄儿,李安也的确挡了他的轿子,他们两个互不相让而已,为什么李安没有被责骂呢?”
陈县令听到这话以后就开始不高兴了:“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怎么向着外人?李安是什么人。他可是我们的准女婿,再说了这件事情,我也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也没有因为李安我们的亲戚而偏向,李安本来打算要让你侄子,可是你大侄子咄咄逼人,你侄子是什么德行,难道你不知道吗?”
陈母这时候气不过就开始哭泣了,说道,“什么,你竟然说我胳膊肘往外拐?我的侄子那还是外人不成?”
这时候,陈芳菲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母亲在哭泣,就疑惑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陈县令就说:“你自己问问你娘吧,听听你娘说什么话”。
陈芳菲于是就来到了母亲的身边,询问是怎么回事,她的母亲却只是哭,一直不说。
陈芳菲于是就再次询问父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两个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会吵架的?
陈县令就无奈的说陈母无理取闹,并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番,陈芳菲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对着母亲说:“娘啊,这件事情你做的的确不对,明明明是我表哥做的不对,你怎么可以胡搅蛮缠呢?”
陈母想不到自己的女儿也不向着自己,就哭得更厉害了,陈芳菲说:“娘,我也不希望你哭泣,可是这件事情我不能胡乱说话,明明谁错就是谁错,我并不是向着李安”。
陈母对陈芳菲说道:“你这个白眼狼,没想到我白疼了你,竟然向着外人。”
听了这话,陈芳菲就不高兴了,她说:“娘,”我怎么会向着外人呢?我向的是理,如果以后我和李安结为了夫妻,他就是你的女婿,我和他就是一体的,怎么会是外人呢?看看那个表哥,他是什么德性”。
说着,陈芳菲也不打算吃饭,就直接走到了外面,陈县令就对自己的老婆说:“告诉你,李安现在是个五品官,你的侄子惹了人家了,按按照法律那是要杀头的,你现在还不知好歹。”
说着,陈县令也拂袖而去,陈母听到这话以后,忽然害怕起来。
她慢慢擦干了眼泪,不敢再吱声。
其实对于自己的侄子是个什么品性,她也心中有数,但是她总觉得今天自己的侄子受了委屈。
陈县令最终把陈芳菲给追上,对她说:“芳菲,快回来吃饭,跟她生什么气啊?”
陈芳菲撅着一张嘴,说道:“算了,我还是把一些饭菜拿回我的房间,我自己吃算了。”
说着,她便真的拿了一些饭菜,打了一些包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陈母觉得羞愧,就没有和自己女儿说话。
陈芳菲把饭菜拿回自己房间的时候,小红就有些觉得不可思议,她看到陈芳菲的脸上发红,就开始询问是怎么回事。
陈芳菲就把刚才的情况说了一番,她说自己的母亲也太偏向了,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就偏向自己的侄子。
因为这是家务事,小红没有插上话。
李安和他的母亲已经到了金光寺,两个人下了轿子并上山而去,同时郑珍珍和小杏自然也陪伴着。
因为他们这里已经是这里的熟客,所以几个小沙弥都对他们非常的熟悉。
李安就说他们几个是来找高空大师的,不过,几个小沙弥说:“非常不好意思,高空大师现在正在接待一位客人,最近有许多人都来找大师”。
高空大师的脾气特别的好,所以很多人有了疑难问题总是来找他,而高空大师也乐意为别人解答问题。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他几乎没有空闲。
有一个小沙弥就凑到了李安的面前,说道:“李老板。要不然贫僧就跟他说一声,让他们先后退,先让大师见你”。
李安说道:“这并不妥当,还是仔细的排队吧”。
看到儿子这么懂事,李氏也感觉到很高兴。只不过郑珍珍和小杏有些坐不住了,想不到他们走了那么远的路到这里来,想不到还要等着。
李氏似乎看出了两个丫头不高兴,就劝她们必须要沉住气。
几个人就在院子当中。
李氏却没来由的对李安说了一句话:“大郎,我认为今天咱们到这里来没有立刻遇到大师,需要在这里空等,是佛祖对他们的一个考验,也算是佛祖对我们的一个惩罚,谁让你好好的让人家挨巴掌呢?”
李安简直是无语了,为什么母亲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和佛教扯上关系?
母亲简直是太神神叨叨的了。
李安忽然想起了一个故事,他就对母亲说:“娘,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说着,他就扶着母亲坐在一个凉亭当中,他讲起了六尺胡同的故事,当然这件事情发生在清朝,母亲自然绝对不知道。
李安对母亲说道:“从前有两家邻居,他们因为地契的问题引发了争执”。
“这一家认为那一家占了他们三尺地,于是互不相让,于是这一家也要多要的三尺地。由于其中一家,他们的亲戚在皇宫当中当官,所以就给他们亲戚写信,那高官最后就给他们回了一封信,叫做,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看到这封书信以后就开始羞愧,然后就立刻让出了三尺,他们的邻居看到这样,也让出了三尺,最后竟然形成了一个六尺胡同,皇帝大为高兴,就赐予这个胡同一个匾额,叫做仁爱胡同”。
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小杏和郑珍珍也在那里听着,她们感觉到这个故事非常的好。
李安说完了故事以后就对母亲说:“娘,我知道我还不够谦虚,以后我一定会向这方面学习”。
李氏也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她说道:“不错。这个故事很好,就是让人要不断的谦让别人,对了,这个故事从哪里听来的?”
李安只好说是从一本书上看的,李氏也没有深究,因为她本来也不识字。
而过了几天以后,当李恒之休学回家。到时候,李安就把这个故事给李恒之讲了一遍,李恒之就整理了一个素材,然后写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在露水学堂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夫子们认为李恒之的这篇文章是对孔老夫子仁爱的一个扩展。
因为孔夫子认为仁者无敌,这一篇故事就是讲的仁爱。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他们等了两个时辰以后,才得到了高空大师的接见,高空大师看到他们等了两个时辰就说:“实在不好意思,最近贫僧非常的忙碌,有很多人来这里。”
李安发现高空大师的脸上有一股喜悦,大约认为有人问问题的时候他是非常高兴的。
李安想这个高空大师对佛的爱和自己的母亲一样,简直是对佛教如痴如狂。
李氏说明了来意,那就是他们到这里来就是想求大师找一个日子,看看什么日子成亲合适。
高空大师点点头,就认真的为他们掐算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