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国重工 > 第226章 国家工业实验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鲁彬的眼圈有些泛红,低着头不说话。过去十年时间,他的心血全投入到p15上面了,要论感情之深,没人能和他相比。在今天之前,虽然他也已经强烈地预感到p15项目很难再维持下去,但多少还存着一线希望,能够欺骗一下自己。今天被冯啸辰一下子挑破了窗户纸,他知道这个项目一定是要下马的,一种感伤的情绪蓦然溢满了他的全身。

“张总工,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要停止了,你们浦海飞机制造厂怎么办?”薛暮苍低声地问道。

张鲁彬道:“还能怎么办,原来从哪来的,还回哪去呗。我原来是在大学里教书的,现在接着回去。好在这些年做的也都是航空研究,回去教书也不至于误人子弟了。”

“那p15呢?”薛暮苍又问道。

“p15?”张鲁彬诧异道,“国家不继续拨款,p15也就不会再生产了。至于已经完成的两架样机,有一架在做地面静力实验的时候解体了,另一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飞,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无法正常使用,估计就是送到博物馆去当个文物了吧。这方面的事情,厂里和航空部肯定会有安排,这就不是我这个教书匠需要操心的事了。”

说到最后这句的时候,他笑了笑,想到自己要回到教学岗位上去,他也不知道是轻松还是失落。

薛暮苍摇摇头,道:“张总工,我问的不是飞机本身,我是说,咱们这10多年时间积累下来的技术,难道都不要了吗?小冯刚才也说了,我们迟早是要搞大飞机的,这些知识,到时候用得上啊。”

薛暮苍是搞工业的,对于技术的重要性,比谁都更有体会。一个大飞机项目搞了十几年,投入好几亿,形成的技术不可胜数,如果都扔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张鲁彬苦涩地说道:“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啊。这10多年时间,我们突破了无数的技术障碍,培养起了一支大飞机设计和制造的队伍。p15一下马,这支队伍就散了。图纸和工艺文件之类的东西,倒是能够保存下来,可还有更多的知识是在我们这些人的头脑里的,一旦大家各奔东西,以后再想把这些知识汇集起来,就不可能了。”

“这些知识,都是国家的财富,绝对不能丢掉!”孟凡泽用领导的口吻说道。

“项目停了,厂子也得解散了,这些知识怎么可能再保留下来?”张鲁彬黯然道。

孟凡泽转过头,对着坐在一旁不吭声的冯啸辰,说道:“小冯,你有什么看法?”

“我?”冯啸辰指指自己的鼻子,苦笑道,“孟部长,这个问题您不该问我啊,这是国家考虑的事情吧。”

“你不是国家的一份子吗?”孟凡泽没好气地斥道,“你平时不是总吹牛说自己有本事吗,对这件事,你就不能想个什么办法?”

“我啥时候吹牛了?”冯啸辰叫起冤来。

“这么说,你不是吹牛?那就是真的有本事了。好吧,你给张总工出个主意,看看怎么能够把p15的技术保留下来。”孟凡泽说道。

孟凡泽这就是典型的耍赖了,在场的众人听着都有些齿冷。老爷子这是典型的倚老卖老,他也是没办法,冯啸辰的道理是对的,他也赞同,但薛暮苍说的也是对的,他同样赞同。既不能让p15再搞下去,又要保留住p15的技术,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孟凡泽再年轻20岁,他会自己去想一个万全之策,但现在,他已经没有这样的精力了,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了冯啸辰的身上。

其实,在刚才说服张鲁彬放弃p15项目的时候,冯啸辰就在思考如何保留住p15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的问题。国家迟早是要重启大飞机项目的,p15尽量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价值连城。

在后世,人们评说起中国最早的大飞机项目时,认为最遗憾的就是没有保留下这个团队,以至于当年花费十几年时间积累的经验全都付之东流。等到国家有了实力,准备重启大飞机的时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可是,项目没有了,工厂也要关闭了,如何才能留下这个团队呢?

“张总工,你刚才说如果p15项目下马,你就要回学校去教书。我想问问,在教书和继续研制大飞机之间,你更倾向于选择哪个?”冯啸辰对张鲁彬问道。

“继续研制,什么意思?”张鲁彬奇怪地问道。

冯啸辰微微一笑,道:“你先别问是什么意思,你只说你是想去教书,还是愿意继续搞大飞机。p15下马了,你还有搞大飞机的激情吗?”

张鲁彬想了想,说道:“如果能够选择,我当然还是更愿意做大飞机的研究。教书育人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不过,在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个造大飞机的梦想。”

“我明白了。”冯啸辰点点头,又转向孟凡泽,说道:“孟部长,这件事,不是我这个级别的小干部能够左右的,不过,我可以提一个建议,至于能不能办到,就得您去思考了。”

“什么建议?”孟凡泽问道。

冯啸辰道:“建立一个国家工业实验室,选拔一批人才做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叫作……面壁者。”

“面壁者?什么意思?”孟凡泽诧异道。这个梗实在是太超前了,他根本就无法理解。

冯啸辰说道:“有很多事情,比如大飞机,或者高速铁路、磁悬浮,再远一点的,登月、火星探险、量子通讯、核聚变,我们目前都没有能力去做,但未来是肯定要做的。我们不能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进行探索,而是需要组织一些人,从现在就开始进行这些项目的预研。

由于条件不具备,这些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不会有看得见的突破,从事这些项目研究的人员,可能要忍受寂寞,要坐冷板凳,没有任何能够向他人炫耀的成就。他们就像那些为了寻求真理而长年面壁的圣贤一样,连名字都可能被人忘记。”

“但他们终有一天是会大放异彩的。”孟凡泽接过冯啸辰的话头,说道。

他听懂了冯啸辰的意思,也深深地被冯啸辰描述的场景所感动。一群最优秀的人才,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专注于20年后、40年后,甚至100年后才可能出现的新技术,默默无闻地进行着知识的积累,这是一种何其伟大的精神,这又是何其壮丽的一局大棋。

“面壁十年图破壁。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我愿意成为一名面壁者。”张鲁彬毅然地说道。

“可是,怎么做呢?”孟凡泽皱起了眉头,“小冯,你刚才说的是什么,国家工业实验室,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一个着眼于高端重大装备研究的机构。”冯啸辰道,“这个机构由国家直接管理,不以短期的经济效益或者成果为导向,所有的项目至少是十年之后才能发挥作用的,有些甚至可能是20年、30年都见不到结果。

比如说张总工的p15团队,就可以作为工业实验室的一个部门,专门从事大型客机的理论研究、工艺设计,积累相关经验,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应用的机会。只要到时机成熟,国家有实力来实施这些计划的时候,他们才能够重见天日。”

“这和咱们现在的科学院,还有各单位的研究所,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的科学院,也可以搞一些这样的项目啊。”孟凡泽追问道。冯啸辰的思维之活跃,让他有些目不暇接,他必须要把事情问清楚,再考虑这件事情是否有操作的余地。

冯啸辰道:“和这些单位的区别,在于这些单位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一两年内看不到成果,国家就不会再拨款,科研人员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我说的国家工业实验室,一定要跳出这个圈子,务虚多于务实,要让科研人员有天马行空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一个机构,要么就不出成果,只要出成果,就一定是顶尖的,能够震惊世界。”

“好大的魄力。”孟凡泽笑道,“让这么大的一群人不出成果,天马行空,这也就是你小冯敢去设想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研究机构不出成果,不能产生出效益,谁来养活它呢?”

冯啸辰耸耸肩膀,说道:“我一开始就说了,这不是我能考虑的事情了。国家有没有这么大的魅力,拿出一笔钱来养一群人。比如说,把张总工的团队养起来,让他们能够毫无精神负担地继续做大飞机的研发工作。我知道咱们国家还很穷,但不管再穷,这件事也是需要做的,只是看领导有没有这样的意识,以及魄力。”

孟凡泽点了点头,道:“这件事……让我想一想。如果这个主意真的可行,我会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来的。最终的决策,当然是得由中央领导来做。不过,在这之前,小张他们的团队,你们得先养起来,别让他们散架了。对了,小薛,我看你这个学校就挺不错嘛,怎么样,让张总工带着他的人到你这里来呆一段时间,可以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脸上浮出了得意的笑容。薛暮苍和冯啸辰则只能是对视一眼,一齐无奈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