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扬锋汉起 > 第一百八十一章 仗义输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平舆城时被收了入城税,每人两钱,牛马一钱。

杨安玄嘲道:“这位马县令可是生财有道,只不知他收来的这些钱制都用到了哪里。”

没有惊动县衙,找客栈歇息,饭后杨安玄派张锋出外打听平舆县令马波的为人。

出乎意料,张锋回来禀报这位马县令的官声不错,据说收来的入城税都用来赈济灾民了。

辛何这才笑着解说道:“这位马县令是青州人氏,做过平舆的功曹、录事、主簿,三年前升迁为县令。他在任三年,平舆多垦了二万亩地,税赋增长了一成,治下百姓多了九百余人。”

“都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杨安玄叹道:“进城时愚还以为其人是个贪官,准备回到府衙后拿他开刀。”

按捺住前去拜访马县令的心思,第二天杨安玄还是直接赶往南顿县。

“南顿应家的先祖是东汉司空掾应珣,其子应璩曹魏大将军长史;应璩之子应贞,散骑常侍,其弟应秀之子应詹平定王敦之乱,因功封观阳县侯,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至晋朝代应詹之子应诞,历任六郡太守、龙骧将军,追赠冀州刺史,如今执掌应家的是应诞之孙应洪,官至都官侍郎。”

杨安玄道:“这么说应家比不上周家殷实。”

辛何见杨安玄露出失望之色,笑道:“应家的家业确不如周家大,家主应旭是应诞的五子,三年前仆随周太守曾到应家为他庆花甲寿诞。此公为人豪爽,扶贫救弱、仗义疏财,应家在南顿城声誉极佳。”

看着不远处的坞堡,杨安玄期待地笑道:“但愿此次来应家能不虚此行。”

对于周家的短视,杨安玄很无语,周家还以为是先祖周顗、周闵任左仆射时权倾朝野,不把自己放在眼中。

当然借是人情,不借自己也无话可说,若周家是良善之家,自己不能拿他怎样,但若是收纳流民为隐户,瞒报税赋,来年检籍自会让周家头破血流。

应家建坞在南顿城南,辛何老马识途,带了杨安玄登门造访。

得知新任的杨主簿前来,应旭连忙接了出来,见到杨安玄深深一躬,道:“应旭见过杨主簿,请里面叙话。”

应旭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指手投足间劲力十足。

杨安玄还礼道:“应公,杨某冒昧前来,还望海涵。”

“杨主簿能来,应家蓬筚生辉,快里面请。辛记室,一别三年,风采依旧,请。”应旭口中寒喧,引着众人入厅堂。

刚落席,应旭便问道:“老夫听闻杨主簿在洛阳率军大破秦兵,扬我国威,着实令老夫敬佩。”

“应公过奖了,洛阳大捷是将士用力,杨某得朝庭重赏,实在受之有愧。”

“杨将军过谦了,老夫自幼喜好习武,得闻秦军东进,恨不能前去助阵。”应旭抹着花白胡须感叹道:“欣闻洛阳大捷,喜不自胜,不瞒杨将军,老夫可是痛饮了三坛美酒。”

几句话听得杨安玄心情舒畅,介绍了一下洛阳大战的情形,应旭命人摆上酒席,边喝边谈,孟龙符偶尔也插上几句,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应旭笑道:“杨主簿初到汝阳便来应府,老夫甚为感激。杨主簿公务烦忙,来应府定有深意,还请明示。”

“无事不登三宝殿”,杨安玄道:“既然应公问及,杨某便厚颜直言。今年汝南灾害连发,四月庾刺史又征粮征役,库中储存为之一空。冬季来临,库府没有赈灾的钱粮储备,愚特厚颜前来向应公募粮,还望应公能相助一二。”

应旭放下酒杯道:“前两日钱县令前来也曾提及筹粮一事,愚已经捐出五百石粮,希望能帮着乡邻渡过难关。”

杨安玄点点头,看来各县县令倒不是一味等靠,也在努力想办法筹粮赈灾。

应旭站起身,道:“杨主簿,且随老夫来。”

杨安玄跟在应旭身后来到底楼东面,那里是一排库房。

应旭指着最前面的三间库房道:“这三间是应家的粮库,每库存粮二千石,老夫读史书看到三国时周瑜向鲁肃借粮,鲁肃指囷相赠。老夫虽不才,却不愿先贤专美于前,愿将两间库房内的存粮赠于杨主簿。”

杨安玄大为感动,站起身冲着应旭深深一揖,道:“应公仁义,杨某定当向朝庭表奏,勒石表功,为应家扬仁义之名。”

应旭哈哈笑道:“那便是老夫该谢杨主簿了。”

在应家歇息一晚,第二天杨安玄满意而归,借来的粮食暂存在应家坞,赈济时直接从应家坞调运更为方便。

返回的途中,杨安玄顺路拜访了几个士族,或百石或数十石,不尽人意。

杨安玄心情沉重,看来自己预想得太过理想,除了南顿应家,汝南郡的士绅对赈灾捐粮的积极性不高。

晚间宿店,杨安玄不解地问道:“辛兄,愚在新野曾随父亲向士族募粮,多数人家能慷慨解囊。汝阳富庶胜过新野,为何士族不愿相助官府赈灾”

辛何叹了口气,这些天和杨安玄朝夕相处,知道他的脾气,实话实说道:“自打庾刺史任豫州刺史以来,税赋年年增长,不时征役官府只得向汝南士族摊派索要。汝南是大郡,索要尤重,有的税赋都收到明年去了。”

杨安玄重重地拍了一直案几,寅吃卯粮,庾楷遗祸非浅,看来自己要另想良策筹粮了。

…………

新野阴家庄。

官道上烟尘滚滚,有不少轻骑朝坞堡方向驰来,吓得行旅纷纷向道旁躲避。

了望楼上的庄丁发现了异常,忙敲锣通知戒备。很快堡丁便持枪挽弓列于栅后防备,如临大敌。

待轻骑驰近些,能够看到飘扬的“晋”字旗和兵丁身上黑色的皮甲,是自家的官军。

众人仍不敢放松戒备,这年头兵匪一家,指不定这伙官军会做出什么事来。

轻骑在木栅十步外勒住,整齐如一,看得出训练有素。

领队的阴乔示意堡丁加强戒备,迈步来到木栅前问道:“各位军爷,你们是哪里的官军不知来阴家堡何事仆已派人通知庄主,马上就来迎接。”

阴绩从人群后催马上前,大笑道:“十四叔,是愚回来了。”

阴乔觉得面熟,揉揉眼睛细看,惊呼道:“老三,绩儿,是你吗”

两年多时间不见,每日风吹日晒训练,阴绩白净的脸庞变得黎黑,唇角长出微须,神采奕奕,有如铜铸铁打一般。

阴绩跳下马,笑道:“十四叔,不认识愚了,可是忘了愚偷吃你家的粘糕的事了。”

真是阴绩,阴乔心中莫名一酸,眼角有些发涩,掩饰着开怀笑道:“你这皮猴子,在外面漂了两年多,总算知道回来了。快拉起木栅,是绩少爷回来了。”

阴绩上前一躬到地,道:“十四叔,一向可好,小侄有礼了。”

阴乔一把抱住阴绩,再度打量道:“长高了,也壮实了,听说你小子现在是校尉了,做大官了。”

阴绩嘻笑道:“就算做了官也还想着偷十四叔家的粘糕吃。不瞒十四叔,愚这两年在外逢年过节就总想着那粘糕。”

“好,好,好,这次让你十四婶做上个十斤粘糕,让你吃个饱。快走,大伯知道你回来不知得多高兴呢。”阴乔拉起阴绩就往坞堡行去。

那些轻骑纷纷下马,与守卫的堡丁打招呼,原来是当初随军的部曲回来了。

被众人簇拥入内,阴绩看着熟悉的草木,心中暖洋洋的,想高声大呼“愚回来了”,近乡情怯,又生怕别人看见他微微颤动的唇角。

有乡人闻讯赶来,找寻自家的儿郎夫婿,欢笑声响成一片。

随行的轻骑是当年三家的部曲,此时个个归家心切,只是军法约束,不敢擅离。

阴绩笑道:“大伙都散了吧,记住七天后在坞堡前集结,违期则罚。”

众人应诺,自行散去不提。

好不容易行到坞堡大门处,阴绩看到远处一群人簇拥着祖父站在那里。阳光洒在阴曦的白发之上,分外醒目。

阴绩再也忍不住了,迈开脚朝祖父跑去,隔着丈许远“扑通”跪倒在地,跪爬着上前抱住祖父的双膝,更声道:“祖父,孙儿回来了。”

泪落无声,将阴曦的下襟润湿。阴曦的手抚在阴绩头上,眼泪忍不住挂在花白的胡须之上。

轻轻地摸着阴绩的头,阴曦颤抖的声音道:“你这个小猢狲,总算记得回家了。起来,让祖父看看。”

用力拉着阴绩起身,看着英姿勃发的孙儿,阴曦捋须笑道:“不错,长大了,是个男儿汉了。别哭,大将军八面威风,哪有掉眼泪的。”

阴绩抹了把泪,换了笑容与诸位长辈见礼,一家人又说又笑地往坞堡里走。

阴曦大声道:“今日阖堡欢庆,替吾的孙儿接风洗尘。”

坞内一片欢腾,楼上楼下灯火辉煌,酒菜飘香,欢声笑语,为了征战归来的儿郎,多少人不醉不归。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