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会议过后没两天,昆城衙门外就贴出诸多告示。
鼓励百姓开荒,前五年免征田赋。同时为充盈人口,又施行了诸多措施。
比如年轻男女要求及时婚配;鼓励多生,对生育的贫家进行米粮和布匹补助;女性生育期间,免除其税收;夫妻三子以上的,免妻子税收,四子以上的,免除父亲杂役;保护妇女儿童同时,又鼓励鳏寡孤独者婚配;对于流籍寄籍、道僧诸如此类人允许就地入籍。
针对商人,本地杂税全免,部分货物关税减免。年销售额在五十两以下的小商贩免征商税。
告示一贴,城内外议论纷纷。
议事堂内,初闻此事的属官和幕僚向世子连连发问……
“允许流民流籍寄籍等就地入籍,确会增加本地人口,可如此一来,不安定因素增多,会不会引发矛盾,令地方不稳定?”
穆俨声音澹澹,“地方动荡不稳定,是各官员不施不为所致,一些流籍寄籍都管理不好,何苦坐在那个位置?而且不允许入籍,流籍寄籍就不存在?”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
呃……世子说得好像有些道理。
又有官员问,“对贫家进行生育补助,这会不会增加各地衙门负担?也给贫穷百姓们一种误导,只要生下来就有朝廷给养活?或是为了凑成四子免杂役,反倒多生,一旦养不活,丢弃反而不美。”
穆俨闲闲地抬了抬眼皮,“那便是衙门宣传不力。告示只说对贫家多胎生育进行补助,有说过帮他们养孩子?”
呃……闭嘴了,说不过世子。
又有官员发问:“关税本就是地方衙门留存,这一减免,将大大减少地方财税收入。且完全免除商人杂税,若是明年地方衙门税赋不足,恐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该如何向朝廷交待?”
穆俨扭头看向黔国公,“你没跟他们说?”
说什么?黔国公愣了愣。
被穆俨盯着,很快反应过来。正色道:“试行一年,若有不足,比之去年税赋,由世子补足。”
又补充了一句:“由世子私账补足。”别想他掏府库帮补。
穆俨澹澹收回目光,就没想过掏穆府府库。
大厅里一众属官和幕僚面面相觑,由世子私账补足?纷纷张大了嘴巴,世子果然财大气粗!要不是场合不对,都想朝世子比个大拇指。
又有懂钱粮的官员一阵盘算,国朝这些年,每年税赋不足三千万两。十三个行省,边陲之地的云南不过比垫底的贵州好上那么一点点罢了,好悬才捞了个倒数第二。
去年本省税赋收了多少来着?
有十万两没有?
啧啧,十万两。这点银子皇上和户部都看不上眼,大手一挥直接全部留存地方了。可就是这点银子也不够养活云南三十万大军呐。
十万两依世子夫人之力,拿的一点负担没有。
只是,让他们接受一省税赋不如世子夫人一月生意赚得多,多少有些心里犯酸,牙疼。显得他们这些领朝廷?米的人没有作为。
“可是世子,本省税赋本来就收得少,不足以支应军费,这再减少商税征收,怕是更加支应不上。”
总不能年年让世子夫人填补吧?再者说,若试行今年之后,明年恢复原样,会不会令商户不满?若引起动荡,就不美了。
谁不盼着生活定定?
“滇地想增加税赋,依靠征收杂税,无济于事。还是得开源。首重是增加人口,广囤田。老侯爷在世时,囤田达七百余万亩,老侯爷去后至今,增加田亩数不足两成!”
一句话说得黔国公和穆昂低下了头。
他们老父亲,入主滇地,那会什么都没有,还囤了七百多万亩田,可他们这些不孝子孙,站在前人开垦过的大好山河上,这么多年了,囤田数量竟增加不足两成。
被穆俨点出,脸上只觉热辣辣的。
“老侯爷和先侯爷,广囤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不仅解决了本地驻军全部供给,余粮还能给军队增加收入。如今多有不足,一半以上还要靠各地衙门税赋贴补,以及向朝廷伸手。”
黔国公头又低了低。
穆俨又道:“如今部分卫所施行双季粮种植,军田里已种上冬小麦,若明年春上冬小麦丰收,立即全军推广,实行粮食自给自足。”
大厅里交头接耳,若三十万大军能实现自给自足,受的掣肘就会少许多。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另外,充盈人口之事,还需各位群策群力,多想一些好的法子。那些流籍寄籍,鼓励他们就地入籍之外,还要严查冒籍一事。若有条件,也鼓励他们就地入籍。”
科举取仕,朝廷为显公平,各地录取条件宽严不一,这就导致教育发达地区的学子向边远地方流动,产生了冒籍现象。
假冒他省之籍进行科举投考。
兀朝时期,百年间云南也不过出了两位进士。至本朝,一直到永康九年,云南才首次实行乡试。而隔壁税赋垫底的贵省,学子们乡试还要跑云南来。
西南边陲之地,教育落后,依霍惜的话来说,走在街上,遇见一百个人,有九十五个人是不识字的。
教育落后,但是朝廷又总不能全部录用南直隶等地教育发达地区的学子,导致官场上全部是来自江南等地的官员。
于是采取分区分省取仕的制度,各省有了固定的取中名额。于是为了取中,滇地常有外地来冒籍科考的学子。
各省对于流动人口就地入籍,条件不一。
越是富足的地方,限制越是严苛。除了需在当地置田置产,还需满足居住多少年的时限。
但如今滇地想充盈人口,只要在当地置田置产,即可就地入籍。什么需居住二十年,那是当下的滇地,一年税赋不足十万两银子的滇地该考虑的事?
挤占本地学子名额?
穆俨直想翻白眼。
朝廷优待,取中名额给滇地得多,可滇地不争气啊,年年取中各额不足。就昆城,有间像样的书院没有?这时候是考虑这个的时候吗?
严察冒籍一事,也不是要驱逐他们,而是要给他们优厚的入籍条件,吸引他们入籍,让他们在本地置田置产,让他们繁荣本地经济,没准还能带动一些学风学气。
至于别的事,不该现在来考虑。
穆俨雷厉风行,轻而易举就说服了一众属官和幕僚。
而霍惜那边,也开始动作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