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前军走西汉水奇袭,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汉军的剑阁防线,来到了汉军的腹地。
不过这股曹军,几乎算是一支孤军,主要是没有可靠的退路!
大家起初也不敢相信,曹军能从西汉水漂下来;可毕竟水往低处流、恒古不变的道理,顺流而下还不算奇怪、只是让人意外。但若曹军能依靠简陋的载具、再逆流回去,那就是怪力神了,根本不是人为可以理解!
所以汉军诸将,此时大多人的看法,仍是曹军会从北路(北营沟)出击、攻东三营!
将军阎宇说得、便很有道理,“孤军深入,主将定会先找退路,此乃人之本性也!曹魏前军只要攻北路,突破东三营(剑阁关东北)的防线,便能与陈泰军打通联系,相互策应。退可撤军于剑阁关之北,进亦可绕道攻打剑阁关南坡。”
大伙纷纷点头,董厥也道:“阎将军所言极是!”
只有司马师不吭声,他仍然认可姜维的判断。
左车骑将军张翼道:“我也认为,阎将军之言不无道理。不过姜将军既然奉诏、行大将军事,终究还是姜将军决定!”
姜维道:“东三营所在,地势复杂狭窄、山高林密,又有工事,适合被动固守,不适应大军展开;何况那条沙水在谷中,对于曹军进军方向是逆流,反而影响曹军行军。我看可以等等,以确定曹军进攻方向。”
他接着说道:“此时战场的方向,只能让曹军主动选择。但具体战场在哪里,我们仍可以伺机而动。”
司马师开口道:“如果姜将军预料错了,曹军一两天之内、恐怕也无法攻克东三营,我援军还能重新出发,走南坡谷地、东出增援。但反过来,我军若先去东三营陈兵,却发现曹军攻南路,那时再回来,大军退路便没了!”
司马师的这番话,无疑挺有说服力。诸将的态度立刻松动,不再反对。
但司马师在汉国这边没有根基,又非汉国皇室的亲戚,威望有限。这时阎宇仍强辩道:“若是丢了剑阁关,汉国便无险可守,还想什么退路?”
姜维道:“剑阁关防线的四万多人一旦被围歼,汉国才真的完了!”
……魏军沿着北营沟的佯攻、持续了一天半,完全没有起到作用!根本不见蜀军主力增援。
今天下午还下了一场小雨,不过到了黄昏时分、早已雨停。秦亮在葭萌县这边的近半个月,还没遇到过一场大雨。
前两年、驻扎汉中三郡的诸将总结,夏至左右,益州很少有大雨,果然没错。暴雨大雨要到临近夏秋之交的季节,不过秦亮现在管不了那么久的事了,数日之内,就要在剑阁关附近分出胜负!
此时秦亮已经来到了南营沟。南营沟这边,比北营沟的地形更加宽敞开阔;除了谷底的一条小溪,南营沟北山的山坡又宽又缓,甚至能找到大片台地,确实更适合大军驻扎。
南营沟北山、其实非常高大,但正是因为山体庞大,才使得这边的坡度比较平缓。
秦亮已经派人召集诸将,准备下达军令。他先来到了中军帐篷,翻开地图时,他的目光立刻又被一个地方吸引,那地方、就像具有磁力似的。
剑阁!秦亮心心念念了多久的地方,还在洛阳时就惦记上了。
没一会,诸将、属官、参军等陆续进帐了,每个人见礼罢,秦亮便请他们在胡绳床上坐。这地方湿气大,帐篷直接搭建在地上,席地而坐实在不太舒服,还是构造简单的胡绳床实用。
大将有邓艾、文钦、马隆,还有杨威、熊寿、王彧等人。洛阳中军来了两万多人,还有邓艾的汉中军、文钦的凉州军、马隆武都军等,地方中外军的部分人马。兵力共有三万多人。
此次伐蜀,秦亮麾下各种中外军、屯兵加起来,总兵力近十五万之众!总体上魏军不缺兵力,但是前军缺;因为缺的是木筏与油船!
即便是运载这三万多人、连战马都不敢多运,王濬亦已建造了数百只大木筏;确实没法继续再运太多兵马了。最近才砍伐的那些木材,其实不太适合建造木筏;因为少了阴干的步骤,筏体自重太大,运载能力差了,只能应急使用。
好在蜀军在剑阁防线的总兵力、也多不了多少,这仗完全有得打!
魏军各部最近陆续抓到了蜀军的斥候,也多次散出细作、去打探军情,基本可以估计,姜维手里的人马在四万人左右!
果然又是踏马的姜维领兵!此人在汉中丢了重要的要害之地,蜀国朝廷竟还让他领兵。
秦亮暗自认可、姜维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但是他不喜欢与此人交手。因为姜维算计太多,非常不痛快,与他交手、有说不出的不爽利!
比如这次佯攻,便没起到半点作用。战场上与名将交手,往往非常耗人,因为很多计谋都没用,最后还是老老实实摆开会战;前提还得对方愿意打。
这时大伙差不多都到齐了,一群人挤在狭小的帐篷里,一起向秦亮揖道:“仆等拜见大将军!”
秦亮拱手还礼:“幸会各位。”
骑督祁大将一副地图纸竖了起来,忙活着将两根木棍揷入地面。
秦亮也深吸了一口气。
人有时候必须克服畏惧心!尤其是孤立无援时,不能太执着于退路的诱惑、那只是错觉!那种感性的直觉判断,某时很准确,某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罢了。
秦亮拾起一根枯树枝,指着前侧的地图,冷静地说道:“北营沟,南营沟,这里。”
接着他便把树枝、往左移动了一大段距离,秦亮用的图,规则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他接着道:“皇柏大道、剑阁关南坡谷地。我前军主力,明日便可尽出,从东面向这一片进军!姜维若敢不战,我军即可占据剑阁关南坡谷地,沿着开阔地、直接攻占剑阁关!”
顿时有几个人面面相觑,神情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