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我全都要 > 第76章 筹建工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辙虽然和马老板做成了一笔价值十几万人民币的小生意、卖了点代码。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点屁大的小钱压根儿不算双方攀上合作交情,纯粹是很干脆的各取所需。

毕竟对方现在是在卫生隔离期间,闲着没事儿才接顾辙几个电话。双方连面都没见过一次——好在两人都是上过电视的,所以最多就通过电视认识对方长啥样。

说不定挂断电话,过两三天就把这事儿忘了,得将来再次用上这条业务关系才能想起来。

在商界,这样的人际交情才是常态,所谓谈过一次小事、互相交换名片,仅此而已。

而对于顾辙来说,预约了未来“淘宝入驻首店”的意向之后,他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还必须在两个月内搞定——他连工厂、产能这些都还完全没影呢。

好在,顾辙有核心技术。加上之前跟海昌方面技术支持、磨合了一阵之后,顾辙对于如何生产“伽马聚谷氨酸甘油醚”隐形眼镜的全套工艺,都掌握得比较彻底了。

稍微搞几台几十万成本的隐形眼镜离心机,再弄点别的设备,再订购一批离心模具镀膜(配方由他自己掌握,有专利),租一间无尘车间,组织一批人手,基本上就可以开始生产。

小规模投产所需的总成本,绝对可以控制在200万元以内,这也是顾辙目前可以承受的。

虽然他之的800万还没全部到账,而到账的部分也已经有150多万投到家里的各项事情、还有150多万投到实验室、200多万投到熔喷机上,看上去手头剩下的钱不多。

但是,只要托管在明远国际的那台熔喷机,可以稳定运营下去,每天都能给他喷出2万多块钱的毛利来。从三月到六月,熔喷布是绝对不愁销路,而且毛利率高达80%以上。

而顾辙建厂之所以能这么省钱,主要是因为他连无尘车间厂房都没打算自己造。

正常情况下,那个才是开支的大头,顾辙现在绝对造不起的,所以照就用老办法、直接租就好。

开工厂搞实业当然是非常麻烦的,顾辙从来没低估过这里面的难度。但顾辙也知道,制造本身的麻烦不是主要的。有成熟技术,工艺把控和管理终究可以搞定。

传统开厂,最麻烦的是寻找销路、搭建渠道、打响品牌、开拓市场。

这也是海昌三个月前非要跟他签“租赁四年派他授权”的专利协议,而不肯买断的重要原因——

海昌压根儿不怕顾辙自己开厂、自营品牌搞隐形眼镜。海昌相信顾辙有本事把东西造出来,但绝不相信顾辙能铺设得起这个销售渠道、把隐形眼镜卖出去。

当然了,这里必须澄清一点当初合同上的商务和法律细节:如果顾辙选择“不要自己的品牌,给别人贴牌代工”的方式生产制造低价隐形眼镜,那还是有可能对海昌造成威胁的。

因为如果是面向企业级客户、给其他有品牌的厂家供货、顾辙自己不要牌子,做odm或者oEm,那顾辙铺设销售渠道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他只要货确实好、质量给力价格极低,肯定会有圈内专业人士嗅到其中套利空间。

就算顾辙不知道怎么铺设销售,那些人也会主动找上门来、低价进顾辙的货。然后再贴上他们自己的牌子、用自己的门店渠道,加一道价转卖出去。

而海昌的人也不傻,当然预料到了这种危险性,所以当初签订“排他授权”的时候,明明白白把这些细节条款附进去了:

如果顾辙敢odm或者oEm,给别人代工,那也算违约,算是侵犯了授权的“排他性”,海昌方面有权要求顾辙退还部分授权费。

或者是顾辙不还的话,海昌方面可以自行评估损失、延长对顾辙授权的使用年限、用后续多出来年限本该交给顾辙的授权费、来冲抵这部分损失——

可见海昌方面心里其实也有数的,已经给到顾辙的钱、想重新从顾辙兜里掏回来,那基本不可能。哪怕打官司,执行成本也会很高。所以他们也留了一手,用后续授权免费延期折抵的方式,确保自己被侵权时的执行力。

但可惜的是,海昌方面千算万算偏偏不可能算到一点——2003年,也算是华夏2c电商真正复苏发力的元年了,顾辙完全有可能得到新的横空出世的销售渠道。

当年的8848珠峰电商早已作古,外来的易趣看上去也没什么动静,但是在这两个先烈折戟沉沙的尸体旁边,真正的2c电商先驱却在酝酿之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顾辙心中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起事情来自然是信心满满,每一步看上去都那么有条不紊,扬长避短。

他身边那些同学、雇员也都空前忙碌起来,却都显得很有主心骨,就算犯点儿小错误也不至于懵逼,因为他们知道大方向是不会有问题的,有顾哥给他们掌舵。

一切困难都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会被发展本身解决掉。

财务方面的开支和账目,顾辙又雇了一个临时的会计,让叶小敏专注于做出纳,也跟着专业会计学学,练练手。

有时候每天动辄几十万的钱财进出,刚刚收到的款项又立刻打出去,大笔大笔地采购、付租金。

看得兼职工资才刚刚加到每月八百块的叶小敏很是紧张,唯恐自己负不起责任,所以天天晚上加班仔细核验,偶尔还得请假不去上课。

顾辙身边现在也没更可靠的同学能帮他管钱了,女朋友陆幽幽也志不在此,也不是非常擅长数学,她最多是偶尔盯着点,帮叶小敏一起看一下。

其他采购设备和无尘车间厂房租赁的事情,顾辙也转交了一些给徐嵩和林静静去经手跟单。反正他俩目前也没什么市场调研的工作可以做了,还不如跟跟供应链,熟悉一下公司的运作。

当然,涉及到具体的采购比价压价、工作技巧,这俩人也没经验,顾辙只能是让公司逐步正规化,又从其他眼镜企业同行那里,挖角了一个全职的采购经理。

顾辙给那个挖来的采购经理开了每月开五千块的薪水,在当时绝对算是优厚的了。毕竟钱如果不比原来的薪酬高至少一半以上,别人也不可能看得上这点钱就跳槽。

别人也会担心顾辙干不长久、短时间内虽然涨了工资,但长期来看顾辙的工厂却倒闭了,他想回原单位也不可能了。到时候虽然还能再另谋高就,却可能要损失一些人脉资本。

新厂区的选址方面,顾辙原本也想就在大学附近随便租个无尘车间。可惜发现合适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方舟市城西压根儿就不是什么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区,反而都是科研文教区,大学和科技园倒是不少,先进制造工业园当时几乎没有。

区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方向、优惠力度,也都是倾向于那些不涉及工厂的产业,这也是为了保护西子湖畔的生态环境、不想发展制造业。

顾辙无奈,最后一番权衡考察之后,只能把工厂租在城东的下沙产业园区。那里是钱塘江下游,也不怕水污染,反正都排到东海里去了,新型的高端制造业在那个区片还挺受扶持。

顾辙也顺势又在城东重新注册了一家生产型的公司,以后凡是这些工厂相关的业务,全部归到这家新公司下面,该给技术服务费和专利使用授权费的,那就付给科技资讯公司即可。

财务和采购那边都补上了精兵强将、厂区选址也搞定后,筹建工厂所需的物质基础,就算是敲定了。剩下比物更麻烦的,就是人的问题。

顾辙还需要马不停蹄找一个给这家即将成立的生产型企业担任总经理的人才,主要负责市场工作。另外还需要招几个骨干的产线调试工程师和一两个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人才。

至于普通工人,倒是好解决。

总的算下来,他还需要一两个偏文的营销管理岗干部,五六个理工科干部。

虽然他到时候能借助淘宝首店的渠道、直接试图在网上低价铺货,但是淘宝渠道也是要有人运营管理的,省掉的只是下面各级经销商、实体门店的销售、管理人员。

负责抓总的销售总监还是不能省的,否则公司连分析、调整价格策略都搞不好。

偏偏顾辙还得尽量快地把这些问题搞定,最好是半个月之内——因为等到三月底四月初,谁知道会不会冒出什么封锁、隔离的新措施,到时候很多组织工作就会再延期。

如果抢在四月初之前把一切搞定,哪怕最后真的遇到政策变化,顾辙也能先把所有人集中起来,直接在新建的厂里隔离,这样就不存在停工掉链子的问题了。

大不了每天没事儿也给白发工资、还管吃喝住。如果要加班,那就再多给加班费,总能维持住人心。

可惜,顾辙的招人大计,却不是很顺利,主要是圈内可以被他薅羊毛挖角的同行太少了。

隐形眼镜这种产业本来就比较集中,技术上过硬的骨干企业没几家,海昌目前跟顾辙关系又还处在和睦期,不太好挖。

依视路倒是能挖,但他们在国内的技术骨干也不多,很多产品甚至都不是国内这边工厂生产的、而是直接原装进口的。谁让眼镜这种东西价值密度高、运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呢。

就算是在米国原厂生产的东西,拉到华夏这边来卖,也没多少运输成本。

顾辙要挖人,只能是放宽对行业的要求,哪怕挖不到原先恰好在隐形眼镜工厂工作的人,退求其次、挖一点传统框架眼镜企业、甚至其他光学器材企业的技术管理岗,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决定好好冷静一下,从长计议解决挖人的问题。

——

pS:三更!今天超过一万字了。

主要是,实业比较琐碎,细节容易流水账,那就多加一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