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一则模糊的偷拍视频在网络疯传。画面里,蓬头垢面的许皮带穿着褪色的t恤,在洛杉矶街头的垃圾桶旁翻找易拉罐,身后跟着几个举着手机哄笑的当地青年。评论区瞬间被愤怒与快意充斥:“活该!让他也尝尝无家可归的滋味!”“2万亿卷款跑路,最后连尊严都没了!”
与此同时,国内的烂尾楼废墟上,星宁集团的施工队正紧锣密鼓地作业。我站在郑州某烂尾楼的顶楼,俯瞰着下方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无人机群在空中编队飞行,实时测绘建筑数据;智能机器人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精准焊接每一处结构。“沈总,按照进度,首批30个项目能在三个月内交付。”项目经理擦着汗汇报。
我打开平板电脑,调出“未来科技小区”的规划图——这是星宁为烂尾楼业主们准备的新家。小区内,垂直森林建筑与光伏玻璃幕墙交相辉映;地下车库配备无人驾驶泊车系统;每户住宅都接入了星宁自主研发的智能家居中枢,能根据居住者的习惯自动调节室温、照明与安防。“通知宣传部,”我对助理说,“让业主们提前体验智能样板间,记住,免费入住不是施舍,是他们应得的补偿。”
消息传开后,维权业主们的微信群沸腾了。在武汉的业主群里,有人发了段哽咽的语音:“等了五年,终于能有个家了……”更有甚者制作锦旗,上面绣着“巾帼英雄,再造安居”。而在星宁集团总部,客服热线被打爆,询问入住细则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在交付仪式现场,我接过一位白发老人颤巍巍递来的锦旗,上面的“恩同再造”四个字被泪水晕染。“闺女,”老人握着我的手,“我儿子为了买房掏空了三代人的积蓄,要不是你……”我打断他:“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星宁承诺,不仅让你们住得进,更要住得好。”话音刚落,智能样板间的大门缓缓打开,全息投影在空中勾勒出未来生活的场景:老人在健康监测系统的提醒下享用定制营养餐,孩子们戴着VR设备在虚拟课堂学习,上班族通过全息会议系统与全球团队协作。
网络上,#沈知意重建烂尾楼#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财经博主制作对比视频:左边是许皮带在海外狼狈翻找垃圾的画面,右边是业主们在未来科技小区欢笑的场景;配文“同样是商界风云人物,一个遗臭万年,一个泽被苍生”。更有建筑专家分析:“星宁采用的模块化建造技术,不仅缩短工期,还将建筑能耗降低60%,这是真正的民生与科技结合。”
而在海外,许皮带的落魄生活仍在继续。他试图联系昔日的“朋友”,却只换来冷遇;想回国,却因国际刑警的通缉令寸步难行。洛杉矶当地媒体甚至做了专题报道:“中国富豪的陨落——从万亿资产到街头拾荒”。评论区里,华人留学生留言:“祖国永远是后盾,背叛祖国的人,终究会被抛弃。”
三个月后,首批未来科技小区正式交付。在杭州的交付现场,舞狮队踩着鼓点腾空而起,业主们手持智能钥匙,眼中满是期待。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走进新家,智能系统立即识别出她的身份,自动播放欢迎音乐。“妈妈,我们的家会发光!”孩子指着天花板上变换色彩的灯带欢呼。
我站在小区广场,看着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感谢视频。从东北的下岗工人到南方的小商贩,每个人的故事都让我更加坚定:商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在于承担责任。老祖宗说“达则兼济天下”,星宁要用科技与善意,为每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点亮一盏回家的灯。而许皮带的结局,也终将成为商界纵使坐拥金山,也终将沦为时代的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