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14年7月11日,南太平洋的阳光炙烤着翡翠岛监狱的铁皮屋顶。这座四面环海的孤岛监狱,宛如一座漂浮在汪洋中的钢铁堡垒,海浪拍打着礁石的轰鸣,与监狱内机器的运转声交织成特殊的节奏。曾经在港城、澳城呼风唤雨的黑恶势力头目与社团骨干,此刻正身着统一的蓝色囚服,在海鲜食品加工厂内机械地重复着包装工作。

“3号流水线提速!今天的帝王蟹订单必须在18点前完成!”狱警陈威手持对讲机,在车间上方的巡检通道来回踱步。他身后的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捕捉着每一名囚犯的动作,一旦有人偷懒,头顶的警示灯便会立刻亮起。两年前刚入狱时还试图反抗的社团大佬们,如今早已学会了噤声——他们深知,在这座逃无可逃的孤岛上,表现好坏直接决定着生存质量。

车间角落,前港城“洪兴社”堂主李雄正专注地将鲍鱼装入真空包装袋。他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海水的咸味,眼神却比刚入狱时平静许多。“阿雄,质检部说这批带子的品控有问题,你带几个人去重新筛选。”狱警抛来任务卡,李雄熟练地接住,招呼身旁的几名囚犯走向冷藏库。这一幕被监控镜头完整记录,同步上传至监狱管理系统。

夜幕降临时,表现优异的囚犯们聚集在食堂。不锈钢餐盘里盛着热腾腾的米饭、煎火腿和新鲜牛奶,而表现不佳的人则只能捧着寡淡的海鲜粥,就着咸鱼勉强果腹。前澳城赌场大亨周志豪盯着别人盘中的牛排,喉咙不自觉地滚动:“早知道当初就该收手……”他身旁的小弟苦笑着摇头:“豪哥,现在每天能吃饱饭,不用提心吊胆,已经比在外面强了。”

与囚犯们的简陋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狱警们的优渥待遇。位于岛屿另一侧的狱警宿舍区,淡黄色的建筑群在月光下散发着温暖的光晕。狱警长张志强推开自家阳台门,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扑面而来。他端起妻子煮的姜茶,望着远处监狱方向闪烁的探照灯,对正在辅导孩子功课的妻子说:“下个月奖金到账,咱们带孩子去北海道度假吧。”

这座孤岛监狱的运转,早已形成一套精密的生态系统。囚犯们养殖的海鲜,除了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剩余部分通过星宁集团的冷链运输销往全球。食品加工厂的流水线24小时运转,八小时轮班制确保效率最大化。智能管理系统不仅监控着生产进度,还通过行为分析预测潜在冲突,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网络上,关于翡翠岛监狱的短视频引发热议。某条点赞超百万的视频中,囚犯们穿着防水服在养殖场清理牡蛎,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配文“曾经翻云覆雨的大佬,如今成了海鲜养殖能手”。评论区炸开了锅:

“这才是真正的劳动改造!比关小黑屋有用多了!”

“听说他们包装的帝王蟹礼盒,在迪拜卖得超贵!”

“建议推广!让更多人知道,违法就要付出代价!”

更有网友扒出监狱的管理模式:“狱警月薪五万港币起步,还有年终奖!这待遇比很多白领都高!”“狱警长的三室两厅带书房,阳台能看海景,慕了慕了!”这些讨论进一步推高了翡翠岛监狱的关注度,甚至有社会学家专门撰写论文,分析这种“生产式改造”对罪犯再教育的积极意义。

在监狱地下一层的监控中心,我通过全息投影查看实时数据。屏幕上,食品加工厂的产量曲线稳步上升,囚犯行为异常率下降至历史最低。助理小林递来最新报告:“沈总,欧盟那边下了季度订单,点名要翡翠岛的有机鲍鱼。另外,港城律政司希望参观监狱,学习改造经验。”

我望着投影中忙碌的车间,想起两年前抓捕这些黑恶势力时的惊心动魄。如今,他们在这座孤岛上用双手创造价值,而狱警们也因优渥的待遇更加尽职尽责。老祖宗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座孤岛监狱,或许就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

“安排他们参观吧,”我下达指令,“但记住,正义的惩罚与人性的改造,永远缺一不可。”窗外,南太平洋的波涛依旧汹涌,而翡翠岛监狱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照亮着救赎与重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