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242章 彭善妹遵朱赤意愿,报名参军为自己国家及丈夫报仇(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2章 彭善妹遵朱赤意愿,报名参军为自己国家及丈夫报仇(一)

淞沪停战协议的墨痕在时光里悄然晕染,可这脆弱的“和平”表象,恰似深秋薄霜,在日军愈发炽烈的野心烘烤下,随时都有碎裂的危险。

1938年11月9日,上海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又一次被卷入命运的漩涡,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黑暗深处悄然酝酿。

破晓时分,黄浦江裹挟着寒意翻涌,浓稠的晨雾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江面与两岸。

彭善妹裹紧打着补丁的灰布棉袄,踩着结霜的青石板路,朝着临时医疗站匆匆走去。

昨夜,她在潮湿阴冷的地板上合衣而眠,梦里全是朱赤穿着军装的模样,还有他临终前那坚定又温柔的眼神。此刻,疲惫从她每一寸肌肤渗出来,可当她抬头望见医疗站那面褪色的红十字旗,目光瞬间变得坚毅如钢。

推开医疗站斑驳的木门,一股混杂着消毒水与血腥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位医护人员已经开始忙碌,他们动作麻利地整理着所剩不多的绷带和药品。

彭善妹轻轻放下手中的竹篮,里面装着她省吃俭用换来的几卷纱布。

她拿起一块有些发硬的抹布,仔细擦拭着满是锈迹的医疗器械,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对生命的敬畏。

指尖触到胸前的铜哨,那是朱赤留给她的定情信物,也是他牺牲前最后的牵挂。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朱赤出征前握着她的手说:“善妹,若有一日我回不来,你就替我守护这片土地。”如今,这句话成了她在黑暗中前行的明灯。

同一时刻,前沿阵地的寒风更加凛冽。孙元良裹紧那件穿了多年、袖口磨得发亮的军大衣,在战壕间来回巡视。

士兵们身上的单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可他们的腰杆依旧挺得笔直。孙元良走到一个新兵面前,这个少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眼神却充满了无畏。

“怕不怕?”孙元良的声音带着关切。少年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报告旅长!俺们身后是爹娘、是乡亲,小鬼子要是敢过来,俺拼了命也要把他们挡回去!”孙元良重重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但他清楚,日军的异动越来越频繁,这场仗必定艰难无比。

上海租界的阴影里,阴谋正在滋长。狭窄昏暗的巷弄中,几个身着便衣、眼神阴鸷的身影鬼鬼祟祟地穿梭着。

他们警惕地四处张望,确认无人注意后,悄悄打开一间破旧仓库的门。仓库里堆满了一箱箱军火,散发着冰冷的金属气息。这些日军特务正加紧囤积武器,准备随时发动突袭。而租界当局对此却视而不见,为了自身利益,他们选择了沉默与妥协,这让中国军队的处境雪上加霜。

英国大使官邸内,一场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

长桌旁,英国官员们神情凝重。年轻的外交官满脸愤慨:“中国人抵抗得如此顽强,我们不能再纵容日本人的暴行!”

可年长的官员却无奈地摇头:“远东局势复杂,我们不能轻易得罪日本,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各国在利益与正义之间摇摆不定,而中国,只能独自面对这风雨飘摇的局面。

南京总统府内,蒋介石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在办公室里不停地踱步。案头堆满了最新的情报,日军在上海周边的一举一动都详细记录在案。“绝不能退缩!

”他握紧拳头,眼中燃烧着怒火。随即叫来陈布雷,语气坚定地说:“起草一份声明,向全世界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要求各国主持公道!”陈布雷领命而去后,蒋介石又拨通了孙元良的电话:“元良,务必死守阵地,不能让日军前进一步!”

孙元良的回答铿锵有力:“委座放心,人在阵地在!”

午后的上海街头,寂静得可怕。店铺的门板紧紧关闭,偶尔有一两个行人匆匆跑过,眼神里满是恐惧与不安。

彭善妹趁着短暂的休息时间来到街上,想买些急需的药品。突然,一阵稚嫩的呼喊声传来:“号外!号外!日军在上海周边异动,大战一触即发!”

一个瘦小的报童挥舞着报纸,在寒风中大声叫卖。彭善妹快步上前,颤抖着双手接过报纸。看着上面触目惊心的文字,她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小鬼子,这笔血债,我一定要讨回来!”

日军临时指挥部内,指挥官们围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眼神贪婪而凶狠。“中国军队防守严密,强攻伤亡太大。

”一名军官皱眉说道。另一名军官却露出阴险的笑容:“哼,切断他们的补给线,让他们弹尽粮绝,不攻自破!”众人盯着地图上的每一处细节,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国军队溃败的场景,发出阵阵狞笑。

夜幕降临,黑暗如潮水般淹没了上海。彭善妹刚回到医疗站,就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痛苦的呻吟声。

第一批伤员被抬了进来,他们浑身是血,有的昏迷不醒,有的疼得直喊娘。彭善妹顾不上疲惫,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手术灯发出惨白的光,她的双手沾满鲜血,却没有丝毫颤抖。

在一个角落,一位年轻士兵躺在担架上,腹部的伤口不断涌出鲜血,脸色惨白如纸。“救救我……我还不想死……”

士兵抓住彭善妹的衣袖,声音微弱。彭善妹强忍着泪水,温柔地说:“别怕,有我在,你会好起来的。”她迅速为士兵止血、包扎,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渴望。

指挥所里,孙元良紧紧盯着地图,手中的铅笔在纸上划出一道道痕迹。突然,电话铃声急促响起。

他抓起听筒,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什么?日军先头部队已经逼近!”

放下电话,他立刻下令:“全体进入战斗位置,准备迎敌!”士兵们迅速冲向战壕,子弹上膛的声音此起彼伏。

枪炮声骤然响起,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

彭善妹的心猛地一紧,但手中的动作却更加迅速。她知道,此刻每一秒都关乎着伤员的生死。

战场上,孙元良站在高处,大声喊道:“兄弟们,为了祖国,为了同胞,拼了!”

士兵们怒吼着,向日军发起猛烈反击。子弹呼啸而过,炮弹在身边炸开,可没有一个人退缩。

南京城内,蒋介石一夜未眠,守在电话机旁,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每一份战报都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第九集团军一定要撑住!”他喃喃自语,再次拨通张治中的电话:“文白,立刻派兵支援孙元良,无论如何不能让防线失守!”

战斗一直持续到凌晨,枪炮声渐渐稀疏。彭善妹瘫坐在地上,看着医疗站里横七竖八躺着的伤员,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她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熬过这一夜,但她知道,只要还有一口气,她就不会放弃。孙元良站在满目疮痍的阵地上,看着遍地的尸体,心中满是悲痛与愤怒。

这只是日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他下令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整,修补工事,准备迎接下一场恶战。

彭善妹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医疗站,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虽然身体快要累垮,但她的眼神却更加坚定。

她相信,只要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团结一心,就一定能赶走侵略者,为朱赤报仇,为无数死难的同胞报仇。而在南京,蒋介石也在谋划着下一步的战略。这场战争注定漫长而艰难,但只要中华儿女不屈的意志还在,胜利的曙光终会照亮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