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79章 蒋介石:国府下令嘉奖全体在外将士,并保障弹药供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章 蒋介石:国府下令嘉奖全体在外将士,并保障弹药供给

嘉奖令下的烽火坚守

南京城的阴霾在委员长通电全国后稍有驱散,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洒在国府大楼的檐角。蒋介石坐在办公桌前,望着窗外飘扬的青天白日旗,心中五味杂陈

。淞沪战事胶着,每一刻都有无数将士在前线浴血,他深知,此时不仅要在战略上布局,更要在士气上鼓舞。

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上写下嘉奖令的开头:“我全体在外将士,自淞沪会战打响以来,抱定牺牲之决心,以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侮之长城……”每一个字都似有千钧重,他想起那些在前线奋战的面孔,从黄埔的热血青年到久经沙场的将领,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

与此同时,在蕴藻浜前线,张灵甫的305团已苦战多日。阵地上硝烟未散,残垣断壁间,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修整。张灵甫倚着半截土墙,望着远处日军的营地,眼中透着坚毅与决绝。他腰间的手雷已所剩无几,身边的士兵也大多带伤,但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

副官一瘸一拐地跑来,手中拿着一份刚截获的日军情报:“团长,鬼子似乎在集结兵力,准备新一轮强攻。”张灵甫接过情报,仔细查看,眉头紧皱:“通知各连,加强警戒,把能用的武器都准备好,就算拼到最后一人,也不能让鬼子前进一步!”

此时,南京国府内,蒋介石的嘉奖令已写成。他招来侍从,吩咐道:“立刻将这份嘉奖令传达到各战区,同时,通知后勤部门,务必保证前线弹药的充足供应。”侍从领命而去,蒋介石又陷入沉思,他知道,嘉奖令只是精神鼓舞,弹药和物资的支援才是实打实的保障。

在上海的军需仓库,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清点弹药。一箱箱子弹、炮弹被整齐排列,准备运往淞沪前线。仓库主管对着清单仔细核对,心中明白这些弹药就是前线将士的救命稻草。“快些,再快些!前线的弟兄们等着呢!”他不断催促着身边的工人。

而在日军指挥部,松井石根得知蒋介石通电全国抗战的消息后,脸色阴沉。他原本以为中国军队会在和谈的诱惑下有所动摇,没想到蒋介石竟会如此坚决。“命令部队,加快进攻节奏,务必在短时间内突破中国军队防线!”他对着参谋们吼道。

淞沪前线,孙元良的87师在刘家行严阵以待。他们在日军野战油库附近布下的炸药,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之一。孙元良站在阵地上,看着士兵们紧张有序地布置防线,心中默默祈祷。他知道,这一战关系重大,不仅关乎上海的得失,更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

嘉奖令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各战区。在湖南,薛岳收到嘉奖令时,正在指挥部队调动。他看着手中的嘉奖令,眼眶微微泛红:“委员长没有忘记我们,将士们,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嘉奖,给鬼子好看!”士兵们听着薛岳的话,士气大振,高呼着口号,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在江西,罗卓英看着嘉奖令,对身边的参谋说:“委员长此举,是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们要尽快组织兵力,支援淞沪战场。”参谋点头称是,立刻去安排相关事宜。

随着时间推移,运往淞沪前线的弹药逐渐抵达。在交接现场,前线士兵们看着一箱箱弹药,眼中满是激动。“有了这些弹药,小鬼子再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一个士兵兴奋地说道。

而在南京,蒋介石密切关注着前线动态。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会轻易到来,但只要全国军民团结一心,就有希望。他再次拿起电话,接通了在上海督战的顾祝同:“墨三,务必确保弹药合理分配,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我们一定要坚守住淞沪!”顾祝同在电话那头坚定回应:“委座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淞沪战场依旧硝烟弥漫。中国军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断补充的弹药,一次次打退日军进攻。张灵甫在蕴藻浜,率领着所剩不多的士兵,与日军展开近身肉搏。他身上多处负伤,但仍挥舞着大刀,喊着杀声。

孙元良的87师也在刘家行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当日军油罐车队进入埋伏圈时,随着一声令下,炸药爆炸,火光冲天。日军的燃料补给线被切断,坦克部队顿时陷入困境。

日军虽遭受重创,但仍不断增兵。松井石根孤注一掷,企图凭借兵力和装备优势突破中国军队防线。而中国军队在嘉奖令的鼓舞和弹药支援下,顽强抵抗,双方陷入了更加残酷的拉锯战。

在后方,全国民众也被抗战的热情点燃。各地纷纷组织募捐,为前线将士筹集物资。学校里,学生们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工厂中,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乡村里,农民们捐出自己的粮食。这些物资,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支持抗战的强大力量。

蒋介石看着各地传来的支援消息,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战斗,更是全民族的抗争。他再次提笔,准备向全国民众发出呼吁,号召大家继续团结一心,共赴国难。而在淞沪前线,将士们在嘉奖令的激励和民众的支持下,坚守着每一寸土地,用生命书写着抗战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