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开玩笑,上亿的房产,全大夏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一辈子都赚不到手的。

更何况,这是位于青花校园内位置最好的独栋别墅。

有钱都买不到啊。

这顿饭菜,是王春华做的。

主要就是看看她的厨艺。

如果厨艺真的好,那么以后可以和机械臂换着来,如果厨艺一般的话,还是机械臂全程负责厨房比较好。

不过,来别墅的众人,酒醉饭饱之后,对王春华的厨艺还是赞不绝口。

赵小侯也感觉王春花做出来的菜,比机械臂做出来的菜更好吃,更有灵魂一些。

这大概就是某些不可言说的意境了吧。

就好似以前某个战车国的科学家,记录了大夏某名厨的整个炒菜过程,将用盐,用酱油都计算到了微克,计算到了十分之一秒,但最终做出来的菜味道很一般一个道理。

并不是说将所有的东西都技术化,就一定是好的。

这也就是为啥,现在很多手工的奢侈品,其价格要远高于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一个道理。

次日早上,赵小侯也没有提厨房的事情了,任由王春华接管了厨房的一切,做出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当然,吃了之后的碗盘子筷子,还是由机械臂来洗。

毕竟这个并不需要什么意境。

吃过早饭,赵小侯就去了实验室。

俗事都差不多没了,他准备开始将精力用在碳纤维的研究上了。

而这个时候,1号智能AI所在的实验楼第五层,可以说是布满了机械臂。

至于小工厂已经停止制造机械臂。

因为机械臂够用了。

1号智能AI这个时候可以说在第五层做到任何事情了。

赵小侯进了小工厂,就开始了碳纤维的研究。

之前碳纤维的介绍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而赵小侯对碳纤维的研究,起步也是相当高的。

说简单点,单纯的碳纤维,其强度实际上是和其制成碳纤维之前的材料结构有关系的。

像现在的高强度碳纤维大多都是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出来的。

之所以会选择这两种原材料来做碳纤维,就是因为这两种材料其本身就是合成纤维,其结构强度高。

因而制成的碳纤维的结构强度也就高。

像以前那种用普通棉布制成的碳纤维,强度就很低,完全无法使用,轻轻一碰就变成一堆灰了。

赵小侯最初也是用腈纶和粘胶纤维试着做了做碳纤维。

做出来的效果也不错。

但这没用。

因为现在就算是大夏自产的碳纤维,强度都要比他这个高多了。

更何况国外进口的高强度碳纤维呢。

因而赵小侯之后就转变了思路,直接将锗碳芯片项目组的一台用来震荡生产锗碳芯片的震荡皿给拿了过来。

将其进行一番改造之后,就变成了一个用来制造碳纤维的设备。

这是他的新思路。

既然碳纤维的强度取决于其结构的强度。

之前那些制造碳纤维的方式都是借用原材料的结构,从而提升碳纤维的强度。

那么可不可以直接构建碳纤维,从而提升其强度呢?

实际上,当赵小侯脑海里浮现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原本需要1000自由科研点才能够兑换的超高强度碳纤维技术,此时的兑换价格已经缩减到了800自由科研点。

这就说明他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他将改造之后的震荡皿命名为碳纤维生成皿。

整个技术思路就是利用超高电磁波对溶液里的碳原子进行反复震荡,使其组合链接成为自己需要的结构,从而制造出高强度或者超高强度碳纤维来。

有一说一,这个思路是很清晰,很明确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结构。

寻思良久之后,赵小侯就先将纯度百分之百的纳米级石墨粉末送入特殊溶液内,制成过饱和的混合溶液。

之后就则是将这种过饱和的混合溶液送入碳纤维生成皿内,进行超高频电磁波震荡,从而将纳米级的石墨粉末粉碎到原子级,之后再通过高频电磁波震荡,将碳原子组建起来,形成极其微小的碳纤维。

对于电磁波震荡的运用,赵小侯在这个蓝星上不说第一,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了。

因而在十多分钟之后,透明的碳纤维生成皿内就生成了一些黑色的丝状物。

赵小侯随即就将这些黑色丝状物从器皿内捞了出来,用电子显微镜对它们进行观察。

观察的结果是碳纤维的确形成了,但碳纤维的微小结构让赵小侯并不太满意。

大多数碳纤维的微小结构都有些杂乱无章,其抗拉强度并不高。

当然,这仅仅只是开始。

赵小侯还没有找到碳纤维各种结构所需要的高频震荡规律。

这个就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和总结了。

因而接下来的一整天实验,他都没能找到规律。

只能让1号智能AI将所有数据收集之后,进行验算。

等到下班的时候,1号智能AI得出的结论则是至少还需要进行6000场实验,才可能找到其间蕴藏的规律。

6000场实验?

赵小侯算了算今天自己做的实验,由于实验结束之后需要对碳纤维进行观察等等事情,一场实验就需要23分钟。

今天他一共也就只做了30场实验。

也就是说,如果他自己一个人来做,至少需要200天,才能够将实验做到能够总结出规律的程度。

看来自己一个人搞不定了。

他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这实验上?

不过他也不需要拉人,1号智能AI现在完全可以满足实验的需求。

唯一的问题就是碳纤维生成皿的数量不够。

但这个也很简单。

赵小侯随即就是一个电话打给了采购部的总监,让其采购一批原材料,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实验楼。

当然,这个最快也需要一天时间。

这一天多时间,赵小侯就给自己放了个假。

次日早上起来,吃了早饭,就拉着李飞,一人一根鱼竿,坐在回水湾一棵大树下就开始钓鱼。

钓鱼对于他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假。

看书什么的,实际上还是在学习,不算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