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1300元的食堂帮佣和这日结200元的喂养小白鼠相比,那肯定就有差距了。

一个是月收1300,一个是月收6000。

傻子都能看出来。

因而这几个学生之后表现得很勤快。

给小白鼠喂食,喂水等等,没有半分拖延和敷衍。

赵小侯给小白鼠们找好了保姆,也就将心思放回到实验上。

两万小白鼠都是拿来测试蛋白质机器人手术能力的。

当然,这个实验过程,就有点不太人道了。

每次实验之后的小白鼠都会给赵小侯一种死不瞑目的感觉。

赵小侯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安慰这些小白鼠的亡魂:“你们的死是为人类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以后大家会记得你们的。”

每一批小白鼠在经过蛋白质机器人手术之后,都能够反馈回来很多数据。

而这些数据就是李英楠修改程序的基础依据。

在大量小白鼠的枉死之下,李英楠编写的程序在控制蛋白质机器人进行手术的效率是越来越高。

最初的时候,在程序的控制之下,那些蛋白质机器人切除血管上的部分内膜,都能够将血管给直接截断,之后引发内出血,导致小白鼠死亡。

但到了后面,随着海量的数据反馈,程序经过大量修改之后,已经能够做到控制上万个蛋白质机器人将小白鼠的肝脏粉碎一小块,但不会导致出血的地步。

有一说一,这个进步太大了,就连那些研究员都对李英楠在编程上的造诣感到吃惊。

当然,实际上,正如赵小侯之前必须选择综合人才一样,想要做到这一点,光靠编程水平高超是不可能的。

还得拥有强大的数学分析建模能力,同时还得对工程学有深入的了解。

不然你以为控制一群机器人联合做到一件事情就那么容易吗?

等到两万只小白鼠减少到不足一千只的时候,李英楠就表示,程序到了这个程序已经是现在的极致了,想要进一步调整修改程序,就必须使用患癌小白鼠了。

赵小侯丝毫没有半点不高兴,反倒是之前等得有些着急了。

很快,现阶段最重要的实验就在患有胰腺癌的小白鼠身上开启。

含有一万两千个蛋白质机器人的溶液通过直接针刺的方式,输入到了小白鼠的胰腺位置。

在程序的控制下,这些蛋白质机器人从进入位置开始,就对附近的癌细胞发动了攻击。

等了数分钟,小白鼠就不太安详的咽气了。

很显然,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

随后赵小侯就将小白鼠从玻璃皿里取了出来,亲自动手解剖,将小白鼠的胰腺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测。

观察的结果,让赵小侯皱起了眉头。

小白鼠的癌细胞基本上被清理干净了,但健康的胰腺细胞也被破坏了很多。

一处胰腺主动脉血管破裂,这也就是导致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程序控制的蛋白质细胞还不能识别癌细胞,导致一部分健康细胞受到破坏。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英楠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才睡觉。

但进程很不顺利。

因为想要让蛋白质机器人识别癌细胞,是很困难的。

毕竟蛋白质机器人是依靠程序发射脉冲电信号来驱动的,其没法在接触到细胞的时候对程序进行反馈,因而就没办法识别细胞。

李英楠修改程序也就只能做到根据ct照片,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蛋白质机器人对癌细胞杀灭。

但ct照片也不可能精准到细胞层面去。

说白了,ct照片就好似地图,程序根据地图上的癌症病灶操纵蛋白质机器人对该区域的细胞进行打击。

在这个前提之下,ct照片所显示的癌症病灶能够精准到什么程度,那么蛋白质机器人才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因而现在李英楠能够调整的就是让程序能够最大化识别ct照片上的病灶。

但这个也无法改变蛋白质机器人误伤到健康细胞的事实。

当然,赵小侯是有这个识别技术的。

实际上,只需要在蛋白质机器人外壳上结合一个能够识别温度差异的蛋白质配件,那么问题就解决了。

因为癌细胞由于不是正常发育而来的健康细胞,其内部是有缺陷的。

当外部加热或者患者自身发热的时候,由于癌细胞自身的缺陷,其内部堆积的乳酸将会比健康细胞更高,导致其自身温度会比健康细胞高出10%左右。

而这个温度差就能够让蛋白质配件识别出癌细胞,在短距离内朝着癌细胞靠近,从而让蛋白质机器人破坏掉癌细胞。

而正常的健康细胞不会引起蛋白质配件的反应。

而这个能够识别温度差异的蛋白质配件实际上就在名单上,之前就制备了不少。

但赵小侯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拿出解决方案来。

毕竟李英楠的聪明程度可要比那些研究员高多了。

因而之后,赵小侯摆烂了一周时间,等李英楠将程序改得无法再改进的时候,他才召集大家开了一个小会,名义就是聚集众人的智慧来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当然,如果没有人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赵小侯肯定是准备自己拿出方案的。

但幸运的是,众人捡柴火焰高。

十多个高智商的人类坐在一起,一番讨论之后,就想到了利用温度差的方式来识别癌细胞。

并且一个研究员还找到了蛋白质名单上那个能够识别温差的wd-1蛋白质。

因为他在之前对这个蛋白质的特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所以一切都齐活了,都没用赵小侯提出来解决方案。

这无疑让他对故人的故智感到佩服。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啊。

有了解决方案,接下来的实验就很简单了。

将蛋白质机器人溶液注入含有wd-1蛋白质的溶液内,经过多重电磁场震荡之后,就让一些蛋白质机器人的外壳和wd-1蛋白质结合了。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经过了几次实验才成功的。

之后就是反复的重试这个实验,来取得多重电磁场的变化规律,最终确定产量最高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