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被系统强迫成为大科学家 > 第236章 LG-12肌动球蛋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并且当电信号功率过大的时候,蛋白质机器人内部的LG-12肌动球蛋白,就很可能因为转化的机械能过大,导致热量堆积,使得自身变性,最终导致蛋白质机器人失去功能。

并且这种损坏的蛋白质机器人也不可能像那些宏观世界里的机器人修理,坏了就只能放弃丢掉。

不管怎么说,在李英楠在专门给她配置的机房里忙碌了三天之后,一个专门用来控制蛋白质机器人的程序就算是做好了。

当然,这个程序用李英楠的话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初稿。

但即便是初稿,也得测试用用才知道里面有什么问题。

不测试的话,啥都做不了。

研究员们在一阵筛选之后,将上百个蛋白质机器人放入了专门特制的器皿内。

器皿内有人工血液以及特殊的中性变色剂,这些蛋白质机器人将会在这里面接收程序发出的电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蛋白质机器人的移动,也会让特殊的中性变色剂从透明变成红色,从而直观的在溶液里显现出蛋白质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添加蛋白质机器人102个完毕!”

一个戴着眼镜,头发半秃的研究员汇报了一声。

赵小侯就示意李英楠开始启动程序。

随着小型服务器里的程序启动,安装在特殊器皿内部的电信号发射器也随即运转,将电信号朝着人工血液内发射。

在众人的注视下,器皿内的透明人工血液出现了变化,几个小红点开始缓缓出现,之后移动了1-2毫米就停止了。

随后李英楠也迅速关掉了程序,停止了电信号的发射。

几个研究员上前,打开器皿盖子,将里面的人工血液抽出,然后用特制的吸管将里面的蛋白质机器人一一吸取出来,最后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在电子显微镜下,蛋白质机器人经过染色之后的躯体看看清清楚楚。

很显然,在经过1-2毫米的游动之后,很多蛋白质机器人的LG-12肌动球蛋白烧掉了。

“看来应该是电信号强了点,还是减少一些电信号的强度吧。”

赵小侯看着电子显微镜下的蛋白质机器人和李英楠说道。

“可这个强度的电信号如果再削弱的话,那么以后蛋白质机器人注射进入人体,有了人体的隔绝,电信号会被进一步削弱。”

李英楠点了点头,然后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事,等这步实验过了再说,以后再测试人体内的电信号强度就是了,实在不行,就用脉冲电信号。”

赵小侯脑海里有完整的蛋白质机器人技术,因而他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处理。

李英楠随后将程序调整了一番,降低了激发的电信号强度。

而研究员们则是七手八脚将特殊器皿清洗干净,然后朝着器皿里注入人工血液,注入100来个存放在吸管里的蛋白质机器人。

再注入少量的特殊中性变色剂。

实验在短暂的中断之后,再度进行。

削弱之后的电信号依然接连上了人工血液里的蛋白质机器人,原本清亮透明的人工血液里骤然就出现了二十多个很小很小的红点,然后移动了5-6毫米之后方才停下。

毫无疑问,这次实验较之上次更成功。

从变色剂角度都能够看出,有二十多个蛋白质机器人在电信号的驱动下,前进了5-6毫米。

这对于体型极小的蛋白质机器人而言,无异于跑了一趟20公里的长跑!

之后将蛋白质机器人吸出,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这些蛋白质机器人,不管是移动了还是没有移动的蛋白质机器人,基本上它们的LG-12肌动球蛋白都烧掉了。

很显然,即便是减弱之后的电信号,依然对LG-12肌动球蛋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从而转化出大量机械能之后,将其烧毁了。

同时,还有一部分蛋白质机器人则是完全没有接收到电信号,因而它们的LG-12肌动球蛋白还是具有活性的。

这也就说明了,由于距离的关系,这部分蛋白质机器人无法接收到电信号,需要在特殊器皿内布置更多的电信号发射器。

至于LG-12肌动球蛋白被电信号烧掉的麻烦,赵小侯还是让李英楠将持续的电信号改成了每秒发射200次的脉冲电信号。

当然,他知道,最适合LG-12肌动球蛋白的是每秒发射20次的脉冲电信号。

但这不是不能太快说出答案来吗?

就只能够让李英楠慢慢的测试调整了。

毕竟这也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时间就在一次次实验,分析,总结之中迅速流逝。

三天之后,李英楠终于调制出了最适合LG-12肌动球蛋白的脉冲电信号。

每秒发射20次的脉冲电信号,其强度足够遍布在类似于人体体积的特殊器皿之中,而由于脉冲电信号所携带的能量要远低于持续电信号,因而LG-12肌动球蛋白的接收很良好。

并且在最新一次实验里,那些蛋白质机器人全部在人工血液里移动了整整2厘米以上,方才因为LG-12肌动球蛋白消耗损伤过大而烧毁。

但实际上,这2厘米的移动距离已经足够了。

因为这款蛋白质机器人以后投入使用的时候,医生也不可能让这些蛋白质机器人在人体里长途跋涉,而是会选择直接注射到癌症患处。

如果病灶过大的话,那么可以选择多频次的注射蛋白质机器人来治疗。

不管怎么说,这2厘米的移动能力,对于蛋白质机器人来说都算是很优秀了。

要知道2厘米对于体型只有1微米的蛋白质机器人来说,差不多就等同于200公里的距离了。

换成现实里,那些宏观世界里的机器人,还没有一个拥有跨越两百公里的运动能力呢。

换成其它研究机构的话,研制出一款能够移动2厘米的蛋白质机器人,就应该大书特书,举办新闻发布会,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科研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