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25年4月12日,铜鼓村的晨雾尚未散尽,法医李彤站在废弃砖窑前,橡胶手套上的滑石粉被晨露洇湿。窑顶坍塌的缺口处垂下几缕藤蔓,在微风中轻晃,像是某种古老仪式的残章。警戒线外,村民们裹着褪色的蓝布衫交头接耳,有人嘀咕着\"这窑怕是被山鬼索了魂\"。

李彤掀开尸袋,碳化的尸体蜷缩成胎儿状,皮肤剥落处露出泛白的筋膜。她用镊子轻轻挑开死者右手,一枚靛蓝色羽毛赫然刺入掌心——羽轴根部残留着暗红色凝血,尾羽的虹彩在朝阳下流转,仿佛凝固的火焰。

\"这不是本地物种。\"李彤将羽毛装入证物袋时,注意到羽片上细密的鳞状斑纹。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省厅下发的《濒危物种走私预警》,其中提到南美蜂鸟的黑市价格已飙升至每克黄金的三倍。

砖窑内壁的灼烧痕迹呈同心圆扩散,李彤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后,在勘查本上画下三个重叠的椭圆。\"焚尸时间超过六小时。\"她对助手耳语,\"但气管内无烟灰,说明死后焚尸。\"

解剖室的无影灯下,李彤切开死者颅骨。灰白色的脑膜上,七处规则的圆形凹陷触目惊心,直径均为2.3厘米,边缘呈阶梯状。\"这是重复钝器击打所致。\"她用卡尺比对凹陷深度,\"凶器应该是奶头状锤背,和1985年那起案件的手法一致。\"

消息传回龙番市公安局时,秦明正在整理父亲的旧笔记。泛黄的纸页间滑落一张黑白照片:1985年10月,同样的砖窑,同样的尼龙绳勒痕,死者手中攥着一枚刻有\"hK\"字样的金属纽扣。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峰鸟行动 未结\",墨迹在岁月中晕染成暗红的泪滴。

\"立刻出发。\"秦明抓起车钥匙,顺带将父亲的笔记本塞进风衣口袋。窗外,法医学实验室的玻璃幕墙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1985年案件的主侦刑警正是父亲秦颂,而当年的嫌疑人陈永强已于1990年被执行死刑。

铜鼓村的山路九曲十八弯,林涛的越野车碾过满地枯黄的相思树叶。\"轮胎印是米其林xZL 265\/70R17。\"他指着砖窑外的泥地,\"和1985年卷宗里的货车轮胎型号完全吻合。\"

秦明蹲下身,用放大镜观察地面的压痕:\"载重超过五吨,轴距3.8米,应该是改装过的厢式货车。\"他忽然注意到窑顶裂缝处的反光,取出便携式物证采集箱。

\"半枚残缺指纹。\"林涛盯着显微镜屏幕,声音发颤,\"系统比对结果——陈永强。\"

秦明的呼吸一滞。陈永强的指纹档案存放在省厅物证中心,他曾在1985年峰鸟行动中负责运输走私鸟类,1990年因走私珍稀物种被判处死刑,骨灰至今存放在龙番市殡仪馆。

\"会不会是伪造的?\"林涛试探着问。秦明摇头,从父亲的笔记中抽出一张泛黄的指纹卡:\"当年现场提取的掌纹有七处特征点,和现在这枚完全重合。\"

暮色四合时,李彤的电话打破沉默:\"羽毛鉴定结果出来了——辉蓝细尾蜂鸟,自1989年后再未被目击。\"她顿了顿,\"更奇怪的是,羽根检测出箭毒蛙毒素,和1985年案件中死者胃内残留成分一致。\"

秦明站在砖窑废墟前,山风卷起他的衣角。三十年前,父亲在结案报告中写下:\"辉蓝细尾蜂鸟的迁徙路线与走私网络重合,凶手可能利用鸟类进行跨洋运输。\"此刻,他望着远处如锯齿般的山峦,忽然想起铜鼓村西北50公里,正是当年峰鸟行动的主要走私通道。

\"有人在复刻1985年的杀人手法。\"秦明对着对讲机说,\"但这次多了个细节——辉蓝细尾蜂鸟的羽毛。\"他的目光落在砖窑角落的焦黑痕迹上,那里有某种金属融化后的残留物,在月光下折射出诡异的幽蓝。

深夜的龙番市殡仪馆,秦明站在陈永强的骨灰盒前。玻璃棺内的灰白色粉末在LEd灯下发着冷光,他忽然注意到骨灰盒底座的缝隙里,露出半截靛蓝色羽毛。

\"这不可能。\"管理员颤抖着打开骨灰盒,刺鼻的腐臭味扑面而来。骨灰中混杂着未燃尽的尼龙绳纤维,以及一张泛黄的照片——1985年峰鸟行动庆功宴上,陈永强与龙番市前公安局副局长郑海峰勾肩搭背,背景里赫然是辉蓝细尾蜂鸟的标本。

秦明的手机突然震动,李彤的声音带着惊恐:\"刚刚接到铜鼓村派出所电话,村民在砖窑附近发现新的焚烧痕迹,现场有......\"她停顿片刻,\"和30年前一样的金属纽扣,还有更多的蜂鸟羽毛。\"

窗外,暴雨倾盆而下。秦明望着窗外摇曳的树影,忽然想起父亲笔记中夹着的另一张照片:1985年12月,郑海峰在生物公司奠基仪式上致辞,背景展板上的标题是\"基因科技改变未来\"。而展板右下角,用极小的字体印着:\"特别鸣谢:陈永强先生捐赠的蜂鸟基因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