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从捕鱼儿海面飞起,一直掠过明长城,飞向南京】
【解说词(混入战鼓旋律)】
【三场战役,三种形态的战争艺术:征服云南是快刀斩乱麻式的精准,辽东是刚柔并济的博弈,漠北则是赌徒式的冒险。】
【这三场战役,任一场拿出来都是可以是名垂史册的战役。而蓝玉整整打了三场完全意义不同的巨大胜利。】
----
“蓝玉,这小子,比我们都强啊!我和老常打的要么是陈友谅,要么是张士诚,几乎都是内线作战,而蓝玉这个家伙打的是国战。尤其是对已经逃回草原的蒙元这两场大捷,那就是......”徐达摇了摇头,赞赏地说道。
虽然徐达身经百战,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他打败王保保,主要是元廷拖了王保保的后退,后来等到了漠北再打,王保保就从败保变成了胜保,而自己也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一场败仗。
“时也运也,你和他不能相提并论。他正好赶上了蒙元无人,没了王保保这个奇男子,恐怕蒙元也就完了。”
老朱在这一点上是深深认同老兄弟徐达的观点的,他们这一代打仗的方式主要是内战——推翻蒙元对华夏故土的统治之战,以及与陈友谅、张士诚的内战,是内线作战,不仅粮草可以随地筹,就连士兵都可以现打现补。
不过,就老朱来看,蒙元没了王保保才是关键,如果有王保保在的话,那么蓝玉这样搞下去不仅不会大胜,反而将是一场灾难。
-----
天幕直播继续进行.....
出现了《第三集:从战神到死囚》的标题,这将要讲到天幕下人们最关心,也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了。
【蓝玉或许不懂,当他将战争艺术推向巅峰时,自己也成了皇权棋盘上最危险的过河卒子。】
【(画面)南京明故宫阴云密布,钟山细雨蒙蒙】
【解说词(低沉)】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大明王朝的天空骤然崩塌。太子朱标巡视陕西归来后猝然病逝,年仅37岁】
一听到这句话,老朱虽然心理早有准备,但仍然差一点摔倒了,要不是一直等在后面的朱标、朱棣双双扶了一把的话......
【情景再现:朱元璋伏在太子棺椁上,手指深深抠入木纹】
【这位精心培养了二十五年的储君,是朱元璋冷酷帝王生涯中唯一的柔情所系。太子出殡当日,六十五岁的朱元璋“发尽白,泪尽血”。】
【朱标之死,不仅撕裂了帝王心,更摧毁了权力平衡。蓝玉是太子正妃常氏的舅父,曾多次直言:“太子仁厚,他日必为尧舜之君!”】
【特写:蓝玉写给太子的密信残片】
【史料记载,从捕鱼儿海回来后,蓝玉曾写信提醒朱标警惕燕王朱棣的野心,而这份“忠诚”,此刻却成了朱元璋心中的一根毒刺。】
---
“啥忠诚,就是离间天家父子兄弟情谊!”一个没有投票权的御史在天幕下愤愤地说。
如果没有前面天幕讲到了燕王的忠臣表现,那么作为一个文官,他也相信蓝玉讲得非常有道理。甚至在今天之前,南京城内怀疑燕王有野心的人十之五六,但现在恐怕再怀疑燕王的人才真正有问题了。
“蓝玉说的没错?只是就算燕王有野心,那也不是你一个外臣应该说的?再说,太子在,燕王再有野心也动摇不了太子之位,太子不在,凭啥不能我家老四当太子?”
自认为找到问题真相的老三晋王朱棡,此时几乎完全站在了四弟朱棣一边,虽然从天幕上出的题目上来分析——自己是不可能再看到老四当皇帝了,但是他绝对不希望朱允炆那个熊孩子当皇帝,否则一削藩,自己后代也会是牺牲品。
【太子朱标去世之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仍然在世,虽然朱元璋最认可的继承人其实是燕王朱棣,但他既不能跳过二皇子、三皇子,选择四皇子,同时也要考虑太子一脉。毕竟他这二十多年,一直在为太子辅路,太子宫势力也不少】
天幕中出现太子宫官员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串连大臣,力保太子后代继承皇位的行动.....
-----
【最终,朱元璋放弃了燕王朱棣,因为选择他将遭致几乎满朝文武的反对,而二皇子、三皇子各有缺点,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这一点要怪也只能怪朱元璋他自己,他只希望朱标平安继位,而没考虑到有备无患.....】
“重八,你的选择是对的,光太子有后代在世,老二、老三又都在世,的确不能选老四,否则.....”虽然很庆幸自己看不到哪一天了,但现在的马皇后也认为朱元璋的选择没有问题。
----
【虽然确定了隔代传位,但这个时候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
【当时,太子朱标虽然嫡长子朱雄英早夭,但仍然有另一个嫡子朱允熥。他理应是一个合法的继承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犹豫了......】
看着天幕,虽然贵为郑国公,但因为只是荫袭,还没有资格进入大殿的常茂紧张了。毕竟蓝玉那可是自己的舅舅啊,而朱允熥又是自己的外甥。
【选择才十几岁的朱允炆也好,选择年龄差不多的朱允熥也好,这里有一个过不去的问题——】
【那就是此时朱元璋已经六十五岁了,他没有时间再培养一个太子朱标一样的继承人了。此时,他只能尽可能将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因素排除在外.....】
【在此情况下,出身高贵的朱允熥反而是最不利于大明朝稳定的了,毕竟他的外祖父是开平王常遇春,舅公是凉国公蓝玉,此外还有郑国公常茂等等.....】
【这些人一旦明太祖不在人间,到那个时候,将是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这绝对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以控制得了的。】
【甚至于连自己苦心策封的秦、晋、燕、周、齐等诸王都无法压制住他们,江山弄不好都得易姓。于是......】
【于是朱允熥被排除了在外,而常氏太子妃之后的太子继妃吕氏出身文臣家庭,却成了最好的人选】
“的确是.....允炆殿下才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已经被赶出皇宫的黄子澄、齐泰仍然关心着天幕之中的演示。他们以前觉得允炆当了皇帝是因为允熥殿下也不在了,但现在看到天幕却觉得朱皇帝选择朱允炆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
-----
【选择年幼的朱允炆,就意味着必须清洗旧有的权力网络。蓝玉作为“太子党”核心、军权代言人,注定首当其冲。】
【当然,蓝玉虽然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但他的谋士们仍然为他出谋划策,比如在选择新的继承人之时,朱元璋曾经询问过蓝玉的意见,此时的蓝玉出乎意料的支持朱允炆。这里面到底是出于心思,还是真心。恐怕就只有当时的蓝玉自己知道了?】
“唉,反正我现在是不知道......但如果现在让我选,我就实话实说,我当然支持允熥殿下,那可是我的亲人啊?支持允炆,我.....我....我有病吧!”蓝玉突然对着天空破口大骂,他骂的不是别人而是十几年后的自己。
“恐怕老蓝你当时真的是自作聪明了?你如果支持允熥殿下,陛下最多觉得你......”
傅友德拿起一碗酒递给蓝玉,一边看着他喝下去,一边仔细给他分析。
“但支持允炆殿下,陛下会觉得你心思变了,有更大的图谋?毕竟允熥殿下才是你的亲人,哪有胳膊肘往外拐的道理。”
“我老蓝恐怕那时候给人给忽悠了?”一想到十几年后,自己居然会支持朱允炆那个跟自己毫无血脉的皇孙,蓝玉就觉得自己真是死了都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