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64章 开清功臣洪承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弘光政权迅速灭亡,但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后代再一次举起了明朝的大旗,第九代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称之为隆武帝。此时,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在江南推行满化政策,强令汉人剃光头发,改穿满服,并发出了“留发不留头”的野蛮命令.....】

“咱的二十三子?”洪武时空天幕下的老朱惊讶于自己儿子如此之多,“现在咱才有十九个儿子,看来至少还有四个没出生呢?”

“看来咱虽然给太子一脉留下了江南基业,但等于是害了他们?”

此时在心中呢喃的朱元璋仍然没有清醒过来,天幕可从来没说过在南京称帝的弘光皇帝是太子朱标的后代。

反而是唐王朱桱的后代交待得那么清楚,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就连已经快走出南京城的方孝孺都已经猜出来了。

“凡是不提名字,不提是谁的后代的......那一定都是燕王、成祖朱棣的后代,不过这样也好,免得......”

此时的方孝孺已经彻底放弃了对太子朱标一脉的效忠,而觉得燕王朱棣才是真命天子,虽然大明下场很惨,但276年的统治已经不少了,虽然南北两宋加起来三百多年,但却远不如大明更有骨气,江山更为稳定。

也就在这一瞬间,天幕后台中方孝孺命格上的“诛十族”已经不见了.....

--

“摄政王多尔衮?”这已经是皇太极第二次听到摄政王这个称呼了。

他深深怀疑着,自己死后,自己这个十四弟是如何掌握着大清的权力的,或者说,虽然自己的后代成为了皇帝,但却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留发不留头?”刚刚还为天幕中传来水太凉、头皮痒有些迷茫的钱谦益终于明白了,这个头皮痒到底是什么意思了。那意思就是说——“自己带了头儿,将自己的满头青丝都给剃成了满人的耗子尾巴。”

“如是......如是......”看着一跺脚已经离开自己十几步远的柳如是,钱谦益急忙去追她。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南京另一个文坛大家、复社领袖张溥突然冲了过来,一拳就干在了钱谦益的鼻梁上。

“你这个混蛋,我江南文人的风骨都被你给丢光了。你有什么资格再追柳大家,人家好歹是敢真跳秦淮河的......”

面对着张溥的痛骂,刚刚还沉浸着在大清升官发财的钱谦益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随着天幕上对自己未来的揭示,自己已经是声名狼籍,他钱谦益那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恐怕就连清廷皇帝也会因为自己名声太臭不会再要自己了。

“毕竟那个洪承畴是真有本事的......我钱谦益除了会写字之外,还能干什么?”

---

【在隆武在位的仅仅两年间,江南士绅的抵抗之火再次燃起——金声桓起义、江阴八十一日、嘉定起义……大清入关以来的危机,或者说是南明复国的转机出现.....】

【一时间,刚刚占领南京的清廷被打得一个措手不及,这令刚刚将大清政权从盛京迁到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甚至产生了退回关外的想法......】

【就在此时,大清顺治帝之母、两宫皇太后之一的孝庄文皇太后向摄政王多尔衮推荐了自己的老情人洪承畴......】

随着天幕上终于说出了那个舍身劝降洪承畴的皇太极妃子的名字,盛京城天幕下的满人一片寂静,恨不得剁掉自己的耳朵,虽然满人要远比汉人开放,但是涉及皇家之事,还是少听为妙。

“难道,朕死后,多尔衮没有跟庄妃在一起?我本以为......”

此时的崇德皇帝皇太极心生醋意,虽然他早知道自己的庄妃从小就跟自己的十四弟弟青梅竹马,但却没有想到,在自己死后,一个成了大清的摄政王,另一个成了两宫皇太后之一。

“那不用说,另一个皇太后就是朕的正宫哲哲了,那么皇帝就只能是福临了.....崇祯十七年,他才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啊?”皇太极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是自己的十四弟弟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

【在孝庄皇太后的推荐下,已经降清两年的洪承畴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画面:洪承畴颁布安民告示,农民耕作,科举考场复原)

解说词的语气变得缓和了一些.....

【一到南京,洪承畴就一改豫亲王多铎的强势作风,他深知,刀剑可破城,却难收民心。“减赋税、复科举、赦降臣”——洪承畴的招抚政策,如同一把软刀。江西巡抚揭重熙、浙江总兵马得功……昔日同僚纷纷倒戈,南明的根基在糖与盐中悄然腐蚀。】

(画面动态地图:清军分兵合围义军,切换至李定国衡阳大捷的惨烈战场)

解说语调转急....

【但软刀之外,亦有铁腕!面对“南明战神”李定国的雷霆攻势,洪承畴选择“筑垒困敌,断其粮道”。湖南的泥泞山道上,明军粮车被劫;武昌城头,清军火炮轰鸣。消耗战,让李定国的锋芒,终成强弩之末。】

-

“啥,定国,你投南明了。那俺的大西去哪 里了。”

一听道天幕中传来“南明战神”李定国这七个字,张献忠不由得慌了。

在四个义子中,他最信任的就是这个现在还叫张定国的义子了。

然而从天幕中听到李定国三个字之时,他产生了深深地恐惧,如果不是自己的大西没了,甚至连自己也没了,自己这个儿子怎么可能成了南明战神呢?

-

天幕中的解说词突然压低了声音,营造出了一种悬念.....

【大清顺治十四年,洪承畴敏锐地抓住南明内斗的裂痕——张献忠死后大西军旧部孙可望与李定国势同水火。一纸“封王”密约,让孙可望带着云贵地图与十万大军,跪倒在清军营前。】

(画面:孙可望与李定国对峙的画面,密使暗中递信的动画特效)

“你,你,你......”刚刚还在怀疑李定国这个义子为什么降了明的张献忠再一次听到了令他更加震憾的消息——什么张献忠死后,什么孙可望、什么势同水火,什么孙可望降了清......

“俺宰了你这个家伙,你降明俺认了.....毕竟你老子我也降了不止一次,但你降清就不行.....”张献忠一脚就将还称之为张可望的义子踹到了在地上,甚至拔出了刀来。

“父帅,你先手下留情,说不定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张献忠的另外两个义子张能奇、张文秀连忙抱住了张献忠的胳膊,至于张定国,此时他已经蒙了,呆站在那里,看着天幕,非常希望从天幕中得到一些对自己有人的东西.....

--

天幕直播继续进行.....

(画面:三路清军进逼云南,永历帝仓皇逃往缅甸的驿道上)

解说悲凉而恢弘......

【顺治十五年正月,在洪承畴的统一指挥下,清军三路压境。吴三桂自四川,多尼自广西,赵布泰自贵州——洪承畴坐镇后方,将“以战逼降”发挥到极致。昆明城破之日,南明第四位皇帝永历帝的龙袍沾满滇南红土,仓皇南遁的身影,为大明的落日投下最后一缕余晖。”】

(画面转换成了洪承畴晚年身穿满清一品官服的画像,交替闪现“贰臣传”书页与清朝祭奠场景)

解说深沉,发人深省.....

【大清康熙二年,永历帝被弓弦绞杀于昆明篦子坡,而在此之前最后一代黔国公沐天波已经死于乱军之中,为大明与国同休的黔国公世系留下了一个美名。】

【大明王朝到此才算最终结束。当我们回望洪承畴,看到的或许不仅是忠奸之辩,更是乱世中个体与洪流的无奈纠缠。他的选择,加速了统一,却也碾碎了无数人的山河旧梦。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一道永远值得深思的谜题。】

【康熙四年,洪承畴病逝。清廷追赠为太傅,谥“文襄”;而在江南文人笔记中,他却是“弑君卖国的洪贼”。他曾说:“吾不惧万人唾骂,唯惧中原再裂。”——这究竟是叛国者的狡辩,还是乱世者的悲悯?】

(片尾:伴随着悠远古琴声,镜头掠过长江烟波、西南群峦,最后定格于北京紫禁城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