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史知识测试第十四题:成祖继位之后,当时在南京被关押或软禁的藩王多达十人,此外在外的藩王也有十几人,请选择一个最有利于国家稳定的处理方式?】
随着这个问题的出现,天幕之下的人们都关注了起来……
老朱既关心自己的王朝安危,又要考虑自己儿子们的生命安全。
虽然他只有两个儿子,但是老大已经死了,那其他儿子也就是儿子了。
至于秦王、晋王似乎与己无关,但他们毕竟子孙后代还在,处理了叔叔们,迟早要找侄子的麻烦。
---
“我觉得周王、齐王、代王等人是因为削藩而被抓的,而成祖又是因为这个而成为皇帝的。虽然没说二帝是如何被推翻的,但我觉得一定是因为削藩动了藩王们的利益才落得如此下场?所以成祖至少刚登基,得要安抚藩王们的?”
一个侯爵悄悄地对另一个侯爵说道。
“可这些藩王不削迟早也是又一场七国之乱,甚至八王之乱?削不削都难!”
----
就在天幕下七嘴八舌之时,选项出来了……
【A按太祖祖训恢复原有权力与地位】
【b改封地,先瓦解强藩】
【c保留藩王地位,但消除其权力】
【d按上面三种方案,不同人不同对待】
“我觉得一定是第四种方案了,这还有猜?”礼部侍郎对着户部侍郎李作乐说道。
“我觉得悬,毕竟天幕上的问题,你不能用正常想法去猜测。”
李作乐摇了摇头,很想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却因为上一次受到了警告,现在也不敢太多说话了。更何况,他现在是被人羡慕妒忌恨的角色,少说没错。
---
“有道理,我得看一看,这个题目,嗯……
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当时在南京被关押或软禁的藩王’,恐怕这才是关键吧?
外面不是还有燕王、二代秦王、晋王没受到影响吗?
难道成祖也要将燕王给咋了,毕竟以后还要做征北大将军呢?”
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大佬们开始怀疑燕王就是成祖的,毕竟功臣们大多数头脑简单想不到哪里去,而文官们就算想到了,那也绝对不会说出来的,甚至可能反着说。
更何况,明初的文官,你对他们的见识真是不能太过高看,大部分是趁着风口吹上天的。
----
“老四,你怎么看?”朱元璋又一次习惯性地说出了这句话,以至于朱棣都觉得这样下去,自己就真要成元芳了。
这一次,朱棣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他也不知道,虽然他看过很多历史文,但似乎都没仔细讲过这件事情,或者主角也只能靠金手指来解决这个问题。
“儿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其他三种方案都可以,但都在后患,恐怕就是第四个选项,三种方案一同执行吧?”
---
“咱觉得只能是第三种方案……
咱想过了,除了咱,后世皇帝恐怕都只能选择第三个方案了。
但这恐怕是最坏的一个方案了,后患无穷啊?
恐怕成祖那孩子就只能用这个方案了,这是咱给子孙后代挖的坑……”
说话间,朱元璋突然有一些落寞了,作为皇帝他看问题可以站在皇帝角度去看,如果就看得比其他人更透彻。
或者他专门找来老四问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开始有了专门的目的,只是他不愿意说而已。
----
【.....正确答案……】
【A早在成祖进入南京之前,二帝就释放了大部分藩王,但仍然软禁在南京,成祖入京后,放还周王等各王回封地,并恢复了其权力,然而在成祖十八年,周王交还了三卫的权力,实际上放弃了权力,其他诸王也大致如此】
【b成祖将宁王从辽东大宁改封到江西南昌,岷王从甘肃改封到湖广武冈】
【c除了在削藩死掉的湘王朱柏没有后代之外,其他各王基本上都恢复了地位,但权力也慢慢消除了】
“如果这样说,还是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呀?”天幕之下的人眉头紧蹙,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困惑,他的头有点晕了,仿佛被无数个选择压得喘不过气来。
“选第一个!”其中一个人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眼神坚定,语气中带着一丝自信。
而另一人则摇了摇头,反驳道:“不,选第二个才对。”
第三个又插嘴道:“三个都对,那就选最后一个答案。”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仿佛在享受这种混乱的局面。
天幕之下的其他人听着别人的争论,心中愈发纠结。
有些人的手指不自觉地在衣角上摩挲着,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
更有一些的人眼神在四个选项之间游移不定,似乎在努力寻找着那个正确的答案。
突然,突然深吸一口气,像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就在七嘴八舌间,天幕突然继续发言了……
【本题出题的目的是从稳定大明出发的,以上四个答案并无优劣之分,也没有限制选择,本题就是送分题,只要选了就算你是正确的,都有意外惊喜啊!】
【当然,不管哪一个选项,用古代诗人的一句话就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大明宗室问题将一直都是明朝最大的问题。】
---
“原来如此,哈哈 ,我刚才得了一个六十退休,归隐山林,安然而逝,子孙无忧的意外惊喜!”
一个已经快五十五的尚书开心地说,在老朱手底下工作,这的确是他一直的梦想。
---
“我这个可不好,太祖驾崩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长兴侯耿炳文有些不乐意地说道。
作为不是那么太引人注意的功臣侯爵,耿炳文觉得——
要么自己早一点死,给子孙留条活路;
要么就好好活着,为什么要让他既活着又要卧床不起呢?
---
“天幕的意外都是有利于得奖人的,上天可能觉得这样对你最有利,就如同韩国公少活五年,你说是不是?”东莞侯小声对着长兴侯说道。
“作为侯爵有时候想提前死都是大罪,你可别犯糊涂呀 ?”
---
“看来天幕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而只有咱才能解决得了这个问题,只是……唉?”
老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
他缓缓地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他的眉头紧皱着,嘴唇紧闭,似乎在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情绪。
终于,他停下了脚步,站在殿门前,凝视着大殿之外,仿佛能透过二百多年的历史,看到后世的儿孙们。
虽然他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但是他真不想做——因为做了的话,可能会影响子孙的未来,甚至将导致自己的子孙数量大减。毕竟唐宋的例子摆在那里了。
在坑天下,还是坑自己子孙这个问题上,朱元璋真是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