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隔天,方柴就帮这两个后辈找了一队工人来:“这是刘工头,他手下的这些汉子,全都是建房子的好手,哪怕是石山镇的活儿,他们也常能接到。”

“文锦、林晚,你们有什么要求,只管和他们提就是了。”

林晚和方文锦把人请进拥挤的茅草屋里,喝了一杯糖水。

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了,他们想要的四合院的模样。

刘工头只看一眼,便心里有了数:“镇上的有钱人,都喜欢建这种青砖红瓦的小四合院,放心,我们有经验,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林晚得到了这个肯定的回答,又问:“不知你们的工钱是怎么算的?”

刘工头笑着说:“工钱按天算,我一天的工钱是50文,我手底下这十个汉子一天的工钱则是35文,中午包一顿饭。”

林晚在心里算了一下,乖乖,这一天的工钱就已经400文了!还要包饭!

之前虽然当了二两银子回来,但光是买地就花了600文。

再加上林晚之前还剩下的一两银子,甚至为了这次修房子,把家里所有人的小金库全都掏光了,也才勉强凑了不到五两银子。

林晚忽然觉得压力重大,也对刘工头实话实说了:“我们家里现在没多少钱,是打算先把地基建好,等农忙过后,再开始修房子。”

刘工头表示理解,说话也好听:“这是自然,就算你们不说,等到农忙,我们也是要回去帮着家里收稻子的,一年就这么一回,什么事都得靠边放嘛。”

刘工头又说:“你们放心,我们不会故意拖延不干活,只要材料运回来,十天功夫,我们就能把地基打好。”

林晚默默算了算账,还是咬牙答应了:“好,但是买材料什么的,我们也不懂,不如就让我家相公跟着你们去,你们选料他付钱?”

刘工头似乎有些为难,没有说话。

林晚马上又接了一句:“你们放心,选材料运材料,这都是会给你们付工钱的,只希望你们能够尽心就好。”

刘工头这才笑着答应了:“我们肯定尽心尽力!”

第二天一早,方文锦、方二河、方三猛三兄弟就跟着刘工头他们去选木料了。

前两天熬的那两锅糖,还没来得及去卖。

今日要去石山镇上买一些食物回来,正好去把这些笑脸糖果也一道卖了。

依旧还是之前那个点心铺子。

点心铺子的掌柜看见笑脸糖果,脸上差点乐开花:“我这盼星星盼月亮的,你们可算来了,还是按之前那个价,成不?”

看掌柜这迫不及待的模样,就知道这笑脸糖果的生意不赖。

林晚现在本来就缺钱,自然是一口答应,终于又有了三两银子的进账,极大程度地缓解了盖房子的压力。

方柴也跟着一道来了,正好这几天,石磨和豆腐磨子也打出来了,刚好趁着今天来拿。

林晚一口气买了20斤猪肉,又去买了50斤糙米。

至于蔬菜和鸡鸭,就去村里找人买好了。

得亏是坐牛车,不然要是光靠着她走回去,累死在路边都没人发现。

一天下来,大家都累得够呛。

就连林晚和方淼淼两个女子都不轻松,虽然不用去干那体力活,但要准备将近20口人的饭菜,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扒了几口晚饭后,林晚又火急火燎地去了村长爷爷家里。

林晚一进门,发现大家都在,便撸起袖子往里走:“人都到齐了吗?这段日子忙,我只教一遍,之后要是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可以吗?”

方柴忙说:“我们肯定认真学,你们那里要是忙不过来,就让家里这几个小子都去帮忙。”

大伯家有一儿两女,从大到小分别叫方晓春,方夏儿,方秋儿。

方晓春的媳妇叫张小兰,马上就要临盆了,最多也就是这半个月的事。

方夏儿和方秋儿,一个17岁、一个16岁,也到了该婚嫁的年纪了。

二伯家有两儿一女,分别叫方喜、方庆、方桑桑。

方喜和方庆都已经成婚,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但是小女儿方桑桑今年才15岁。

林晚不动声色地在院子里看了一圈,这几个伯伯伯娘之前都还见过,但是这些堂姊妹、堂兄弟,就真是有些对不上号了。

方柴把院子里的几个女儿家,甚至包括奶奶、大伯娘和二伯娘在内,全都赶去了屋子里面:“这里没你们啥事儿了,都去陪陪小兰吧。”

林晚知道村长爷爷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怕女儿外嫁,把手艺透露给夫家。

至于大伯娘和二伯娘,又怕她们向着娘家,把手艺透露给娘家。

林晚知道村长爷爷这么做无可厚非,但心里还是不快。

林晚一忍再忍还是没忍住:“爷爷,为什么要避开奶奶、堂姊妹和两个伯娘?”

方柴一懵,压根没明白林晚的意思:“这种吃饭的手艺,哪能让女人学了去?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成了婚之后她们自然是一心向着夫家的。要是万一透露出一句半句,岂不是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意?”

两个伯伯和三个堂兄弟也都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两个伯娘和三个堂姊妹,虽然心情稍有失落,但也觉得没什么。反正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干的,反正千百年以来都是如此。

而喜欢斤斤计较的大伯娘,此刻倒还反过来安慰林晚:“林晚,我们女人主内,他们男人主外,说到底都是一家人,学不学也没什么打紧的,反正都是要一块过日子的。”

林晚知道,方柴他们并非是对这些女儿家不好,比起别人家来说,方家的女人过得已经是很好了。

他们会这么说这么做,也只不过是千百年以来的习以为常。

但林晚还是很想反问一句:“爷爷,你说嫁出去的女儿会向着夫家。可是奶奶、大伯娘和二伯娘呢?按照你们的说法,那她们也是向着方家的,那她们又为何不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