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一早,宋立春像往常一样,先把腊月送到学堂,然后自己再去沈家。

去沈家的路上,会路过一座桥。

她不经意往桥下瞥了一眼,却见两个堂妹正在割草。

“春苗,春花?”

“大姐。”

两个小丫头没让堂姐下来,她们先飞快地跑了上去。

竹筐里只有几样野草野菜,量不多,应该是刚过来不久。

宋立春好奇道:“家里不是没喂鸡鸭牲口么,怎么过来割草了?”

春苗擦了把汗。

“我娘听林大叔说了,兔子很能吃,吃粮食很浪费,要想省粮食,就要多割草喂它们。”

兔子毛还没见到呢,两个小丫头就开始准备草料了。

春苗又说:“林大叔还说了,到了冬天地里就不长草了,要是只喂粮食会赔钱的,要把草存起来过冬用才行。”

原来如此,宋立春道:“所以,你们就提前割草准备了?”

春花仰起小脸。

“我娘说了,大姐挣钱不容易,我们不能光吃闲饭不干活。”

宋立春说不出的心情复杂,更多的是欣慰。

她从后世来,那是个经济和科技发展同样迅猛的时代,人人追名逐利,笑贫不笑娼。狡诈之人横行,单纯善良的老实人吃大亏,以至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眼睁睁看着路人遇到困难无人敢帮。因为谁也不知道,你帮的那个人是人是鬼。

以至于,她来到这个世界仍然心有余悸,帮助杜娟母女,心中却一直忐忑。

但是此时此刻,她发现自己并不后悔帮她们。

哪怕日后发现帮了一群白眼狼,哪怕将来她们会反目成仇,那就你做你的恶,我修我的行。

她轻抚了下两个堂妹的头发,叮嘱道:“最近有坏人出没,你们不要跑远,就在附近大人多的地方,让大家都能看到你们,知道了吗?”

姐妹俩已经被娘亲叮嘱了无数遍,自然早就谨记在心。

“知道了,大姐。”

姐妹俩又下去割草了。

宋立春停了下,听到六岁的春花有些难过的声音。

“姐姐,我想爹了,娘为什么不让我回家看爹爹?”

八岁的春苗要懂事许多,知道娘亲在家时过的什么日子,便对妹妹说道:“爹为了小娘,就把娘赶出来了,娘怕咱俩被小娘欺负,才把咱俩带了过来。不是娘不让你去看爹,是爹不愿意看到咱们。”

春花抽噎道:“姐姐,爹真不要咱们了吗?”

“……”

下午,宋立春下工时,去县城打听消息的两人也回来了。

林大有这边也算有些收获。

“我问了许多人,那客商确实是用船运的兔子。”

“我还想到一点,兔子难养易生病,在船上更是不能待太久。我怀疑,那客商应该是运不了多远,就把兔子卸下来卖给别人了。”

“眼下的问题是,我们无法打听到他把兔子卖给谁了,也不知道附近哪些地方有吃兔子的风俗习惯。”

宋立春也为难了。

现在不光交通落后,获取消息的渠道更加落后,可不像后世想知道什么问题,网上一搜就全搜出来了。

“知道运去的地方不远就好,早晚能被咱们打听到的。明天我去沈家时,问问夫人和少东家,看他们会不会知道点线索。辛苦你了,林大叔。”

“大伯母,你打听的怎么样了?”

杜娟今天也不白跑,不光去了林大有介绍的那两个硝皮匠家,还靠着两条腿,硬是把另外几家也全跑去问了。

但是,得到的消息却是一模一样。

“他们都不收兔子皮。”

至于原因——

“兔毛需要精细去绒,还容易发霉腐烂,鞣制难度也大,鞣制好后不容易上色,还容易脱色掉毛,保暖也不如羊皮的,根本卖不上价。忙活半天,费劲不少,卖的时候就是赔本赚吆喝,所以硝皮匠们都不愿意收兔子皮。”

宋立春暗道,难怪后世兔子皮毛的衣服也少,那还是在有专门饲养以毛皮为主的兔子品种的情况下,何况现下养兔子还是以食其肉为主的品种,那皮毛就更不值钱了。

杜娟接着说道:“几个硝皮匠都说了,咱们这没几户人家养兔子,偶尔有人杀兔子吃,皮毛也都是直接扔掉。卖兔子皮这条道,在咱们这是行不通了。”

“那还是卖活兔或者兔子肉吧。”宋立春有些遗憾,“那就麻烦大伯母,明天开始帮我四处寻找下种辣椒的吧,实在不行,我们就买辣椒种子自己种些试试。”

可惜了,沈家几亩地的辣椒,早就和收货商签了订购协议,否则她可以直接从沈家买了。

她又拜托林大有。

“林大叔,麻烦你再帮忙,继续打听船运兔子的销路。”

当然,忙也不是白帮的。

她拿出五钱银子,作为他这几天的活动经费。

林大有以前发财时赚的银子,盖房子花得差不多了,这一年来又过得浑浑噩噩天天酗酒,兜里也只出不进,手头确实没什么钱了。

宋立春给他钱,他就接着了。

第二天,宋立春从沈夫人那里得知,沈家的商队,目前只往返于平原县和北境,且只运输金银玉器干杂绣品等,并不会运输‘活物’,也没听说这条线上有人捎带兔子的。

沈齐对自家生意了解更少,连沈夫人说的这些都不清楚,不过见宋立春下了决心养兔子,便私下派了人帮忙打听。

杜娟在镇上和下面的村子打听辣椒的事,许多人都听说了,可本地根本没几个种辣椒的,偶有户家有种的,也只种个一颗两棵的给淡的没味的蔬菜加点滋味儿,并没有一个成规模种植的。

本镇没有,她又去了隔壁镇。

“辣椒?”

一个扛着锄头的中年男人,见一个女人单独出来打听辣椒,眼珠子转了转。

“我种了半亩地,你要不要跟我过去看看?就在那边,很近的,走几步路就到了。”

这时天色已经不早了,杜娟本来已经打算回家了,也没想到忽然就问到了种辣椒的人家,当然要过去看看。

“要看,要看,麻烦你带路吧。”

林大有此时正从县城往回赶,正好路过这个镇上,远远瞧着这边的背影像是杜娟的。

“……”

他想招呼人,可想了半天,居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

罢了。

他付了两文钱车钱,提前下了牛车,打算和她一起过去看看。

可是一转身的功夫,两人却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