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春叹了口气。
“爹和三叔是开心了,却是苦了大伯母和春苗。”
她把二姑给春苗说媒的事情说了。
宋二壮只唏嘘了几句,却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
“你奶奶偏心成那样子,就算我不帮着说那几句,她照样会依着你三叔。早晚的事!”
宋二壮叫停女儿,指着眼前的房子说道:“你看,这青砖大瓦房,可是你奶奶当时许给你大伯的,最后不还是给了你三叔。”
说起这个新房子,宋立春也从刘慧贞那里听了许多遍了。
张氏偏心得非常全面,等二儿子三儿子都成亲生子了,才被人提醒着大儿子还是个光棍。
可那时,经过了几年的旱涝灾荒,女子被卖被弃或者饿死的非常多,留下来的适婚女子就更少,宋家条件并不好,宋大壮也已经年过三十,早过了最好说媳妇的年纪,所以说亲这事比一般人更加困难。
好在平原县在那一年开放了码头,张氏便让三个儿子去码头扛包,说是用赚来的钱盖青砖大瓦房,这样子就容易给大儿子娶媳妇了。
宋大壮真是想娶媳妇想疯了。
本来就勤快能干还舍得出力气,那段时间,更是没日没夜的干活,一个人赚的钱比两个弟弟加起来都多,就这么干了整整一年,自己又到处找人借钱,总算把房子盖起来了,他也终于如愿娶到了媳妇,也就是杜娟。
宋大壮娶了媳妇后,才发现身子在扛包的一年里亏得厉害,就暂停去扛包在家干些轻省的活。
宋三壮就不愿意了,总觉得自己两口子都有赚钱的营生,不想把工钱充公养着没有差事干的大房和二房,所以就闹着要分家。正好宋二壮也想过清净日子,就也提了分家。
张氏很痛快就答应了分家一事,可分房子时却不认账了,一开始是直接把新房给了老三,后来因为老二闹得厉害,把村长都叫来了,这才不得不改成抓阄。可张氏和三儿子早商量好了作弊方法,所以新房最后还是落到了三房。
也不止房子分得偏心,地也是分得很奇葩,锅碗瓢盆也都是先紧着三房给。宋二壮也不是忍气吞声的人,除了房子没办法,别的东西,但凡给三房的,他也会拿一模一样的一份。
这样一来,分给大房的更少了。
说起分家时的事,宋二壮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
“你大伯还真是老实,居然一个屁都不放就认命了。”
宋立春更是不敢相信,世界上还真有这么老实的人。
“奶奶给大伯一家分了什么呢?”
“分了一屁股债!”
宋二壮不想看让人膈应的青砖大瓦房了,便带着女儿往家走。
边走边继续说:“盖那个房子时钱还不够,是你大伯又到处找人借了十几两银子才盖起来。结果房子分给你三叔了,债还留给了你大伯。这就是你奶奶能做出来的事!”
因为宋大壮扛包伤了身子,只能找些赚不了多少钱的散碎活养家糊口,又因为背了一屁股债,这么多年都没缓过来。今年好不容易身体恢复些了,又到了不用挑河的年纪,刚想着再去码头扛包多赚些家用,谁知又被张氏逼着替三房去挑河了。
等回到家,宋立春就把二姑给春苗找婆家的事告诉了刘慧贞,惹得刘慧贞很是感叹了许久,接着娘俩又从宋二壮说的分家的事情往下聊。
“分家那天,你大伯母哭了一整晚,娘第二天去老房子那边拿东西,就看到她两个眼睛肿得跟桃子一样了。不怪你大伯母难受,谁摊上这事也受不了。”
不过,刘慧贞也有自己的委屈。
“当初你奶奶让媒人去你姥姥家提亲,你奶奶亲口说的,等我进门后就给我打两个大立橱,衣服被子随便放都足够大的那种大立橱,结果你也看到了,你都十五岁了,大立橱连影子都没有呢。”
宋立春觉得刘家人都太善良了,善良到都分辨不出张氏的为人了。
“娘,你还想着大立橱呢,你要知道,成亲前奶奶都没给你的,等你进了门,就更不可能给了。”
这么多年了,刘慧贞当然知道大立橱不可能有了,她只是到现在还不甘心而已。
“唉,比起你大伯母来,我这大立橱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宋大壮便过来叫人了。宋立春那时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但是等宋二壮还是等了好一会儿。
三人都没在家吃饭,都留着肚子去挑河的那里吃。
一路上,宋二壮话多,自己唠唠叨叨说了许多话,宋立春才听明白,原来宋大壮肯出力,干得也快,已经比宋二壮多挑了两块地,按每个人分到的量,应该能比宋二壮提前三天完工。
宋大壮闷声建议:“老二,你干活时别偷懒,勤快些,反正干完自己的就完事了,早点干完别耽误了地里的活,也快春耕了。”
宋二壮根本不着急。
“春耕又怎么了?我才不急着挑河。大哥你早干完又怎样,还不是要去替爹娘干地里的活?”
当初分家,地分成了四份,老两口和三个儿子各一份。
可自从分家后,一到农忙时,张氏就说老三两口子都在学堂有差事没时间下地干活,所以三房的活就被老两口包了。
而老两口的地,说是交给三个儿子去干,可三房连自己的地都没时间种更不用说帮老两口干了,三房不干宋二壮当然也攀比着不肯去干。
那这活,自然又全留给了大房两口子。
地里的活又多又累,宋大壮干完了自己的还得干爹娘那份,早三天挑完河也不可能休息了。
宋立春还想问问昨晚春苗的事情是什么个结果,可看到宋大壮明显不想说话的样子,她也就不开这个口了。
三人到了挑河地点时,天也亮了。
为了方便干活和减少陌生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沈齐让人分队时就尽量把同村的人分在一起,所以宋大壮和宋二壮直接奔着宋家村的队伍去了。
同时,为了避免记账员徇私,也为了防止有相熟的村民纠缠,记账员不好拒绝,所以沈齐又特意把记账员都分散在陌生村民的队伍。
宋立春很巧得分到了姥姥家所在镇,马甲镇下面洼李村的队伍,虽然不是姥姥刘家村的,却是紧挨着刘家村的隔壁村。
宋立春找到自己所负责的队伍时,正赶上一个官差挑了两大筐窝头过来,她赶紧拿了账本对照着帮着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