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长安历史研究院的警报声骤然响起。李浩哲正在总统府召开内阁会议,智能眼镜瞬间弹出紧急通讯:“总统!《永乐大典》正本的量子检测出现重大发现!”他面色凝重,立刻中断会议,驱车赶往研究院。
历史研究院的恒温实验室里,数位顶尖学者围在量子扫描台前。当李浩哲踏入实验室时,全息投影正将《永乐大典》残页放大百万倍,泛黄的宣纸上,纳米级的墨痕呈现出诡异的荧光纹路。“总统请看,”首席研究员推了推智能防护眼镜,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这些墨迹中检测出不属于任何已知朝代的元素,根据量子纠缠追溯,其年代竟指向唐朝末年!”
李浩哲的瞳孔微微收缩,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先祖那艘神秘商船的影像。他调出家族族谱的全息投影,手指在“李浩澜”的名字上停顿片刻:“继续检测,重点比对当年远洋商船携带的文物元素。”话音刚落,扫描台发出尖锐的蜂鸣,三维数据模型显示:《永乐大典》正本的造纸工艺、油墨成分,与考古发现的唐代远洋商船遗物完全吻合。
“也就是说,真正的《永乐大典》并非明朝编纂,而是唐朝末年就已成型?”李浩哲的声音低沉而冷峻。学者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位展开虚拟卷轴:“更惊人的是内容。原本以为是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实则藏着墨家失传的‘天工造物’最高机密——小型可控核反应装置的设计图!”
全息投影切换成动态演示,古老的文字与符号化作精密的机械结构。墨家工匠们在地下工坊中操作着青铜仪器,幽蓝的能量在装置中流转。“根据记载,天宝元年曾发生过一场‘天罚’,长安城半空突然出现巨大火球。”研究员调出历史文献,“现在看来,那根本不是天灾,而是失控的核试验!”
李浩哲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大唐历史的暗角。天宝年间,表面上是盛世华章,实则暗流涌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强调“子不语怪力乱神”,对墨家这种颠覆性的科技探索充满排斥。“正是儒家的保守,让如此超前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他调出当时的朝堂辩论记录,大儒们联名上书:“奇技淫巧,必乱纲常!”
历史的画卷在量子屏幕上徐徐展开:唐朝末年,先祖李浩澜意识到文明即将面临巨大危机,秘密将《永乐大典》正本带上商船,踏上远洋之路。而明朝编纂的《永乐大典》,不过是根据流传残本抄写的“赝品”,空有其表,失去了最核心的科技与思想精髓。
“这也解释了为何明朝拥有《永乐大典》,却未能实现科技突破。”李浩哲调出明朝历史数据,“他们只继承了文献的皮毛,那些真正能推动文明进步的实践技术,早已随着正本流落海外。”
就在这时,智能助手突然传来紧急军情:“西域边境监测到异常能量波动,与检测到的唐代核反应残留信号高度相似!”李浩哲立刻启动全息军事沙盘,西域荒漠中,一个古老的地下遗迹正在量子雷达上闪烁。
“准备科考队,我要亲自去看看。”李浩哲披上智能战甲,眼神坚定,“千年之前,儒家思想的桎梏让我们错失科技革命;千年之后,绝不能让历史重演。无论前方是何种秘密,都要让文明的真相重见天日。”
夜幕下,长安城外的量子战机编队划破长空。李浩哲望着窗外的星河,想起先祖在远洋日记中的留言:“当思想被枷锁束缚,文明便会停滞。唯有冲破桎梏,方能拥抱未来。”而这一次,他誓要解开《永乐大典》的千年谜团,为大唐共和国的文明之路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