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 > 第145章 墨韵商风,跨海书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5章 墨韵商风,跨海书缘

2021年7月3日,长安总统府的量子书房内,柔和的暖光从悬浮的球形灯盏中倾泻而下。我与妻子婉婷并肩坐在全息投影桌前,十指相扣,看着桌面逐渐泛起涟漪般的蓝光——这是量子出版系统启动的标志。

“开始吧。”婉婷轻点桌面,无数古籍残卷、航海日志与考古影像如星群般在我们头顶汇聚。我们计划将大唐文明从萌芽到兴盛的历程编纂成书,尤其聚焦儒家、墨家、法家思想的融合,以及商人和贵族在新大陆开拓中的思维转变。

“先从那场改变命运的航行说起。”我调出1433年商船队的全息影像。画面中,木质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船舱里,贵族子弟捧着《论语》诵读,商人们清点货物,墨家技师则在调试改良后的磁石罗盘。“你看,”我指着影像中一位年轻墨家学徒,“他将《墨经》里的力学知识运用到船帆设计上,让帆船能逆风航行。”

婉婷点头,手指在空中划过,调出古代文献:“当时的贵族虽然尊崇儒家,但在生死攸关的航海中,也愿意接受墨家的实用技术。这种开放态度,正是文明突破的关键。”她放大一份商人的日记,泛黄的纸页上写着:“此番出海,方知天下之大。若固守陈规,何以谋利?”

随着我们的操作,书籍框架在量子屏幕上逐渐成型。第一章命名为《惊涛中的觉醒》,讲述商船队如何在绝境中打破思想桎梏;第二章《三学合流》,剖析儒家的秩序观、墨家的创新精神与法家的法治理念如何在新大陆碰撞融合;而最精彩的第三章《商道破局》,则聚焦商人思维对社会变革的推动。

“你看这段!”婉婷兴奋地调出一份16世纪的商业契约,“商人不仅用契约精神建立贸易网络,还将‘互利共赢’的理念融入其中,这与墨家的‘兼爱’思想不谋而合。”契约上,用古体字清晰写着:“凡交易,必以诚信为本,损人利己者,群起而攻之。”

当书籍初稿完成时,量子书房的墙壁自动切换成展示模式,三百六十度环绕的屏幕上,文字与影像交织,仿佛将千年历史浓缩于方寸之间。我们对视一笑,点击“全球发布”按钮——这本命名为《破浪开新天:文明交融启示录》的书籍,将通过量子屏幕免费推送至东方大国的每一个角落。

在东方大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人们的量子屏幕陆续弹出推送提醒。长安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锦程第一时间打开书籍,读到“商人思维的本质是突破边界”时,不禁拍案叫绝:“原来大唐的崛起,始于思想的‘自由贸易’!”他立即在学术论坛发起讨论,瞬间引发数千条跟帖。

在成都的一家茶馆里,退休教师李建国戴着智能眼镜,饶有兴致地翻阅书籍。当看到墨家机关术与现代科技的关联时,他激动地对邻座说:“两千多年前的智慧,居然能和今天的量子力学相通!”茶馆的量子屏幕自动捕捉到他的感慨,将这段话推送给更多读者。

而在偏远的云南山村,辍学在家的少年阿杰通过村委会的量子屏幕读到这本书。书中关于“创新无贵贱”的章节深深触动了他——原来墨家的工匠、儒家的书生、商人的算盘,都能推动文明进步。他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我要像书中的墨家学徒一样,用双手创造未来。”

随着书籍的传播,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在东方大国展开。社交媒体上,#从商船到量子屏幕#的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10亿,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有人绘制了古今思维对比的漫画,将儒家的“克己复礼”与大唐的“兼容并包”进行趣味解读;还有人制作短视频,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商船队发现新大陆的惊险场景。

一周后,东方大国文化和旅游部发来邀请,希望联合举办“文明对话”主题展览。婉婷看着量子屏幕上的邀请函,笑着说:“这本书就像一艘新的‘商船’,又一次架起了两国交流的桥梁。”我揽过她的肩,望向窗外灯火辉煌的长安夜景——那些闪烁的量子屏幕,正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