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东京涩谷区的一间老旧茶室里,89岁的日本老兵松本健一蜷缩在榻榻米上,枯瘦的手指反复摩挲着褪色的军用水壶。窗外蝉鸣刺耳,却盖不住他喉间发出的沙哑呓语:“那一天...那一小时...300公里外的死亡,像神罚一样降临...”
1943年硫磺岛战役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松本所在的日军第23师团正在加固滩头防线,突然,观测兵的尖叫撕破了午后的宁静:“敌袭!不是飞机!是...是拖着尾焰的铁雨!”松本站起身,看到天际线处数十道银白色轨迹划破湛蓝的天空,比彗星更耀眼,却带着死亡的气息。
“那是大唐的‘惊雷-3’型弹道导弹。”松本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我们的预警系统刚发出警报,导弹就已经抵达头顶。爆炸声像一百座火山同时喷发,我身边的混凝土碉堡如同纸糊的玩具,被气浪掀上半空。”茶室的纸拉门被穿堂风拍得砰砰作响,仿佛还在回响着七十年前的轰鸣。
当时的大唐已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尖端军工科技。三艘“应龙级”航母游弋在太平洋深处,舰载的“凤翔”隐形战机可在敌方雷达盲区发动突袭;而陆基的“惊雷”系列导弹,凭借量子导航系统,能以20马赫的速度突破任何防空网。“我们的高射炮还没抬起炮管,指挥部就已经化作火海。”松本颤抖着从檀木盒里取出半枚弹片,“这是从我后背取出的,它嵌进骨头时,我甚至没感觉到疼痛——因为耳边全是战友的惨叫。”
更令日军绝望的是大唐武器的协同作战能力。导弹摧毁军事设施后,隐形战机群紧接着投下电磁脉冲弹,方圆百公里内的电子设备全部瘫痪。松本回忆起那些在黑暗中疯狂扫射的战友:“我们的步枪成了烧火棍,通讯兵对着失灵的电台哭喊,而大唐的无人机就在头顶盘旋,像秃鹫等待着收割生命。”
“那一小时,师团损失了七成兵力。”松本突然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暗红血迹,“联队长举着武士刀冲向看不见的敌人,被无人机的激光束瞬间汽化。我趴在尸体堆里装死,闻到的全是烧焦的皮肉味和刺鼻的推进剂气息。”
这场战役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大唐凭借航母战斗群封锁海域,用精确制导武器摧毁日军补给线。“他们的舰艇装有反重力引擎,能在浪尖上飞驰;舰炮发射的不是普通炮弹,而是包裹着等离子体的死亡球。”松本的讲述让茶室里的年轻听众不寒而栗,“当大唐的‘玄武号’航母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我们终于明白——这不是战争,是降维打击。”
夕阳的余晖透过竹帘洒在松本布满伤疤的脖颈上。他最后喃喃道:“现在的日本总想着追赶大唐科技...但他们不知道,当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碾压。那些在绝望中死去的士兵...他们到死都没见过敌人的样子。”
茶室陷入长久的沉默,只有老式座钟的滴答声,混着远处都市的车流喧嚣,诉说着这段被时光掩埋的残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