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睿若有所思,接着问道:“原来是这样,感觉开始有点头绪了。那意识的产生诱因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可是个千古难题,洛尘你怎么看?我最近查阅了很多资料,可都没有一个能让我完全信服的答案。”
洛尘思考了一会说道:“意识产生诱因确实极为复杂,至今尚无定论,但众多前沿科学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其可能的机制。
依据埃德尔曼(Gerald m. Edelman)的神经达尔文主义理论,大量神经元协同工作所产生的特定神经电活动模式,被认为是意识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
骁睿好奇地问:“那这种神经电活动模式具体是怎么体现意识的呢?难道意识就是这些电信号的某种组合?”
洛尘解释道:“在深度思考、感知外界环境等意识活动过程中,大脑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舞者,通过同步放电形成特定的电活动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是意识在神经层面的一种体现。
例如,2022 年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研究团队选取了 30 名长期进行冥想训练的受试者,利用高分辨率脑成像技术,在受试者冥想的不同阶段,以 100 毫秒为周期,对大脑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等多个区域进行监测。”
骁睿连忙追问:“监测结果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快给我讲讲,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了。”
洛尘继续说:“研究人员详细记录了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同步性以及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变化。
最终发现,当受试者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大脑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等多个区域的神经元呈现高度同步的伽马波振荡,这种特定的电活动模式与意识的高度集中和自我觉察状态紧密相关。
这就好像大脑在特定状态下,神经元们会按照一种特殊的‘舞蹈编排’来活动,而这种‘舞蹈’就和我们的意识体验息息相关。”
骁睿又问:“那外界环境刺激在意识产生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在想,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断接收外界信息,这些信息到底是怎么在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呢?”
洛尘继续说:“外界环境刺激在意识产生过程中也不可或缺。
从婴儿时期开始,个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接收外界信息,这些信息就像一把把小刷子,不断塑造大脑的神经连接,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以视觉发育为例,麻省理工学院的 hubel 和 wiesel 教授团队通过对幼年猫视觉系统的经典研究发现,如果在关键发育期内,视觉神经未接收到足够的外界视觉刺激,视觉皮层神经元的正常连接和功能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视觉意识的形成。
你看,这就表明外界刺激对意识的塑造就如同工匠雕琢艺术品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骁睿惊讶地说:“原来外界刺激对意识形成这么重要,那除了神经元电活动和外界刺激,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意识产生吗?我总觉得意识这么神秘,不可能就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洛尘接着说:“从最新研究动态来看,有新的研究提出,除了神经元的电活动,神经胶质细胞(以往被认为主要起支持作用)可能也在意识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通过调节神经元微环境等方式,参与意识相关神经活动的调制,但这一观点仍在进一步研究验证中。
然而,到底这些因素如何精确触发意识的产生,不同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协同演化,依旧是科学家们努力攻克的难题。
目前,科学界正借助多学科交叉的手段,如结合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通过构建大规模神经计算模型、开展脑机接口实验以及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等方法,试图进一步揭开意识产生的神秘面纱。
在构建大规模神经计算模型方面,神经科学提供大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数据,比如神经元的形态、突触连接的强度和模式等。
计算机科学利用算法和编程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模拟的模型,例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
认知科学则从人类认知和行为的角度为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像依据人类在不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来优化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设置。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有望更深入地解析意识和求生意识的产生机制。
这对于我们理解求生意识同样意义重大,因为意识是求生意识产生的重要基础,只有深入了解意识的产生,才可能更透彻地把握求生意识的本质。”
骁睿说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能感觉到这三者之间似乎开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可还是有点模糊。
洛尘,你觉得它们是怎么相互影响,进而和求生意识关联起来的呢?”
此时,骁睿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期待着洛尘给出更清晰的解答。
洛尘回应道:“这就涉及更深层次的探讨了。
大脑神经工作机理决定了信息处理和决策方式,最小自由能原则保证大脑在有限能量下高效运转,而意识产生后,又基于大脑神经活动和对外界的感知,影响生物对危险的判断和求生策略。
比如说在医学急救领域,对脑神经工作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唤醒昏迷患者的方法,从而激发其求生意识,提高生存几率。”
骁睿赶紧追问:“具体是怎么影响的呢?能举个更详细的例子吗?我还是不太能想象出它们之间具体的作用过程。”
洛尘接着说:“当生物感知到危险,脑神经迅速传递信号,大脑基于最小自由能原则快速分析。”
骁睿忍不住打断:“大脑怎么基于最小自由能原则分析危险信号呀?它是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还能保证能量消耗最少呢?”
洛尘继续解释:“大脑会以耗能最少、效率最高的方式,对神经信号进行筛选、整合和解读。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众多信息中迅速挑出关键部分,进行高效处理。
若意识层面意识到危险的严重性,就会激发求生意识,促使生物采取行动,像逃跑、防御等,而这一系列过程又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神经连接和能量消耗模式,三者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生物的求生行为。
就拿一些临床数据来看,经过针对性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的昏迷患者,约有 20% - 30% 的患者在意识恢复的初期阶段,表现出更强的求生欲望,在康复过程中也更积极配合治疗 。你看,这就是三者相互影响在实际中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