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的“寻金”大戏还在上演,而作为大后方的云中郡,却在悄然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陆恒之前颁布的各项新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一圈圈扩大,最显着的便是那汹涌而来的人潮。
战争、饥荒、苛政,将中原腹地的百姓逼得走投无路,而云中郡“有饭吃、有地种、赋税轻”的消息,仿佛黑暗中的一点星火,吸引着绝望的人们,拖家带口,跋山涉水,向着这片北疆之地汇聚。
一时间,通往云中的各条官道上,尽是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流民队伍。
郡守府前,负责登记安置流民的官吏们忙得脚不沾地。辛毗坐镇后方,调度指挥,额头上沁满了汗水,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幸好陆恒早有准备,通过各种渠道囤积的粮食堆积如山,再加上不断从漠南方向“交易”回来的物资,暂时还能支撑住局面。
一个个临时的安置点被搭建起来,热气腾腾的稀粥棚前排起了长龙,虽然简陋,却让无数濒临绝境的人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压力巨大,但秩序井然。
随着流民的不断涌入,大片的荒地被重新开垦出来。在官府的统一规划下,以云中城为中心,周边区域浮现出一个个崭新的村落雏形。
夯土筑墙的声音,开垦荒地的号子声,孩童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为这片沉寂已久的边郡注入了勃勃生机。
人气的汇聚,自然也带来了商贸的繁荣。
南来北往的商队,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敏锐地察觉到了云中的变化。
廉价且充足的粮食、皮毛,以及一些独特的北地特产,吸引着他们络绎不绝地前来。
一车车货物运进运出,云中城内的街道,尤其是靠近市易署的区域,竟然开始出现了拥堵。
骡马的嘶鸣,车轮的滚动声,商贩的叫卖声,汇聚成一股喧嚣的热浪。市易署的官员们,每天都要处理堆积如山的交易文书,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就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一些“意外之喜”开始悄然发生。
某日,一个在城外西山伐木的流民,砍倒一棵大树后,在裸露的树根下,无意间刨到了一块泛着银白色光泽、沉甸甸的石头。
他起初以为是块奇特的废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其送到了官府。
负责鉴定的老吏捧着石头,翻来覆去看了半晌,又用小锤敲下一点碎屑,仔细辨认,最后猛地瞪大了眼睛,声音都有些颤抖:“这……这怕是上好的银矿石!”
消息不胫而走,立刻在流民群体和城内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没过几天,又有人在城南的采石场作业时,发现岩层中夹杂着大片红褐色的矿脉,经过鉴定,竟然是伴生的铜矿!
接二连三的“发现”,让整个云中郡都沸腾了。
仿佛一夜之间,这片贫瘠的北疆土地,变成了遍地流淌着财富的宝库。
官府迅速介入,由辛毗亲自出面,郑重宣布:所有矿产资源归官府统一调配管理。
但为了鼓励这种“发现”,凡是第一个上报矿点并经核实无误者,皆可获得一笔丰厚的奖赏,足以让普通流民摇身一变,成为富户。
重赏之下,寻宝的热情更加高涨。
就在这时,一些早先混迹在流民之中,由戏志才暗中安排、看似不起眼的技术工匠,“恰逢其时”地站了出来。
他们有的声称祖上曾是矿师,懂得辨识矿脉走向;有的则展示出远超常人的采石、冶炼技术。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人才”,辛毗自然不会放过。
他立刻上报陆恒(虽然陆恒远在漠南,但大方向早已定下),顺水推舟,正式成立了“云中矿务局”。
辛毗亲自兼任矿务局总管,将这些“幸运发现”的矿点全部纳入官方管辖,并将那些崭露头角的“技术人才”悉数招揽麾下,开始组织人手,进行规划性的开采。
一时间,矿石开采、冶炼的炉火在云中郡各处点燃,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看着库房里逐渐堆积起来的矿石和初步冶炼出的铜锭、银锭,辛毗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不少。
这些实实在在的财富,极大地缓解了安置流民、维持新政所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让他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
云中郡“遍地是宝”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周边的州郡,甚至更远的地方。
这块原本被视为苦寒之地的北疆边郡,突然间变得炙手可热。
财富的光芒总是最吸引人的,它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流民和商贾,也引来了更多怀着不同目的、窥探的目光。
辛毗站在郡守府的望楼上,看着城内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车水马龙的景象,心中喜忧参半。
喜的是,主公的谋划正在一步步实现,云中正以惊人的速度变得强盛起来。
忧的是,这过于耀眼的繁华,如同黑夜中的明灯,必然会引来觊觎的飞蛾,甚至是凶狠的饿狼。
他敏锐地察觉到,近期混入城中的陌生面孔多了起来,其中一些人眼神闪烁,四处打探矿脉的具体位置和开采情况,行迹颇为可疑。
“传令下去!”辛毗沉声对身旁的护卫下令,“加强城内外的巡逻盘查力度,特别是各个矿点周围,严禁任何闲杂人等靠近!所有进出城的人员,尤其是那些生面孔,都要仔细甄别来历!”
繁华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