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与君谋风月 > 第180章 战群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推出来的王纯,避无可避。

他说:“倒也不是别的,只是大家好奇,为何交战时突然鸣金收兵,就议盟了呢?”

“对啊,”有人起头,下边的就有附和的勇气,开始发问。

“明明西南军已经支援了,乌达托克作为主将被俘,漠北军势气大减,正是大举进攻漠北的好时机啊。”

“就是,漠北扰我边境这么多年,就该一举铲除杜绝后患。”

一群人开始七嘴八舌,言谈间恨不能提刀上战场,更恨不能当初去襄城嘉关的是自己。

更有甚者大言不惭,若是自己去,定然能将漠北全数驱赶天目山,让王庭以南彻底成为大燕土地。

周济静静听着,此时御书房的场景,与数月前驰兵嘉关何曾相似。

王纯对于局面似很满意,崔季搓着手没说话,崔予执悄悄看了周济好几眼,无意对上皇帝视线,扯出一个僵硬的笑,而后低下头。

一群人发言完,发现周济并没有说话,他们陆续看向他,在那似笑非笑的神情中静下来。

气氛,变得诡异。

各怀鬼胎者皆被周济收入眼底,在众人呼吸都小心里,他缓慢说:“诸位,是不愿意与漠北签订盟约,对吗?”

王纯没说话,倒是一直沉默的崔予执开了口。

“督公——”

周济并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诸位可还记得,数月前乌达托克来访,提出两国联姻暂停交战,尔等亦是如此慷慨言论。”

“诸公言:为国,好战必亡;为民,久战疲财;”

“言犹在耳,本督从未忘却。”

一时,王纯,崔季甚至一众人脸上挂了色。

当初为促成联姻,他们在御书房不少发出此等言论,甚至为此还将周济支开上都,就怕坏了联姻的事。

当初,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跟漠北联姻,而是想要稳外从而给皇帝亲政的借口。

说到底,都是为了各自利益。

王纯叹息一声:“联姻,实为无奈之举。时不同论,如今定襄军大杀四方,势气锋芒,正是北上攻占漠北的最好时机,怎能轻易休战?”

“漠北与我大燕为敌多年,今日放虎归山,来日就是我大燕——”

“亡国吗?”周济接。

王纯气的脸红脖子粗,愤恨的甩袖坐下。

周济可一点都惯着他,说:“本督还记得,筹备粮草应战漠北时,王大人在此说过的话,诸位有一个算一个,你们在粮草和军需上,谁——没动过手脚。”

“嘉关收了你们心满意足,嘉关失了,你们就开始疑神疑鬼,恨不能立刻将定襄军按死在通敌上。”

“本督瞧着输赢都逃不过你们这张嘴,不如就送你们去襄城,用这张嘴去同漠北交战,搞不好还能封各位一个大将军,也算是为国出力了。”

“现在说的是议盟,督公在此翻旧账,是打算威胁吗?”

崔予执站起身,直面迎着周济:“还是说,督公去了趟襄城,变得忧国忧民了。”

他站在前边,如短暂的避风港将一众汗颜大臣挡住,众人暗地里松口气。

“表,小崔——”皇帝如坐针毡,他肩膀上一沉,周济靠的他极近,两人一起看着崔予执,形成很明显的对立关系。

“是,可本督何时不忧国忧民了?”周济扶着桌案微微探身:“小崔大人,听说你现在代理户部,那本督问你,以现有的三十万定襄军,十万西南军来算,从时下至来年夏日,需要多少粮草军备?”

崔予执皱眉:“这个需要具体核算,”

“好,那本督再问你,国库有多少银两可以调去应战?”

“国,国库……”崔予执默念了个数字,可这个数字不能由他来说,至少他现在不能说。

周济了然:“本督再问,詹州发生蝗灾你调动了多少赈灾?百姓颗粒无收,这个寒冬又该如何过去。”

“督公所思所问忧国忧民,可下官想问,这些同盟约有关系吗?”

“有。”

两人目视对方,崔予执先前做了回避,就在此刻交锋上也不免落了下风。

王纯暗自摇头,崔予执无疑是年轻的优秀的,可对上周济来说,他远远不够。

周济虽身份遭议,可在处理政务对待民事上,向来尽心尽责。

就连他,都不由佩服。

周济目视着崔予执说:“内患不平,何以远征。小崔大人心有抱负,以为朝堂人人都忠心,可你怎知没有那通敌坑害良将者。”

“督公何意?”崔予执死死握手,他努力压制住想要躲闪的眼,企图证明什么。

周济压在皇帝肩膀上的手逐渐加重,他目光从崔予执落到王纯身上,而后将一众大臣扫了个遍。

“西南军支援襄城时,有人给漠北通了信,漠北炸毁官道包围朔州,为的就是让定襄军孤立无援。”

周济俯身,脸颊距皇帝很近,说话时眼睛几乎跟皇帝一个平线。

他明明对着众人说,可让皇帝生出错觉,仿佛周济在质问他。

“陛下调令下的隐秘,究竟是谁通风报信了?又是谁,通敌了?”

“欸,”苏白玉一脸严肃的递话:“朝堂有漠北的奸细在传递消息,那岂不是一点秘密都没有,这仗怎么打?”

众人:……

苏白玉开始犯愁:“搞不好前脚定襄军出战,后脚就有奸细煽动朝臣,万一……”

诸臣不由看向他,苏白玉愤恨道:“万一朝臣受奸细蛊惑,误会定襄军有疑,那岂不是正中计谋。”

“怪不得之前粮草军需那般困难,原来是有奸细啊。”

他阴阳怪气的在诸臣之间扫荡,一群人被看的浑身难受,有人起身道:“陛下,臣以为督公所言甚对,如今国有内患,还是先安定的好。”

“对对对,等日后国库充盈,再北战不迟。”

皇帝见王纯,崔季迟迟没表态,主动问:“王大人,崔大人,你们怎么看?”

王纯,崔季互看一眼,无奈道:“臣尊陛下圣意。”

这个时候,这个话语,若再有人反对,那便会被怀疑是奸细,大家不想招惹是非上身,因此都表态同意。

商议结束后,周济将盟书交给严冬:“即刻送往襄城,要快。”

迟则生变。

崔予执走在最后,他思来想去琢磨着不对,回头瞧见石阶上的周济,走过去问:“督公,奸细一事不容迟缓,是东厂调查还是……”

周济看向远方飞雁:“听陛下的吧。”

身后传来动静,崔予执同皇帝迅速换了个眼神,他说:“不如交给锦衣卫,陛下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