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开国公府中,常升和常森早早的就起来了,今天他们要去凉国公府去找他们的老舅,大明的战神,北元的噩梦,在捕鱼儿海一战成名的蓝玉!
蓝玉,这位在明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于洪武十二年获封永昌侯。时间来到洪武二十年,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慧眼识珠,任命蓝玉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冯胜一同出征纳哈出。
经过一番激烈的征战,蓝玉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鱼儿海之战。这一战,堪称流传千古、震撼人心。战场上,蓝玉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率领着大军奋勇杀敌。最终,他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斩杀北元太尉,俘虏了当时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以及嫔妃公主等女眷多达一百二十三人!此外,还抓获了一千余名官员,七万七千多人口,缴获马匹和牛羊共计十五万头,还有数不胜数的辎重物资。然而,尽管这场战役战果丰硕,但北元王庭仍有漏网之鱼,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带着太子天保奴等区区十六人趁乱逃脱,不过这时北元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当捷报传回应天府时,朱元璋欣喜若狂,对蓝玉的战功赞不绝口,并当即下令封其为“梁国公”。可谁能料到,就在蓝玉班师回朝的途中,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蓝玉见到北元皇后容貌出众,心生邪念,趁着酒醉之际强行霸占了她。不堪受辱的北元皇后悲愤交加,最终选择了自尽身亡。得知此事后的朱元璋怒不可遏,原本对蓝玉的赏识与喜爱瞬间化为乌有。盛怒之下,朱元璋将蓝玉原先的封号“梁国公”改为“凉国公”。虽仅有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和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然而,即便如此,朱元璋依旧对蓝玉赞赏有加,甚至毫不吝啬地称赞道:“蓝玉之功,堪比汉代之卫青、唐代之李靖啊!”此等赞誉对于一名武将而言,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可谁能料到,获封国公之后的蓝玉竟渐渐迷失在了功劳簿里,开始居功自傲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得愈发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且说那蓝玉,家中蓄养的庄奴和义子多达数千人。这些人仗着蓝玉的威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不仅如此,蓝玉更是凭借手中的权势,肆意侵占东昌百姓的良田。当地的御史见此情形,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便上前盘问。谁知那蓝玉不仅毫无悔意,反倒恼羞成怒,当场命人将御史鞭笞一顿后驱赶离去。
再有一次,蓝玉率军北伐归来,行至喜峰口时已是夜半时分。疲惫不堪的他抵达城下后,立即要求守城将士速速打开城门。但守将深知城防制度,不敢贸然开门。岂料,蓝玉见状竟二话不说,下令手下兵士强行毁坏关卡,破门而入。此事很快传到了朱元璋耳中,但念及蓝玉刚刚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起初并未过多责备。
其实,朱元璋最初将蓝玉的封号由梁国公改为凉国公,本是希望借此警示他能够自我反省,收敛言行。怎奈蓝玉全然不顾皇帝的良苦用心,不但未能约束自身,反而变本加厉,放纵不羁,甚至将手伸向了至关重要的军权上面。
蓝玉此人在军中风头无两,不仅自身武艺高强、战功赫赫,更是广纳义子,让他们紧紧追随于自己身侧。在某次侍奉皇帝的酒宴之上,或许是酒过三巡,亦或是心中骄纵之气难抑,竟口出狂言,宣称这军中将士的升迁降职皆由他一人掌控。
那时,太子朱标尚在世,而蓝玉因与朱标之妻有着亲缘关系,故而二人时常走动,相处颇为融洽。
曾有一回,蓝玉率领大军凯旋而归,朱标特意在东宫设宴,为其接风洗尘并庆贺战功。就在这宴席之间,蓝玉面色凝重地告诉朱标:“我此番出征,途径封国之时,留意观察了燕王朱棣一番。他那举手投足间的姿态和做派,简直与当今圣上毫无二致!”
接着,他又压低声音道:“而且,我暗中派人观望朱棣,发现他身上竟隐隐透着天子之气,殿下您可得对此人多留个心眼儿,务必小心提防啊!”
然而,朱标听完这番话语后,只是微微一笑,不以为意地说道:“四弟朱棣平日里对我甚是恭敬,我实在看不出他有丝毫谋逆之心。”
可谁能料到,后来发生之事竟是如此出人意料。蓝玉这次所言竟然成真,只不过燕王朱棣虽未造朱标的反,但最终还是起兵反叛,造了朱标之子建文帝的反。倘若当初朱标能够听信蓝玉之言,对朱棣有所戒备,或许就不会有后面永乐大帝朱棣的登场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令人悲痛欲绝的是,皇太子朱标突染恶疾,医治无效,最终不幸薨逝。
此后,朱棣在那位神秘的黑衣妖僧姚广孝的教唆之下,向朱元璋呈上奏折,字里行间明里暗里地暗示着,像蓝玉这样勇猛善战的将领们如今在朝堂之上位高权重,如果不尽早加以抑制,日后必定会酿成大祸。
然而,蓝玉等人依旧我行我素、桀骜不驯,他们全然没有察觉到朱标突然薨逝这件事已经悄然改变了朝政局势。此时的朱元璋心中已经萌生出再次掀起一场大狱来铲除功臣的念头。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正式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但与此同时,仍任命蓝玉担任太孙太傅,以此显示对他的恩宠有加。可是,蓝玉对于这个安排却是满心的不满,只因宋国公冯胜以及颖国公傅有德二人皆被封为太师之职,而自己却未能获得此等殊荣。于是乎,在某一次的酒局当中,蓝玉趁着酒兴大发,口不择言地抱怨起来:“吾不堪太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