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口关位于北京西北昌平县南口镇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交汇处,是太行八陉军都陉东出口,明代在此修建了着名的八达岭长城将南口关改名为居庸关。
军都陉因途经军都山而得名军都陉,西出口是怀来县,直通内蒙古张家口,向西南辐射大同(云中)。因此军都陉是北京进入内蒙古以及东北的天然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所熟知的大明立国以来最大的耻辱土木堡之变,就是发生在军都陉西出口怀来县的土木堡。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一战成名喜提“大明战神”荣誉称号,和“高粱河车神”宋太宗赵光义并称“汉家二圣”。
李倓和严庄从西山出发赶到距离南口关三十里的时候追上了奚族和契丹的断后部众。
李倓直接报了身份并且指名要见李延宠和李怀节。
断后的契丹将领看李倓只带了几个人于是没有为难李倓,并且安排人带着李倓和严庄去前面见李怀节。
由于奚族和契丹部众加起来有十万之众,所以李倓和严庄追上断后的契丹军队时,李延宠和李怀节已经到了南口关下。李延宠和李怀节正押着三千唐军俘虏要挟守关的唐军开关。
南口关下面不远处唐军俘虏队伍的最前面的高车上五花大绑着一个披头散发、烟熏火燎、神情萎靡的肥胖唐将。肥胖唐将身边是一个还有一个五花大绑被烟熏火燎的看不清面目的唐将。
李延宠三十来岁浓眉、短鼻、脸上稀稀松松长了一些胡须,一双眼睛透出一丝精明和桀骜不驯。
李怀节骑着马走到肥胖唐将的车子旁边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举起手中马鞭对着半死不活的肥胖唐将就是一鞭子,唐将吃痛闷哼一声,晃了晃脑袋抬起头一道寒光从散落的头发中射了出来。
李延宠狞笑道:“安禄山你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吧!你如果跪下给我磕头认错我放了你!”
安禄山嘿嘿冷笑道:“李延宠你和你父李诗锁高一样都是下等的贱种,让我安禄山磕头你也配,今日落在你手里要杀要剐随便。”
李延宠被骂不怒反笑说道:“好!我就看看你是嘴硬还是我的马鞭硬!”
安禄山嘿嘿一笑说道:“用点力!别给我挠痒痒就行!”
李延宠冷笑道:“来人!把安禄山衣服扒光推到关下打他五十鞭,告诉南口关守将孙孝哲只给他半个时辰时间考虑,半个时辰没有答复,砍二百唐军再打安禄山五十鞭子,一直到开关为止。”
安禄山身边一直未开口的唐将一看李延宠要在众军面前羞辱安禄山,立刻吼道:“李延宠有本事冲我尹子奇来!”
李延宠转头看着尹子奇狞笑道:“我本来不想羞辱你!既然你自己找不自在那就怨不得我了,来人把尹子奇一起押到城下鞭刑!”
安禄山一听吼道:“李延宠你个兔崽子!你一定不会放过你!你个下贱的种!有本事给俺来个痛快的。”
李延宠咬着牙说道:“用马粪把他嘴给我堵上!”
随着李延宠下命令两个奚族士兵不一会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兜冒着热气的马粪,两个奚族士兵根本不给安禄山反抗的机会一兜马粪直接捂到了安禄山嘴上,然后用破布把安禄山嘴给缠上,安禄山在呜呜的挣扎声中和二百唐军俘虏被拉倒了南口关城下。
奚族士兵将安禄山和二百唐军俘虏被押到了南口关城下把安禄山扒了一个精光然后抽打安禄山,并且喊话南口关守军半个时辰献关,不让二百唐军人头落地。
南口关守将孙孝哲是个契丹人,无大才,但为人裘马华侈,颇事豪贵,每食皆备珍馔。性残忍,过于杀戮。因其母貌美同安禄山有奸情,所以被安禄山收为义子镇守南口关。
孙孝哲在城头看到看到此情景瞬间没了主意,唐军和安禄山死不死对他来说他是一点都不关心,他现在矛盾的是如果不救安禄山怕安禄山以后问责,如果同意李延宠的条件救安禄山,但是李延宠不放安禄山怎么办?自己私自献关可是大罪朝廷绝对不会放过自己。
就在孙孝哲一筹莫展时孙孝哲身旁的南口关参军李延坚说道:“将军!依属下之见,我们需要派人去谈判尽量拖延时间,等严庄到了让他想办法,到时候一切罪责就是严庄的了。”
孙孝哲想了想说道:“我和严庄有怨,严庄会不会趁机出什么坏主意整我吧?”
李廷坚说道:“将军放心好了!严庄是聪明人。”
孙孝哲听李廷坚说完答道:“好!听你的!你说现在派谁去?”
李廷坚说道:“不急!等半个时辰时间差不多了我去!”
李延宠坐着看安禄山挨鞭子他心里很爽,如果不是因为要用安禄山打开南口关说不定在黄家岭他已经砍了安禄山。
李延宠看了看天时间还早,他之所以不着急是因为他在等后面的部众,所有部众赶到至少还需要两个时辰,他还有的是时间。至于追兵什么的他一点不怕,他有四千唐军俘虏和安禄山在手根本不怕后面的范阳追兵。
李延宠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堂兄李延寿,拿不拿的下使团现在已经不重要了,自己手里已经有了筹码,他唯一担心的是怕李延寿出事。
就在李延宠眯着眼想事情的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契丹大将走了过来,李延宠看清来人连忙站了起来,来人正是负责组织断后的契丹统领李怀节。
李怀节走到李延宠跟前沉重地说道:“和亲使团来人了!”
李延宠一愣随后瞳孔紧缩问道:“我堂兄出事了?”
李怀节点了点头说道:“可能是!”
李延宠心中一惊问道:“他们要做什么?”
李怀节说道:“有可能要换俘!”
李延宠说道:“不行!换了俘虏我们手里就没有筹码了!两族十几万部众怎么办。”
李怀节说道:“你要想好了那是三千奚族精壮,你真的要牺牲吗?”
李延宠痛心的说道:“不牺牲他们我们两族十几万部众怎么办?换了俘虏我们手里没有筹码如何出关?”
李怀节说道:“我们筹码不比他们少,没有谈怎么知道不行?”
李延宠闭着眼想了一会说道:“你带我先去见见他们!”
李延宠到了大军后面就看到一支五十多人的唐军游骑,队伍最前面是一个十六七岁身穿明光铠骑着一匹枣红马的少年将军,少年将军长的眉清目秀不像是军中将帅。少年将军年纪虽小但是体格却与成人无疑,眉眼之间透出一股和年龄不相衬的沉稳,李延宠断定应该是这次和亲使团副使建宁郡王李倓。
少年将军右手是一个三十六七岁的唐军将领,李延宠不认识,很有可能是河东军那边的将,左边的文官李延宠一眼就认出是安禄山手下严庄。
李延宠骑马走到距离李倓众人约二十米的距离停了下来。
李延宠骑马前进了两个马身抱拳说道:“李延宠甲胄在身失礼了!”
李倓打马前行两个马身同样抱拳说道:“怀顺王难道一定要走吗?只要怀顺王回头至尊定然不计前嫌!”
李延宠微微一笑说道:“建宁郡王说笑了!大唐至尊岂能不计前嫌,郡王请回吧,大军马上攻城,免得血溅到郡王身上。”
李倓知道这是李延宠想拿谈判的主动权于是说道:“既然怀顺王心意已决,本王就不再勉强,但是我这里有怀顺王一些族人想换回唐军俘虏。”
李延宠哈哈笑了笑说道:“奚族部众的贱命岂能同唐军贵命相提并论!建宁郡王这生意太不公平了。”
李倓知道李延宠的意思说道:“我可以放奚族和契丹部众出关,但是我有条件!”
李延宠没有想到李倓会答应的这么痛快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什么条件?”
李倓笑着说道:“你得付一些买路钱!”
李延宠听李倓说完几乎都不想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倓看了看还没回过神的李延宠说道:“我要十五万只羊作为你出关的条件!不然我回去没法向至尊交代。”
十五万只羊对于奚族和契丹来说是一大笔财富,但是如果能顺利出关这些代价还是值得的。
李延宠说道:“我自己做不了主我需要商量一下。”
李倓说道:“没问题!”
李光弼看了看离开的李延宠,又看了看风轻云淡的李倓说道:“郡王!臣有些话想说!”
李倓说道:“李总管放心!如果至尊问罪我一人承担!”
李光弼看李倓如此说就不再劝谏。
李倓看了看李光弼说道:“如果李延宠鱼死网破,我们未必能全灭奚族和契丹,但是安禄山和四千大唐将士将士必然无一生还,至尊必然震怒。”
李光弼说道:“臣明白了了!”
李延宠和李怀节商量了一下,李怀节立刻就答应了,钱财乃身外之物,命都没有了要钱财何用,况且现在是五月天,生吃省吃俭用扛过去没多大问题。
李倓让严庄出面给南口关守将孙孝哲送信让出南口关,孙孝哲得到消息立刻撤出来南口关。
奚族和契丹部众顺利通过南口关了南口关,此时李延宠和李怀节才长舒了一口气,双方战俘的交换也很顺利。
南口关外李延宠对着李倓抱拳说道:“李延宠谢建宁郡王大恩!我多预备了五万之羊希望建宁郡王别嫌弃。”
李倓微微笑了笑说道:“既然怀顺王馈赠李倓就收下了,但是我又一事不明想请教怀顺王?”
李延宠拱手说道:“建宁郡王请说!”
李倓神情凝重地说道:“怀顺王得既然已经认祖归宗回归华夏,为何如今却要弃之。”
李延宠盯着李倓看了好久说道:“非我自愿!”
李倓也盯着李延宠说道:“既然如此以后两军相遇李倓绝不会手下留情。”
李延宠抿着嘴一声不吭。
过了许久李延宠看了看远处的严庄说道:“安禄山此人绝非善类。”
李倓知道李延宠在挑拨离间,但是不可否认李延宠说的是事实。
李倓抱拳笑道:“肉即便煮烂了也是烂在自己锅里,所以大首领无需多虑。”
李延宠听李倓如此说就不再吭声了,接着调转马头追赶他的部众。
李倓送走李延宠身后的严庄凑了上来说道:“郡王!放虎归山必有大患,奚族和契丹拖家带口必然行动迟缓,我们此时出兵追击定然可以将其诛灭。”
李倓摆了摆手说道:“我是皇子!我不可言而无信,我回了长安你们想怎么做是你们的事,况且他们肯定有所防备,如果拼死一战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既然没有胜算何必牺牲将士性命。”
李倓不同意,严庄只能作罢。
李倓送走李怀节没有直接走,而是先象征性的慰问了一下安禄山和所有被俘的唐军,接着从二十万只羊里面拿出了一部分以朝廷的名义赏给了参加这次行动的范阳军和使团将士,就连俘虏的唐军都受到了赏赐,一时间唐军众将士大悦,只有安禄山和严庄全程黑着脸。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在心里产生一个疑问李延宠反唐为什么要走南口关,如果李延宠带着部众走小路不是一样吗?这里就给大家解释一下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一定要攻城拔寨,而不能绕过去。
所有人都知道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是发动战争前提。
首先古代不像现在国家修的有“村村通”,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大车小车畅通无阻。在古代只有城池之间才修的有官道,就像秦修的“驰道”,至于城池和城池之间的其他路也是有的,但是其他的路都是行人踩出来的路,称为羊肠小道也不为过,并且路面也不平整。
生活在农村的人可能知道以前农村的路是个什么样,路面不仅窄而且都是坑,下点雨拖拉机都得趴窝。
在古代后勤辎重的供应都是靠的辎重车,而古代的辎重车为了增加负重,造的的又重又笨路面不好就没法行走,所以后勤运输的压力造成了古代行军打仗必须要攻城拔寨,打通后勤补给线。古代的辎重车什么样子大家可以网上搜一下。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说辎重车过不去可以人背,问题是全靠一个人背根本无法满足一支军队的供给,并且走小路还极有可能被地方埋伏,况且一个背着一百斤粮食一天也走不了多远,距离近了还好说,如果太远背的粮食还不够路上吃。
还有人说以战养战出去抢,首先古代一个县大部分人是住在县城里面的,住乡下的都是穷人他们日常食物都是野菜加糠,手里没有多少粮食,最重要的是对面巴不得你在城外烧杀掳掠,你越这样做越会增加城池中军民的守城决心,你等于帮助别人守城。
综上所述李延宠如果不带所有的辎重只带人离开完全没必要走南口关,但是整族搬迁如果丢掉粮食牲口辎重他们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