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倓带着李隆基的诏书,先祭拜了亡者,接着见了亡者的族长和亡者的亲戚。
事情很顺利,只一个上午李倓就将事情处理妥当,因为李倓知道老百姓心里求的是什么。
李倓刚回到百孙院自己的府邸,杨悦就从门内迎了出来。
李倓看到杨悦调侃道:“不在家里准备嫁妆,怎么又跑我这里来了?”
杨悦没有回答李倓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上午李林甫派人送来两口大箱子,你是不是接受了李林甫的贿赂准备徇私枉法?”
李倓看了看杨悦的眼睛说道:“没有!我没有徇私枉法!”
“我不信!那两口箱子我看了里面全是金银珠宝。”
李倓说道:“回去说!”
李倓说完越过杨悦就往府内走,杨悦只能跟着。
进了屋李倓支走下人说道:“一箱是李林甫送我的降暑之资,一箱是用来上下打点之用,但是我并没有徇私枉法。”
杨悦很生气说道:“你别和我瞎扯!财物你都收了你怎么可能没有徇私枉法,我都已经听说了,元捴和萧炅已经从刑部大牢放出来了。”
李倓微微一笑说道:“他们是放出来了,但是不等于他们免除罪责,后面至于怎么惩处由朝中大臣和圣人裁定。”
杨悦生气道:“那肯定是你收了李林甫的钱财,让元捴免了死罪,李林甫是大奸臣,你怎么能收他的钱徇私枉法。”
李倓看了看杨悦笑着问道:“首先元捴罪不至死,其次李林甫是不是大奸臣也不是你说了算的。”
杨悦回答道:“别人都这么说,我阿耶也这么说!”
李倓说道:“屁股决定脑袋,从朝廷里面的王公大臣的角度出发李林甫确实很坏,并且坏的烫手,但是从百姓角度出发,李林甫却是个好官,而从圣人角度出发李林甫是个治国能臣。”
杨悦脑袋有点晕,她理解不了李倓的话。
“好吧!就算你说的对,我们不去讨论李林甫是不是大奸臣,但是你收李林甫的财物是实事,况且如果不是你帮元捴免罪李林甫为何要送你财物,你这样做和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有什么区别?”
李倓知道和杨悦这样继续说下去没用,于是他准备换个角度给她解释。
“好!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来处理这件事,你准备怎么处理?”
杨悦毫不犹豫的说道:“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肯定要元捴处以极刑。”
“哦!这样啊!那杀了元捴以后怎么办?”
“没了呀!完结了!”
李倓笑了笑说道:“是!元捴一死百了,但是你想过亡者那边怎么处理?”
杨悦疑惑道:“什么怎么处理?一命抵一命不就是这样吗?”
李倓摇了摇头说道:“你想的太简单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法律也是这样的规定的,杀了元捴确实确实维护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但是亡者却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个身怀六甲妇人怎么办?他们如何活下去?”
杨悦眨了眨眼睛说道:“怎么会活不下去?他们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呀!”
李倓微笑道:“怎么生活?没有了生活来源,他们怎么活?眼睁睁看他们饿死吗?或者说你养着他们吗?这还是一家,如果多了呢?你能养多少?”
“这和放了元捴没有什么联系吧?放了元捴他们就能生活下去吗?”
“那两口箱子里面的财物不就是吗?他们有了这些就可以生活下去了!”
“如此做律令公平、公正何在?”
李倓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是一个执法者,但是也是百姓的守卫者,我不能为了只维护律令的公平、公正不管百姓死活,人都死完了,还要律法何用;其次元捴是过失使人致死而非本意,惩处是必然的,但是罪不至死,如果是故意杀人就另当别论了;最后亡者已亡,你就是宰了元捴亡者也活不过来了,你何不将亡者的死亡利益最大化,帮着活着的人怎么更好的活下去,这样才是为官之道。”
杨悦似乎明白了一点说道:“那这些财物是你和李林甫做交易换来的吗?”
“不是!我去的时候李林甫已经准备好了,他能做到宰相很多事他看的很明白。”
“这样看来李林甫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了!”
李倓微微笑了笑说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这就看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了。”
“我明白了!好比在我眼里你是好人,但是对于被你在胡姬楼揍的人你就是坏人。”
李倓刮了杨悦一下鼻子笑着说道:“孺子可教也!”
“既然是给他们的你为何让李林甫送你这里?”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如果将两箱财物送给他们,他们守得住吗?说不定会因此了丢了性命,那样就是害了他们。”
杨悦叹了一口气说道:“怎么这么麻烦呀!你想好怎么办了吗?”
李倓眉毛一挑说道:“那当然了!”
杨悦一听连忙问道:“说给我听听。”
李倓伸了一个懒腰说道:“我跑了大半天腰疼!”
“你躺下我给你按按!”
“嗯!真乖!先说好不允许再用屁股坐我的腰。”
“放心不会!”
不得不说杨悦这小妮子按摩还是挺有手法的,李倓趴在坐塌上哼哼唧唧舒爽的不得了。
“腰还疼吗”
“不疼了!”
“不疼了!那就赶紧说!”
“我从圣人那里请了一道圣旨,免了他们家二十年的赋税徭役,然后把这钱给京兆府,让京兆府每年给他们30石粮食一直给二十年。”
“两口箱子里面的财物不止这点东西吧?你是不是想从中私吞。”
杨悦说着在李倓腰上揪起来一块肉。
“哎呦!姑奶奶!你下手轻点吧!我不是说了吗,给的多了他们也守不住,那是害他们。”
“那你不会给他们亲戚吗?让他们亲戚拿着!”
“哎呦!你怎么那么幼稚呢?亲戚也靠不住的,说不定还有可能把钱财据为己有,你想的太简单了。”
“好吧!我再信你一次!还疼不疼了”
杨悦说着在刚才被掐的地方揉了揉。
“你说疼不疼?”李倓说着起身在杨悦屁股上拧了一把。
“啊!”杨悦疼得直接蹦了起来。
吃完午饭李倓稍微休息了一下,然后就骑马出长安前往清华池复命。
李倓的效率让李隆基吃了一惊,他没想到李倓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事情办的如此完美。
李隆基龙颜大悦说道:“你立了功朕严赏赐你!你说吧你想要什么?”
李倓一听心道:靠!真够假的!你要是真心赏赐我,还要我说吗?我才不上你的当。
“陛下!孙儿只不过是个跑腿的!其实功劳全是陛下的。”
“哦?这功劳怎么是朕的!”
“陛下威加海内,如果没有陛下手书圣旨,哪个大臣会听孙儿的,孙儿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哈哈!你这个小狐狸呀!”李隆基开怀大笑。
李隆基笑完想了想说道:“赏还是要赏的,免得别人说朕赏罚不明,你不是说想从军吗!朕就赏你一个武散官定远将军如何?”
有赏不要是沙雕,李倓又不是沙雕她肯定要,虽然只是一个正五品武散官,但是普通士兵在军营摸爬滚、打刀口舔血一辈子也未必能混到五品。
李倓连忙说道:“臣谢陛下圣恩!”
李隆基看了看天色说道:“今天天色已晚!你就不要着急回去了,陪朕和杨太真用晚膳,然后住下吧!”
“回陛下!臣进宫之前已经在外面准备好了住处!”
李倓如此做其实主要原因是怕在宫里遇到杨三姐,虽然她住别院不在宫里但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万一要是碰上了那就麻烦大了,依照她的行事作风自己绝对难逃魔爪。
他不是怕杨三姐缠他,她怕的是在宫里和杨三姐胡搞被人装上了就麻烦了,杨三姐和杨悦不同,谁知道李隆基有没有和杨三姐那啥了,到时候一个淫乱宫闱的大帽子扣头上他可扛不住。
“怎么?难道外面比宫里住着还舒服吗?”李隆基脸色微愠说道。
李倓一听连忙解释道:“孙儿已长大成人,如果经常住在宫内,朝臣如果知道了恐怕会弹劾臣,所以为了避嫌,孙儿还是住外面的好。”
李隆基是皇帝,可以说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他也怕大臣,特别是文臣里面那种一根筋的,何况杨太真的事外面已经风言风语了。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既然如此你就和杨太真的亲戚一样住到别院去,那里总比你住在外面好。”
李隆基刚说完李倓心里就直骂娘:我她妈的到底是得罪了哪路神仙了?把我安排别院,这不是羊入虎口吗?
“陛下!孙儿……”李倓还想反抗一下。
“还有什么事?”李隆基说着准备起身去用膳。
一旁服侍的高力士似乎看穿了李倓的心事,连忙向李倓使眼色。
李倓一想外面就外面吧,至少不会说什么淫乱宫闱。
李倓连忙说道:“孙儿跑了一天肚子实在饿了!咱们可以不可以现在就去用膳?”
李隆基“哈哈”一笑说道:“走吧!你个小狐狸!”
李倓用完膳在一个小宦官的带领下来到了别院。
一路上李倓都有些小心翼翼的,恐怕会遇到杨三姐。
李倓终于在小宦官的带领下到了自己住处,虽是别院但是伺候的宫女、宦官一个不少。
李倓看着小宦官离开终于心里的一颗石头落地。
不过李倓高兴的有点早,李倓刚转身就听到门外响起一个让李倓心惊胆战的声音。
“哟!这不是大将军身边的刘内事吗?天都马上黑了,来别院做甚?”
李倓一听就听出是杨三姐的声音。
李倓心道:你大爷的!
“回夫人的话!特来送建宁郡王歇息!”
“建宁郡王?”
在里面的李倓都听得出杨三姐的声音充满了激动,李倓甚至都能想象的到杨三姐舌头舔口水的样子。
不躲了!也不装了!与其无力反抗,不如躺下享受吧。
李倓转身走出远门看到一身男装的杨三姐正准备进门。
“真是巧啊!这马上天就要黑了,夫人这是干嘛去?”
杨三姐媚眼一挑说道:“你的小心肝呢?”
李倓笑了笑说道:“放心好了!今天没人拦你,她人在长安。”
杨三姐呵呵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郡王不会介意我进去坐坐吧?”
李倓心道:都是千年的妖怪,你她妈的还在这给我玩什么聊斋!
“怎么会!请!”
第二天一大早李倓就爬了起来,然后跑到宫里给李隆基辞行。年轻就是好!折腾一夜白天照样生龙活虎。
李倓也通过杨三姐知道了他老公为什么英年早逝了,昨晚杨三姐可以用如狼似虎来比喻,不过杨三姐这三十来岁的年纪也正是狂野的年纪,身体不好的绝对被她折腾死。
接下来没有再出什么大事,萧炅和元捴被罢官免职以留后用,韦坚除了继续留任刑部上书只恢复了一个谏议大夫的虚职,韦坚对李林甫的恨意也是越来越大。
李倓回到长安则一门心思准备他自己和杨悦的婚事。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八月初八。李倓和杨悦大婚,李隆基竟然也破天荒的从华清池赶了回来。
不过过了几天,李倓就明白李隆基为什么回来了。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八月十七,也就是李倓和杨悦大婚一周以后。李隆基册封杨太真为贵妃,也就是历史上的杨贵妃。李隆基追赠杨贵妃过世的父亲杨玄琰为兵部尚书,赠其叔父杨玄珪为光禄司卿,堂兄杨铦为殿中少监,李隆基又将自己女儿太华公主嫁给杨玄珪之子杨锜(qi),赠杨锜驸马都尉。
至于杨氏三姐妹则在靠近兴庆宫的宣阳坊赐豪宅,整个杨氏因杨玉环而荣贵之极,人人侧目。杨氏众人的荣贵传到了杨玉环的老家蜀中,从而引出了杨贵妃的另外一个堂兄杨钊,也就是杨国忠,千里迢迢从蜀中赶往长安以求荣华富贵。
长安歌舞升平,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石堡城,大唐和吐蕃却战火连天。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九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为了向李隆基邀功,在一切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率兵与吐蕃在石堡城展开大战,此战唐军损失严重,副将褚琍战死。
战事结束后,皇甫惟明回长安“献俘”、邀功,又引出了另外一场权利争斗。
写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疑惑战败了怎么会献俘,其实这个事在古代很正常,为了军功抓普通老百姓冒充军功的人多了去了。古代军队根本没有什么职业军人,很多时候都是战时是兵,闲时是农,士兵和农民根本就没法区别。
所谓的职业军人也不是没有但是很少,职业军人就是所谓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