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最烦的就是大臣低头不语,脸色微微一变直接点名吉温
“吉温!你说!”
吉温吓了一跳连忙出列双腿一哆嗦就跪在了地上,头贴地屁股朝天说道:“微臣不知!”
李隆基一听瞬间脸阴了下来然后点名罗希奭。
“罗希奭!你说!”
罗希奭慌慌张张挨着吉温跪倒在地颤颤巍巍地说道:“臣愚钝!一切有陛下圣裁!”
李隆基彻底火了拍着龙案说道:“圣裁!圣裁!什么事都让朕处理要你们何用?来人把这两个蠢货乱拉出去庭杖,打死为之。”
吉温和罗希奭一听头如捣蒜不停的磕头,并且口中不停的说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说话见大殿之外四五个甲士手持军棍进了大殿,一旁的高力士一看连忙劝阻说道:“陛下息怒!杀了二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有损陛下圣名,请陛下三思啊!”
李隆基其实也是一时冲动,其实他说完就后悔了,还好高力士及时拦住给了李隆基台阶。
李隆基挥了挥手让甲士退了出去,吉温和罗希奭早已经吓得全身发软了。
李隆基稳了稳情绪说道:“只有大将军才是忠臣啊!”
大殿再一次安静下来,李隆基看了看众人发现已经没有人可以问了,李林甫和李适之本来是执法者,现在到好都成了犯罪嫌疑人,总不能让他们两个出来说吧,这不是闹笑话吗?
就在李隆基扶着额头想着如何收场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大殿上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话要说!”
李隆基抬头一看说话的竟然是李倓,心里本来一阵惊喜瞬间又凉了半截。但是又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先听听李倓说什么。
李隆基不紧不慢的说道:“倓儿!你想说什么?”
李倓躬身一礼说道:“陛下!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
“哦?是吗?”李隆基疑惑的问道。
李倓说道:“陛下!律法以立,有人犯法自然需要依法追究,不然律法将形同虚设,同时也无法震慑群臣;但是众臣呕心沥血为国操劳也是事实,所以臣认为对众臣依法惩处,然后陛下出面特赦,这样以来及维护了律法威严,同时也彰显了陛下的仁慈之心,这样天下人就不会说律法有失公允,而群臣也会感念陛下大恩,最重要的是为我大唐积福。”
其实这事根本就不复杂,只是双方只不过骑虎难下而已。
李倓这个中间人在中间这么一搅和大家都好了。李林甫获得了削弱打压李适之的目的,李适之把李林甫拖下水出了一口气恶气又保住自己和兵部官员,李隆基同样也获得了群臣的感恩效忠之心。
皇帝特赦这东西自古有之,特赦不仅针对特权阶级也针对底层百姓,古代有很多皇帝都有大赦天下的行为,很多底层百姓因为赶上皇帝大赦天下而活命,赶不上只能说你命不好,所以大赦天下是一种针对所有阶层的相对公平的帝王行为。
因此皇帝大赦天下不会引起各阶层的抵触。当然了你如果一脖子犟筋,非的说皇帝大赦天下天下不合理只能说你不是人类。
最近美国总统拜登好像就用了总统的特赦权利免了自己儿子的罪。
李隆基双眼放光看着李倓忍不住说道:“彩!”
大殿之上的众人也纷纷表示赞同,同时各种各样的目光投向了李倓。
李隆基回了内殿就对高力士说道:“力士!我现在终于肯定你调查的结果了,看来上次和亲的事十有八九就是是建宁的手笔。”
高力士一听瞬间有些担心起来说道:“建宁郡王不过是小孩子性情,可能是一时顽劣。”
李隆基听高力士说完会心一笑说道:“你个老东西!你想多了!朕高兴还来不及呢!”
高力士愣了一下随后说道:“老奴惭愧!”
李隆基也不在意沉思了一下说道:“力士你觉得朕是否需要给他安排点事做呢?”
高力士一听想了想说道:“陛下!建宁郡王还小,能力有但是心性未必成熟,给他重任未必是好事,以老奴的意思还是等等为好,或者实在不行就将其外放历练,历练好了再招回来委以重任,他如果待在长安未必是好事。”
李隆基听高力士说完沉思了起来,过了一会说道:“嗯!你说的很对,不过朕还是想单独和他聊聊,你派人去传个话,杨太真想去华清池小住一段,朕要陪他一起去,让他们一起陪同。”
高力士一听本想陛下不是每年十月才去华清池吗?但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老奴遵命!”
李倓刚到家屁股还没碰到凳子李隆基的旨意就到了。
传旨的就一个小宦官,并且还是李隆基的口谕。
李倓接了口谕就有些迷糊了,他不明白李隆基和杨太真去幽会为什么要让自己和杨悦陪同。
说真的李倓根本不想去华清池,因为华清池位于骊山,距离长安有六十多里多里,大热天的这样折腾李倓是一点都不愿意,但是君命难违,李倓只能接旨。
这种事对于别人来可能是一种恩宠,但是对于一直想保持低调的李倓来说一点都不喜欢。
李倓送走传话的小宦官以后对着自己的嘴巴就是一巴掌,都怨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让你旁听你就旁听怎么那么多废话呢?现在好像被盯上了。
李倓苦恼但是杨悦却欢天喜地,甚至整个杨府都张灯结彩庆祝,甚至为了杨悦的这次出行根据公主的标准安排了仪仗。
到了出行的日子,当李倓到达长安明德门的时候被眼前的天子仪仗惊呆了。
只见整个南门人头涌动、彩衣飘飘、旗帜遮天蔽日,随行护卫穿的明光铠熠熠生辉晃得人睁不开眼,现在明德门往前看不到队头,向后看不到队尾。
说真的李倓虽然来大唐十几年了,但是一直龟孙在景龙观,天子出行仪仗还是第一次见。
李倓终于明白了当年项羽和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仪仗时为什么会失态了。
天子出行仪仗又称为“卤薄”,其中根据出行的目的和场合,仪仗队的规模、形制、护卫、随员、仪仗、服饰、随行乐队都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出行仪仗有三种规格分别是大驾、法驾和小驾,其随行护卫大驾由公卿引导,大将军随车护卫,法驾由京城长官引导,小驾则由执事尚书一人侍从。
仪仗队不仅用于保护皇帝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通过其规模和形式来彰显皇帝的威严和恩威。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大驾光临一词来迎接上门的客人,因为“大驾”指的就是皇帝。
还有“法架”这个词,因为受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面丁春秋出场的段子“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的影响,以及影视剧邪恶巫师出场用“法架”这个词,所以一直认为“法架”是道士或者和尚出行专用词或者说是一个贬义词,其实用“法架”说明了这个人的野心,同时又有余地,毕竟上面还有个“大驾”。
随行人员很多,天气又热,六十多里的路程竟然磨磨唧唧走了三天,整个出行人员除了李倓一肚子怨气,其他的皇亲贵胄却毫无怨言,因为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陪同皇帝出行的。
到了骊山清华池天已经黑了,李倓脚还没粘地李隆基的口谕又到了,让他带着杨悦立刻去长生殿见驾。
李倓见到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穿了一身常服正和一宫装美人嬉笑,服侍的人只有高力士。
李倓虽然没有见过杨玉环,但是他敢肯定美人绝对是杨玉环,因为能让李隆基大热天,劳师动众跑到骊山的恐怕只有杨玉环了。
李倓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杨玉环,杨玉环确实是个美人,但是也不是说美到让人神魂颠倒的地步。
杨玉环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身高大约165左右,体重可能有140,肌肤白皙,体态丰腴,脸型圆润,看起来温柔多情,确实很符合唐朝人的审美标准。
但是在李倓眼里只有像杨悦这种胸大腰细腿长,看着偏瘦摸起来却肉感十足的女人才是他的审美标准,最主要的是杨悦性格和他的脾胃。
人前大家闺秀,举止得体,人后小家碧玉,婉约可人。床上奔放的像个小野马,下了床温柔的像个小猫咪。
杨玉环能把李隆基迷的神魂颠倒,不可能只是因为杨玉环的外貌,能进皇宫的女人那个不是万中挑一,谁有胆子把一个长的歪果裂枣,长的跟如花的女人献送进宫里,那他是活腻歪了。
其实从李隆基所有喜欢的女人也可以看出,李隆基喜欢杨玉环很多原因是志趣相投。
譬如赵丽妃是个舞姬,武惠妃弹的一手好琵琶,而杨玉环是个音乐家、舞蹈家。
李隆基虽然是个帝王,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个音乐家。帝王虽然富有四海但是也是孤独的,他能够遇到一个和他共鸣的女人他肯定是魂不守舍。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李瑁娶妻李隆基不可能不见自己儿媳的,当时李隆基也没表现出对杨玉环的痴迷。直到两年以后武惠妃死了,李隆基郁郁寡欢,后宫数千人,无可意者。又过了三年李隆基才看上杨玉环。
根据野史所述高力士看透了李隆基的心思,并且他也知道杨玉环懂音律、善舞。高力士为了他的好基友李隆基,于是就安排杨玉环进宫给李隆基献舞。
只能说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杨玉环不愧是音乐家、舞蹈家,她第一次听《霓裳羽衣曲》竟然闻曲而舞,而李隆基也彻底被杨玉环的舞姿给迷住了,只恨自己咋没有早点发现杨玉环是自己的知音,要不然那里轮到自己的儿子捷足先登。
从此李隆基就得了相思病,然后不顾伦理也要把杨玉环搞到手探讨人生。
李倓和杨悦给李隆基行了礼,李隆基哈哈一笑说道:“免礼!快见过杨太真!”
李倓和杨悦又对着杨玉环行了礼,杨玉环连忙起身,微声细语说道:“都是自家人何必拘礼呢!坐下说话!”
李倓和杨悦连忙说道:“谢杨太真!”
李倓和杨悦走到旁边的一个桌案挨着坐了下来。
待李倓和杨悦坐定,杨玉环就仔细打量了一下二人,随后“啊”的惊叫了一声。李隆基一听连忙问道:“玉环!你怎么了?”
杨玉环回过神微微笑了笑说道:“三郎!玉环没事!只是遇到了一件奇事!”
杨玉环没事李隆基才安心下来问道:“什么奇事?”
杨玉环于是小声对李隆基说道:“我发现建宁郡王相貌和你年轻时的那幅画像太像了!所以刚才吓了一跳!”
李隆基一听瞬间笑了起来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奇事呢,这事我和力士早都发现了!”
李隆基说完摸着下颚的胡须有些宠溺的看着李倓,就好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杨玉环看了看李隆基神情微微笑了笑说道:“三郎!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杨太府家小娘子就觉得特别亲切,就像亲人一样。”
李隆基呵呵一笑说道:“你们本来就是同族呀!你们家祖上是弘农杨氏,杨太府祖上也是弘农杨氏。”
杨玉环一脸吃惊的说道:“原来如此呀!我说呢看着怎么那么亲切呢!三郎!作为族人,我哪里正好有几件女子用的物件我想送给小娘子做贺礼怎么样。”
李隆基一听微微一笑说道:“好!”
李倓听到杨玉环这样说,不得不说就杨玉环这善解人意的性格李隆基如何能不喜欢。
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写了发生在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一则天宝年间趣事:这李隆基喜欢下围棋,于是就经常找人对弈,但是李隆基棋品不太好,就是输不起,输了就开始生气发火。
有一次李隆基和一个李姓的亲王对弈被对方杀的狼狈不堪,李隆基眼看就要输掉棋局,而这时候在一旁观棋的杨玉环看李隆基脸色不好又迟迟不落子,知道李隆基可能就要输了。于是杨玉环就不经意把手里抱着的一个康国进贡的哈巴狗放到了棋盘旁边,这哈巴狗没了束缚就一下子窜到了棋盘上,然后把棋盘上的棋子弄的乱七八糟。
杨悦脑瓜子也机灵,一听连忙起身说道:“杨悦谢杨太真!”
杨玉环走到杨悦身边拉住了杨悦的手笑道道:“不用客气!我也就比你年长几岁!你叫我阿姐就可以了!”
在场的所有人对于杨玉环的话并没有多大反应。
但是李倓却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脑子瞬间嗡嗡的,心道:我日你大爷的,我这以后到底是喊李隆基爷爷还是喊哥呀?
这事以现代人的立场确实理解不了,但是在古代儿子都可以娶自己后妈,做爹的娶自己的儿媳妇都是常事,历史上爷孙娶姐妹的事都有很多。
所以我们看待历史事件不应该以现在的视角去评判古人的对与错,正确的认知是把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去分析判断,这样才会客观公正。
李隆基看杨玉环和杨悦离开于是对高力士说道:“力士!你跟着去看看如果东西太多你帮着拿一下。”
高力士瞬间明白于是说道:“老奴遵命!”
李隆基等高力士离开后说道:“倓儿!殿内太闷了!你陪我出去走走。”
李倓连忙起身说道:“臣遵命!”
李隆基微微笑了笑说道:“以后我们两个没有外人的时候只论爷孙!不论君臣!”
李倓一听大喜,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他不明白李隆基为什么会这样,自己也没做什么很特别的事啊,这惊喜来的太突然了。
“孙儿知道了!”
李隆基前面走李倓就后面跟着,当李隆基到了大殿门槛的时候李倓追了两步,然后伸手扶着李隆基过了门槛。
不知道李倓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李隆基这个满头白发的帝王一瞬间有一种由心而发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