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何大清这个问题,阎埠贵先是张望了一下四周,随后压低着声音道:“你走后不久,附近就传出了刘桂芳得了妇科病,这辈子都生不了的消息。”

“具体真假当时我们谁都不清楚。”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老易家都没孩子,消息应该是真的。”

刘桂芳就是易中海的妻子。

大概率是易中海自己生不了。

不然刘桂芳早就被易中海休了。

何大清心中暗自吐槽,脸上却露出惋惜的神情:“你说这老易赚了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没人帮着花。”

可不是嘛,阎埠贵暗自心疼,易中海的钱要是能给他多好啊。

他家有四个呢。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老阎,你继续说。”拍了拍阎埠贵示意他别停。

“中院除了贾家跟易家也没啥好说的,大部分都是你走后才搬过来的。”

“至于你家里嘛。”

阎埠贵语气变得有些阴阳怪气起来:“你家倒是没太大的变化,你走后傻柱带着妹妹生活,现在也已经在轧钢厂站住脚跟了。”

“每个月三十七块五,‘一人’吃饱全家不愁,还时不时的‘接济’街坊四邻呢。”

“谁人遇上了不竖起大拇指称呼一声大傻...大好人。”

“就是年纪不小了,到现在还没个着落呢。”

阎埠贵说完,观察起何大清表情来,他不信以何大清的聪明听不出来他话中的所以然来。

只是何大清一点反应都没有,似乎是听到一个不相关的人的消息一样。

气氛沉寂了一会,阎埠贵接着说起后院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无非就是许家许富贵为了许大茂结婚搬走,其余几家除了年纪有变化外,都跟何大清在的时候差不多。

事情说完后,阎埠贵看着沉默不语的何大清开口道:“老何,你看你离开了这么多年,现在回来,是不是应该在大院里摆上几桌,街坊四邻们重新认识认识?”

何大清瞥了他一眼,嚣张道:“让他们来认识我就行了,什么档次,让我来认识他们。”

说完,不顾阎埠贵的神情,直接抬脚离开。

看着何大清离去的背影,阎埠贵唾弃起来:“还以为现在还是当年你老大的日子了,我呸。”

当初的95号大院,何大清是当之无愧的一霸。

有着一手好厨艺,结识了不少的三教九流,再加上本身脾气暴躁,打架也厉害,四合院内无人敢惹他。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何大清依旧是那个何大清,一点改变都没。

也不是一点没改变。

变得年轻,似乎也更加强壮,感觉更不好惹了。

“这下子可有好戏看了。”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从屋内搬张椅子坐在门口,静静地等待傻柱他们回来。

另一边。

何大清跨过垂花门进到了中院内。

95号大院是一座三进四合院,第一进院子是外院,在以前一般用于迎来送往、招待客人。

阎埠贵等一行人就是住在外院。

二进以后才是内宅,是日常起居的地方。

而“二门”,就是进入第二进四合院的院门,因为门上房檐两端,有两根垂莲柱,所以“二门”也被叫做垂花门。

在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家中长辈、高堂、宾客居住。

何家在四合院有两间房,一间就是这正院的正房,也是四合院面积最大的一间房,由三间房左右的面积组成。

另有一间东耳房,以前大户人家的厨房。

何家在四合院中还有一个地窖,位于连接正房和厢房过道的抄手游廊旁边。

走向正房,何大清瞥了一眼西厢房的方面,看到一名留着短发,身材矮胖,面容有些刻薄的大妈正坐在门口纳鞋底,身旁还有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拿着纳好的鞋笑嘻嘻的玩着。

“老嫂子,好久不见了,身体咋样了。”

何大清朝着贾张氏打了声招呼。

在他记忆中,贾张氏倒是没有同人小说中每天撒泼。

当初老贾还在的时候,贾张氏也像如今的秦淮茹一样,是照顾好家里的一把手,洗衣做饭样样都包揽在身上。

等到老贾死了之后,贾张氏当时也就闹了一次,那是贾家老家人想要来霸占老贾的房子还有钱财。

当时的贾家只剩下贾张氏跟贾东旭这一对孤儿寡母,贾张氏不闹起来,也许两母子早就死了。

电视剧里面贾张氏总共也就撒泼过一次,就是秦淮茹打算嫁给傻柱的那一回。

撒泼过后还在家里摆灵堂,威胁秦淮茹不得改嫁这件事做的确实畜生。

但这也是逼不得已。

贾张氏名义上是秦淮茹的婆婆,可贾东旭死后,秦淮茹完全有理由不赡养她。

一旦秦淮茹跟傻柱结婚,三个孩子还好说,毕竟是秦淮茹亲生的,可她贾张氏怎么样。

她一旦离开了秦淮茹的赡养,恐怕不用多久就得死,她这时候已经是被逼上悬崖了,没有回头路,只能撒泼闹起来。

贾家门口,正在纳鞋底的贾张氏听到声音后抬起头。

眯着眼细细的打量了一会后,惊呼起来:“你是何大清?”

何大清笑着点点头:“老嫂子,还是你眼神好,刚刚阎算盘就认不出我来。”

贾张氏不理会何大清的夸张,而是好奇问起来:“你这跑了十多年还回来干嘛,怎么外面那个小寡妇年老色衰你看不上了?”

何大清顺势答道:“还是老嫂子你了解我。”

随即也不理会贾张氏鄙视的翻白眼,看向小槐花问道:“这就是东旭的遗腹子?”

贾张氏听到这话,眼神一下子变得伤感起来,摸了摸小槐花的头道:“是啊,东旭是个没福的人,死了没多久,定量就恢复正常,要是再坚持坚持,说不定也不会因失神在厂里出了事故。”

何大清也叹了口气。

那几年贾家最大的问题是只有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那一丁点定量想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根本就不现实,至于小说中的捐款,也不现实,毕竟那几年有钱想要买到高价粮食都难。

至于捐粮就更加不现实了,大家都守着那点粮食活着,你要夺走别人的生机,那谁不拼命。

偶尔帮一点应该有,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