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哎!天道推着你发展 > 第10章 二皇子的帝位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少曦站在西北的大地上,目光坚定地望向东北方,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结束乱世、重建太平的重任。随着一声令下,他率领着精锐之师,从西北边境踏上了向东北的漫长征程,这一路,是平定四方的征途,更是凝聚民心的伟大跋涉。

吕少曦的军队犹如一条钢铁洪流,在广袤的大地上滚滚前行。士兵们身着整齐的铠甲,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鼓点之上。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绣着的“吕”字,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在乱世中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当军队行至西北的一座小城时,前方传来消息,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起义军驻扎在此。吕少曦听闻后,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他端坐在营帐之中,神色沉稳,目光扫视着众人,缓缓说道:“诸位,前方这支起义军,我们需谨慎对待。若能招降,不仅能壮大我们的力量,还能减少伤亡和战火对百姓的伤害。但倘若他们执意顽抗,我们也绝不退缩。”

一位年轻的将领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将军,我们兵强马壮,何惧他们?直接攻进去便是!”

吕少曦微微摇头,微笑着说道:“战争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我们的目标是拯救天下苍生,结束乱世。能不动刀兵,便尽量不动。”

于是,吕少曦派出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起义军营地劝降。使者来到起义军的营帐前,表明了来意。起义军的首领们围坐在一起,神色各异,有的面露犹豫,有的则充满警惕。

“你们说,这吕少曦是真心接纳我们,还是另有图谋?”一位首领皱着眉头问道。

“我看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或许真的是为了天下百姓。”另一位首领沉思着说道。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使者耐心地向他们讲述了吕少曦的志向和理念,以及他在南方的种种善政。起义军的首领们听后,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最终,他们决定率领部队投诚。

当起义军的首领们来到吕少曦的营帐前,吕少曦亲自出门迎接。他微笑着握住首领们的手,说道:“诸位能识大体,顾大局,少曦深感欣慰。从今往后,我们便是一家人,共同为了天下太平而努力!”

起义军的将士们看到吕少曦如此宽厚仁义,心中都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誓死追随吕少曦。就这样,吕少曦不费一兵一卒,收编了这支起义军,军队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

然而,并非所有的势力都愿意归顺。在继续向东北推进的过程中,吕少曦的军队遇到了一支负隅顽抗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占据着一座坚固的城池,城墙上布满了弓箭手和投石机,防守十分严密。

吕少曦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来到城下,亲自观察敌情。他看到城墙上的士兵们严阵以待,眼中充满了警惕和敌意。吕少曦深知,强攻这座城池,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伤亡,无论是自己的士兵,还是城中的百姓。

“将军,我们是否要立即攻城?”一位将领在一旁问道。

吕少曦沉思片刻,说道:“先不要轻举妄动。我们先派人去打探城中的虚实,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办法。”

于是,吕少曦派出了情报人员,混入城中。这些情报人员乔装打扮,与城中的百姓打成一片,很快便收集到了重要的情报。原来,城中的百姓对这支武装力量的残暴统治早已不满,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吕少曦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有了主意。他让人在城外张贴告示,向城中百姓表明自己的来意,承诺只要他们配合,推翻了这股残暴势力,便会给他们带来安宁和幸福。城中的百姓看到告示后,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们纷纷秘密与吕少曦的军队取得联系,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城中的百姓按照事先的约定,打开了城门。吕少曦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城中,迅速控制了局势。那股顽抗的武装力量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一举歼灭。

吕少曦的军队进城后,严格遵守军纪,没有对百姓进行任何骚扰。士兵们在城中巡逻,维护秩序,帮助百姓修缮房屋,救治伤员。百姓们看到吕少曦的军队如此仁义,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拥护。

“将军,多亏了你们,我们才摆脱了这残暴的统治。”一位老者眼含热泪,来到吕少曦面前,激动地说道。

吕少曦微笑着安慰老者:“老人家,这是我们共同的功劳。以后,你们再也不会受到欺压了。”

随着军队的不断推进,吕少曦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百姓们口口相传,称赞他是一位仁义之师的统帅,是能够拯救天下苍生的英雄。每到一处,都有百姓自发地前来迎接他们,为他们提供食物和水,甚至主动加入军队,希望能为结束乱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一次军队休整期间,士兵们在城外的一片空地上安营扎寨。他们没有像其他军队那样,随意征用百姓的房屋和土地,而是自己搭建帐篷,生火做饭。百姓们看到这一幕,心中十分感动。他们纷纷拿出自家的蔬菜和粮食,送到军营中。

“将军,你们为了我们四处征战,这些东西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一定要收下。”一位年轻的妇女,抱着一筐蔬菜,来到吕少曦面前,真诚地说道。

吕少曦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他对妇女说道:“大嫂,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我们是为百姓而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若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们。”

在军队攻城略地的过程中,百姓们还经常偷偷地为他们提供情报。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和敌人的情况,这些情报为吕少曦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一次,在攻打一座重镇时,百姓们告诉吕少曦,城中的水源在城西,若能切断水源,敌军必然不战自乱。吕少曦听取了百姓的建议,派兵切断了水源,果然,城中的敌军很快便陷入了混乱。吕少曦趁机发动进攻,一举攻克了这座重镇。

吕少曦的军队从西北一路向东北横推,凭借着严明的军纪、卓越的战略和百姓的支持,势如破竹。他们收编起义军,攻克顽抗之敌,每一场胜利都让他们离结束乱世的目标更近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吕少曦不仅赢得了土地和军队,更赢得了天下百姓的心。

随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平定,吕少曦站在一座高山之巅,俯瞰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百姓们的期待也没有落空。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太平盛世即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坚持和百姓的支持。

“将军,我们终于快要实现天下太平的梦想了!”一位将领来到吕少曦身边,兴奋地说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啊,这一路虽然艰辛,但我们做到了。这是我们全体将士的功劳,更是天下百姓的功劳。”

在阳光的照耀下,吕少曦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就像一位巨人,肩负着天下苍生的希望,引领着这个国家走向新的辉煌。而他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土地上世代流传,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

金乌初升,晨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洒落在巍峨庄严的皇宫。太和殿内,雕梁画栋,龙椅之上,新登基不久的皇帝,曾经的二皇子,正襟危坐。

他身着华丽龙袍,袍上金线绣就的五爪金龙张牙舞爪,仿佛在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冠之下,那张年轻的脸庞本应洋溢着君临天下的意气风发,此刻却被焦虑与愤怒扭曲。

早朝之上,大臣们按品阶依次站立,殿内气氛凝重。一位年迈的大臣,身着绯色朝服,手持笏板,颤颤巍巍地迈出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惶恐与无奈:“陛下,大事不好!吕少曦率领的军队一路北上,如今已打下了大半北方土地,所到之处,我军望风披靡,城池接连失守……”

“砰!”话还未说完,新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噌”地站起身来,双眼圆睁,怒目而视,原本白皙的面庞涨得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宛如一条条扭曲的小蛇。

“荒谬!朕才登基多久,他吕少曦竟敢如此放肆!”新皇帝咆哮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惊得殿内的太监宫女们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双手紧紧握拳,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朕的江山,岂容他这等草寇肆意践踏!诸位爱卿,难道就没有良策应对吗?”新皇帝的目光如利刃般扫过群臣,群臣们却纷纷低下头,无人敢与他对视。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一位宰相模样的大臣赶忙上前,弓着身子,声音中满是惶恐,“吕少曦此人,素有谋略,其军队纪律严明,又得百姓拥护,一时之间,的确难以抗衡。”

“难以抗衡?”新皇帝怒极反笑,笑声中却充满了寒意,“你们平日里拿着朝廷俸禄,关键时刻却告诉我难以抗衡?朕养你们何用!”

另一位武将壮着胆子站出来:“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征,与吕少曦决一死战!”

新皇帝瞥了他一眼,冷哼一声:“就凭你?之前那些出征的将领,哪个不是信誓旦旦,结果呢?还不是丢城失地,狼狈逃窜!”武将被说得满脸通红,羞愧地退了回去。

新皇帝在龙椅前烦躁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仿佛要将这太和殿的地砖踩碎。“朕绝不允许吕少曦继续嚣张下去,必须尽快想出对策,否则,朕这皇位,还如何坐得安稳!”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这时,一位谋士模样的大臣上前,犹豫着说:“陛下,如今之计,或许可先派人去与吕少曦谈判,拖延时间,同时整顿军备,招募新兵,积蓄力量,再图反击。”

“谈判?”新皇帝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与那逆贼谈判,岂不是示弱于天下?朕不甘心!”

大臣连忙解释:“陛下,此乃权宜之计。待我军实力恢复,再一举将其歼灭,方为上策。”

新皇帝沉默片刻,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如今朝廷军队士气低落,确实难以与吕少曦正面抗衡。许久,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也罢,就依你所言。不过,这谈判之人,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让吕少曦小瞧了朕!”

大殿内再次陷入沉默,只有新皇帝沉重的呼吸声。他望着殿外那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吕少曦,你给朕等着,朕定要让你为今日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多年以前的京城,在那威严庄重、红墙黄瓦的皇宫深处,年幼的二皇子正于御花园的亭台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君贤讲学。彼时,日光透过繁茂枝叶,洒下斑驳光影,与四周的鸟语花香交织,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可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却承载着二皇子对知识的如饥似渴,以及君贤对他的悉心栽培。

君贤一袭素色长袍,衣袂随风轻扬,周身散发着儒雅的气质。他手持书卷,声音温和却有力,缓缓为二皇子讲述着历史的兴衰、治国的方略。二皇子端坐在石凳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君贤,眼神中满是好奇与专注,时不时提出一些稚嫩却又颇具思考性的问题。

“先生,上古时期那些王为何失去天下?”二皇子眨着明亮的眼睛问道。

君贤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赞许:“帝王骄奢淫逸,不顾百姓死活,重用奸臣,疏远忠良,失了民心,自然失去了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二皇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这些话铭记于心。在与君贤相处的日子里,他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在君贤的引导下,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君贤逐渐发现,二皇子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兴趣。一次,君贤在讲解兵法时,二皇子听得格外入神,对于各种战术和战略的理解,竟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先生,我觉得这奇袭之法,关键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若是能巧妙利用地形和敌军的弱点,必定能事半功倍。”二皇子兴奋地说道。

君贤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深知,一个能对兵法有如此深刻理解的孩子,将来在军事上必定大有可为。于是,在与老皇帝交谈时,君贤毫不吝啬地透露了自己的发现。

“陛下,二皇子天赋异禀,尤其在军事方面,有着极高的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我朝的栋梁之才。”君贤恭敬地说道。

老皇帝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虑:“皇子应以治国理政为首要,军事之事,恐会让他沾染过多戾气。”

君贤连忙解释:“陛下,如今天下虽安,但边疆仍有忧患。若皇子能深谙军事,不仅能保家卫国,还能更好地理解民生疾苦,对治国理政也大有裨益。”

老皇帝沉思良久,最终点了点头:“既然先生如此看好,那便依先生所言,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去军中历练一番。”

时光匆匆,二皇子逐渐长大成人。他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按照老皇帝的旨意,他踏入了军营,开始了漫长的历练之旅。

初入军营,二皇子没有丝毫的架子,他与士兵们同吃同住,一同训练,一同吃苦。士兵们一开始对这位皇子心存疑虑,认为他不过是来走个过场。但很快,他们就被二皇子的真诚和努力所打动。

在训练场上,二皇子总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他刻苦练习骑射、剑术和兵法,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他的箭术精准,常常能射中靶心;他的剑术凌厉,在与士兵们的切磋中,往往能脱颖而出。

“二皇子,您这箭术,怕是比我们这些老兵还要厉害啊!”一位士兵由衷地赞叹道。

二皇子微笑着摆摆手:“我还差得远呢。你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是真正的英雄。我要向你们学习的,还有很多。”

在一次边疆战事中,二皇子迎来了真正的考验。敌军来势汹汹,边关告急。二皇子主动请缨,跟随大军出征。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二皇子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冲锋在前,手中长枪挥舞,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令敌军闻风丧胆。

“将士们,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杀!”二皇子的声音响彻战场,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二皇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巧妙地运用战术,带领士兵们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他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哪里有危险,他就冲向哪里。在一次敌军的突袭中,二皇子为了保护一名受伤的士兵,手臂被敌军的利刃划伤,但他却毫不在意,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战斗。

“二皇子,您受伤了,先退下吧!”一名士兵焦急地喊道。

二皇子咬咬牙:“不,我要和大家一起战斗,直到胜利!”

经过数日的激战,他们终于成功击退了敌军,守住了边关。这场战斗的胜利,让二皇子在军中声名鹊起。士兵们对他的敬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誓死追随二皇子。

“二皇子,您就是我们的战神!有您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士兵们激动地说道。

此后,二皇子又多次参与军事行动,每一次都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他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君贤的教导和培养。

“先生,若不是您当初的引导和推荐,我也不会有今天。”二皇子在回到京城后,亲自拜访君贤,感激地说道。

君贤微笑着:“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有天赋,又肯吃苦,将来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二皇子从军中荣耀而归,迈进皇宫的那一刻,周遭的氛围悄然生变。曾经熟悉的宫墙,如今满是暗流涌动的气息,他深知,自己已置身于权力漩涡的中心,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权夺势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还未等他在自己的宫殿中稍作歇息,大皇子便派来了使者。使者身着华丽的服饰,神色间却带着几分傲慢,高声宣读大皇子的邀请,邀二皇子前往他的宫殿一叙。二皇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心中明白,这所谓的“叙旧”,不过是一场权力试探的开场戏。

踏入大皇子的宫殿,奢华的装饰映入眼帘,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大皇子端坐在主位上,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起身相迎:“二弟,你此次从军中归来,可真是威风凛凛啊,为我皇室增添了不少光彩。”

二皇子微微欠身,恭敬回应:“大哥过奖了,为皇室效力,是我分内之事。倒是大哥,在朝中想必也运筹帷幄,为父皇分忧不少吧。”话里话外,绵里藏针,表面的寒暄下,是权力角逐的试探。

两人分宾主落座,宫女奉上香茗。大皇子轻轻抿了一口,漫不经心地说道:“如今朝堂局势微妙,父皇年事渐高,日后这江山社稷,还得靠我们兄弟齐心协力。二弟,你在军中威望颇高,不如我们携手,共同为这天下谋划?”

二皇子心中冷笑,他岂会不知大皇子的算盘,所谓携手,不过是想将他纳入麾下,为自己争夺皇位铺路。“大哥所言极是,只是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还需从长计议。”二皇子不卑不亢地回应,巧妙避开了大皇子的拉拢。

从大皇子宫殿出来后,二皇子并未回自己的住处,而是转身前往了五皇子的宫殿。五皇子生性怯懦,在朝中本无太大势力,但他手中却掌控着一部分皇室的隐秘产业,经济实力不容小觑。

见到二皇子来访,五皇子显得有些紧张,连忙起身迎接:“二哥,您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二皇子微笑着安抚道:“五弟,别紧张。我不过是想来和你聊聊家常,许久未见,怪想念的。”一番寒暄后,二皇子话锋一转,“五弟,如今朝堂局势变幻莫测,你我兄弟更应相互扶持。听闻你在产业经营上颇有心得,日后若有需要,还望你能多多相助。”

五皇子面露犹豫之色,他自然明白二皇子的意思,但又担心卷入这场权力争斗之中。二皇子见状,继续说道:“五弟放心,我并非要你为难。只是若我们兄弟团结一心,日后这天下,也能让你我施展抱负,保你富贵无忧。”

在二皇子的软硬兼施下,五皇子最终点了点头,答应在经济上给予一定支持。离开五皇子宫殿时,二皇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光芒。

然而,争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三皇子联合朝中几位重臣,在朝堂上对二皇子发难。他们指责二皇子在军中结党营私,妄图掌控军权,对皇室构成威胁。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三皇子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父皇,二皇子在军中威望过高,如今又频繁与各位皇子往来,臣担忧他有不轨之心。”

二皇子心中恼怒,但脸上却不动声色,他上前一步,恭敬说道:“父皇,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在军中,不过是为了保家卫国,尽臣子本分。与各位皇子往来,也只是兄弟间的情谊。三皇子此言,实在是让臣寒心。”

老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皱,他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皇子们,心中满是无奈。“此事暂且搁置,日后再议。诸位爱卿,还是先商议一下边疆战事吧。”老皇帝的一句话,暂时平息了这场风波。

回到宫殿后,二皇子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场争权夺势之战,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充满了荆棘与挑战。但他毫不退缩,凭借着在军中积累的威望和智慧,他决心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杀出一条血路,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