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 第68章 美人,很忐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今日去了先农坛,劝课农桑,等他回来,我们就向他提这件事。”

蒋太后缓缓说道。

“好的,姐姐,今晚可否让我娘家侄女去侍寝?”张太后心中一喜,道。

为了和少年天子更加亲近。

半个月前,她就已经将娘家最漂亮的侄女张琳玮接到了宫中。

张琳玮籍贯北直隶,沧县人。

“妹妹,皇儿天天临幸,恐身体不支啊,他才十六岁……”蒋太后有些担心。

话音一落,张太后便笑着对蒋太后低声道:

“姐姐,陛下可生龙活虎着,昨夜,他叫了三个宫女……”

听完后,蒋太后脸上露出自豪之色!

此刻,在慈宁宫的花园里。

张琳玮正在赏花。

她身着鹅黄衣衫,搭配浅粉罗裙。

身形高挑,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

鹅蛋脸圆润可爱,肌肤细腻如羊脂玉,淡淡的粉晕。

弯眉似柳叶,眼眸明亮,唇若樱桃。

年方虽二八,却已长开。

宽大的罗衣都挡不住丰霸。

在进宫的这大半月里。

在她姑姑的安排下,曾在远处看过少年天子的风采。

只远远的一眼,张琳玮便忘不了那个唇红齿白的少年皇帝。

春日暖阳。

张琳玮正独自坐在庭院的一角,看着眼前的繁花出神。

脑海里满是对未来宫中生活的憧憬与忐忑。

就在这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

张太后身边的女官江云莲步轻移,笑意盈盈地朝着张琳玮走了过来。

“琳妹妹,一个人在这儿发什么呆呢?在想什么心事?”

江云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春日里的黄莺啼鸣,打破了庭院里的宁静。

张琳玮闻声,连忙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几分羞涩与恭敬,说道:“原来是云姑姑……”

话还没说完,就被江云急忙摆手打断了。

“琳妹妹,可千万别这么叫,‘姑姑’二字我可担待不起。”

“我今年也才22岁,咱俩年纪相仿,以后就以姐妹相称吧。”

江云说着,亲昵地拉住了张琳玮的手。

“好呀,那我以后就叫你云姐姐。”

张琳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甜美的笑容,应道。

眼前的江云,入宫已有八年之久。

容貌秀丽,气质温婉,才情出众,不管是才情还是相貌,按照常理,当个贵妃都绰绰有余。

可偏偏之前的皇帝朱厚照对她毫无感觉,从未让她侍寝。

张太后见她聪慧伶俐,便将她留在自己身边做女官,协助管理后宫大小事务。

江云也因此在宫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各种规矩和门道都了如指掌。

“云姐姐,你特意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张琳玮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江云闻言,轻轻走到一旁的石凳前,姿态优雅地坐下。

目光落在张琳玮那张粉若桃花的脸上,缓缓说道:

“琳妹妹,你也知道,陛下今日去先农坛参加亲耕仪式”

“这一路奔波忙碌,回来之后想必会十分疲惫。”

江云顿了顿,抬眼看向张琳玮,接着说:

“太后心疼陛下,特意安排你今晚去侍寝,好让陛下放松放松。”

“琳妹妹,你明白该怎么做吗?”

“啊,云姐姐,我……我不知道,我有点害怕。”

张琳玮一听这话,脸上瞬间泛起了红晕。

眼中也闪过一丝紧张与不安,有些无助地看着江云。

她入宫才不过半个月,对宫中的许多规矩和侍奉君王的门道还一知半解。

突然被安排去侍寝,心里很是惶恐。

江云看着张琳玮那副惊慌失措的模样。

不禁轻声笑了起来,安慰道:

“琳妹妹,别怕,有姐姐在呢,我这就来教你……”

说着,江云凑近张琳玮,轻声细语地将侍寝的诸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一一说给她听。

张琳玮听得脸蛋愈发通红,低着头,时不时轻轻点头,娇羞不已。

“云姐姐,可是万一陛下不碰我呢?”张琳玮咬了咬下唇,还是忍不住将心中的担忧问了出来。

江云听后,神秘地一笑,又凑到她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这一番话,让张琳玮的脸瞬间红得如同熟透的番茄,连脖子都泛起了红晕。

她轻轻低下头,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又羞又窘。

“琳妹妹,今夜如何服侍陛下,可关乎着你的一生荣辱,千万不要辜负了你姑姑的一番期望啊。”

江云说完,拍了拍张琳玮的肩膀,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便笑着转身离开了。

庭院里,只留下张琳玮一个人,还在回味着江云刚才说的话。

心中既紧张又期待,对即将到来的夜晚充满了未知的忐忑。

随后,几个宫女过来,让张琳玮去香汤沐浴。

随后还要精心梳理发髻,挑选各种丝绸罗裙。

江云回到坤宁宫,向张太后复命。

“但愿琳儿能入了陛下法眼,陛下现在可是老手了,琳儿……”张太后有点担心自己侄女不知如何侍寝。

“太后,奴婢相信琳妹妹能侍候好陛下,她很聪颖的。”江云笑着说道。

“唉,但愿如此吧……”

……

夜幕如墨,缓缓笼罩了紫禁城。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

朱厚熜在用过晚膳后,便坐在宽大的书桌前,专注地批阅着奏折。

眉眼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和睿智。

近来,商业变法的推行成为了朝堂上下关注的焦点。

而漕运的全面放开则是这场变革中的关键一步。

试行一个月后,成果初现,这让朱厚熜深感欣慰。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漕运作为重要的运输和经济命脉,每年所缴纳的税收却始终在70万两银子上下徘徊。

可仅仅这短短一个月的试行,漕运的获得竟一举突破,达到了惊人的110万两!

这一数据在整个内阁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杨廷和、杨一清、刘健、钱有庆这四位内阁重臣,皆是历经数朝、经验丰富的朝堂肱骨。

当他们看到这份统计奏折时,眼中无不闪过震惊与惊喜。

他们从彼此的眼神中,清晰地捕捉到了那团被新政点燃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