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在战场上杀一串鞑靼人头?
可如今却只能留在城中守城,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但军令如山,他们也只能从命。
……
京师,紫禁城巍峨耸立。
奉天门庄重肃穆。
那高大的门楼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凝视着世间的风云变幻。
朱厚照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玉石雕琢而成的桌案之后。
高坐御座上,俯瞰着殿下的文武百官。
此时,御史台御史张钦从队列中快步走出。
先是整了整自己的朝服,而后恭敬地行了一礼,高声禀告道:
“陛下,御史台刚刚收到一则消息。”
“兴王殿下抵达大同的当天,便诛杀了陛下亲自派遣过去的监军谷大用,一同被杀的,还有一千三百多名将士。”
“听闻兴王殿下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杀良冒功,但此事目前还存在诸多疑点。”
张钦微微顿了顿,咽了口唾沫,接着说道:
“如今,整个大同的军政大权,已然全部落入兴王殿下之手。”
这一句话,瞬间激起千层浪。
殿下的百官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闻言,朱厚照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不悦之色,并未当场发作。
张钦所得到的这个消息,是由大同的商人辗转传来的。
毕竟,无论是锦衣卫,还是谷大用带去的手下,几乎都已被朱厚熜控制住了。
他们根本无法将消息传出大同,送达京师。
而王崇古的人,也丝毫没有把消息传回京师的打算。
朱厚照平日里虽然玩心颇重,实则聪慧过人。
他心里清楚,兴王抵达大同后,军政大权旁落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只是,谷大用以及那一千多名将士究竟是如何被杀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核实调查。
谷大用身为八虎之一,一直以来都深得他的信任。
正因如此,他才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只是阴沉着脸,内心很是不爽。
“陛下,皆是风闻言事,并无确凿的实际证据。”
次辅杨一清神色恭敬走出班列,拱手禀道。
“那些奸商或许是为了夸大其词、危言耸听,微臣以为此事还得再仔细查探、多方核实才是。”
话刚落音,御史张钦立刻上前一步,言辞激烈地反驳道:
“杨大人此言差矣,商人们实在没有必要编造这样的谎言。”
“他们与兴王殿下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何苦来哉?”
“依微臣看,肯定是兴王控制住了大同各方面的消息流通,使得真相难以传至京师。”
“陛下,微臣斗胆直言,兴王的种种行径,似乎彰显出他有不臣之心!”
“大同雄关乃是要地,一旦被他牢牢掌控,京师的安危便如同悬于一线,被他拿捏在手中了,还望陛下三思!”
御座上的朱厚照淡眉一皱,旋即摆了摆手,看向张钦,道:
“有些危言耸听了,张爱卿。”
“兴王若真有造反之心,当初便不会前往大同御敌于国门之外。”
“此等诛心之论,往后切莫再多言!”
文武百官俱为一惊!
皇帝这弯,转的有些急啊!
张钦像是被猛地噎住,一时语塞。
他愣在原地片刻,才反应过来,遂退回班列之中。
张钦在整个大明官场,以刚直不阿闻名,是言官里的一股清流。
三年前,朱厚照满心欢喜准备出关去视察宣府,打算好好玩乐一番。
谁料张钦单人独剑,直直地坐在关门之下,放言“敢言开关者,斩!”
硬生生地将朱厚照的计划给拦了下来。
朱厚照无奈之下,也只好打消了出关去玩的念头。
杨一清听到皇帝这般回应,心中也是微微一震。
原本他满心以为皇帝听闻兴王之事,定会大发雷霆,甚至当即就要对兴王下旨问罪。
所以才急匆匆地走出班列谏言。
这并非他和朱厚熜之间存在什么特殊的友谊或者利益勾连。
实际上,他此前从未与朱厚熜谋面。
他只是站在大局的角度,忧心忡忡。
此刻,鞑靼小王子率领着几十万骑兵气势汹汹地南下进犯,边疆局势已然岌岌可危。
倘若这时候大明内部再因兴王之事引发动乱,那大明江山可就真的危在旦夕了。
在杨一清心中,他绝不相信朱厚熜会造反。
毕竟在此之前,若是朱厚熜真有不轨之心,以他当时的实力,整个南方早就落入他的掌控之中了。
老谋深算的杨廷和一直不发一言,暗暗观察着现场所有人的反应。
……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大捷!大捷!!大捷!!!”
凄厉的呼喊声,远远地就穿透了京师的喧嚣。
在城外宽阔的官道上,一名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纵马飞驰而来。
他紧紧地伏在马背上,任由狂风呼啸着掠过脸颊。
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衫,紧紧地贴在他的后背。
可眼神中却透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与急切!
他一边狠狠地用马鞭抽打马背,催赶着坐骑,一边扯着嗓子大喊:
“大捷!大捷!大捷!”
“兴王率一万骑兵,一日转战百里,屠鞑靼拉吉拉部落两万余人!”
官道两旁的百姓先是一脸骇然,呆立当场!
仅仅片刻,反应过来的万千百姓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欢呼声,像是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
“兴王神勇!”
“大明之幸!”
……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响彻整个京师。
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孩子们欢呼雀跃!
年轻的姑娘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为兴王的英勇而赞叹。
整个京师彻底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沉浸在这胜利的喜悦之中。
那名报捷的锦衣卫丝毫没有停歇,策马径直朝着紫禁城奔去。
紫禁城守卫见有一人纵马狂奔而来,迅速上前阻拦,正欲问话。
锦衣卫面色一凛,大声喝道:“八百里加急,大同大捷!阻者,死!”
紫禁城守卫的目光落在那锦衣卫手中用黄绫包裹的奏折上,脸色猛地一变。
急忙侧身让开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