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鬼子的进攻都没有停止过,鬼子的海军陆战队很明显是想要借助自己的优势兵力和武器强行在会议召开前拿下四行仓库,向西方那些列强展示他们灭亡龙国的决心,也想要让国府知道他们的强大。
为此小鬼子不惜让飞机来对四行仓库升起的旗帜发起进攻,以此来泯灭四行仓库战士们心中的信仰。
只是很可惜,小鬼子这个做法失败了,整整四天四夜,鬼子的海军陆战队硬生生没有对四行仓库的守军造成多大的伤害。
反而是他们的部队被四行仓库的守军和林昊的游击队两面夹击死伤惨重。
“八嘎~!八嘎~!海军这群简直就是蠢货~!蠢货~!”
鬼子的司令部内,松井石根愤怒的拍着桌子,四天四晚的战斗,整整一个联队的海军陆战队竟然解决不了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四行仓库,这是耻辱,是奇耻大辱。
这由不得松进石根如此的愤怒,毕竟这个小战斗却是关系着他们日本在西方的颜面,关系着西方国家是否会援助龙国的关键。
现在四行仓库没有被拿下来,还损失了一个多的大队,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在国际社会丢尽了脸面。
更主要的是点燃了龙国民众的抗日热情,让其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这样的后果就是他们想要继续推进战斗将会难上加难,若是操作出现问题还会满盘皆输。
对于这一切,都是怪海军那群蠢货,还说是海军精锐陆战队,竟然在坦克和飞机的加持下四天都无法拿下对面四行仓库,现在会议已经完成,他们也将会是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果然,海军就是一群只知道在帝国的身上舔舐的蛀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苏州河南面,林昊已经带着游击队悄悄地返回,毕竟战斗都打完了,他继续待着会被鬼子包饺子的。
等待鬼子的海军陆战队想要返回来找林昊麻烦的时候,林昊早已经是带着人员成功的蹭着夜色撤离来到了苏州河南面的阵地上面。
“团座~!”
见到林昊率领部队返回,原本负责带着525团的张立宪立马便是迎了上来,发现林昊没有事情张立宪也是大喜过望。
整个525团如今已经基本上在这两个月的血战之中换了一个遍,与其说是525团还不如说原本的士兵已经快要没了。
战斗太过于艰难,就算林昊的武器比鬼子的先进,但在人家重炮和飞机的情况下还是伤亡惨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魔都在海边,北面还是长江,乃是一处冲积平原,本来就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能够保留525团建制还是因为林昊的实力强。
“通知下去,我们随时准备撤退。”
林昊深知魔都如今已难以继续坚守,若再坐等鬼子从南面靠岸,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届时魔都的守军必将被其包围。
如此一来,即便是想撤离也会变得异常艰难。
并且林昊心里很清楚,88师肯定会被安排到最后才撤离,但他对此并不在意。
毕竟,他手中可是掌握着众多火炮和装甲车,就算是垫后也完全不成问题。
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规划好地图,以便于到时候确保部队安全撤离,为后续的战斗保留有生力量。
于是,林昊开始仔细清点全团的人员和装备,以便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前,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的战斗力。
接下来的几天内,鬼子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虎视眈眈。
双方以苏州河为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拉锯战。
拥有火炮优势的鬼子,毫不吝啬地使用火炮对苏州河南岸的国军进行猛烈炮击。
一时间,各个阵地都在鬼子的炮火轰击下,瞬间沦为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
虽然鬼子暂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但炮火声就没有停止过,林昊见状也是没有客气,直接命令炮兵营进行炮火覆盖。
虽然林昊的炮兵营前前后后火炮被毁的七七八八,但还是有着四门山炮,三门克虏伯野炮,三门m1897型野炮,一门榴弹炮和三门120毫米重榴弹炮。
前前后后对地火炮便是高达十几门,此外还有三门四联装20毫米高炮,三门旋风自行高炮和两门88高炮,可以说林昊的一个步兵团火力比一个师的火力还要多,这也是孙某人会惦记的原因,毕竟太豪横了。
更不要说林昊还有几十辆卡车、装甲车以及摩托车,可以说林昊的一个步兵团算得上整个淞沪战区最强步兵团。
此外林昊系统空间内还有大量未曾使用的武器和粮食,以一个步兵团的实力完全能够应对鬼子的一个步兵旅团。
十一月五日,形势急转急下,鬼子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率领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以及国崎支队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等地登陆,企图对龙国各部实行迂回包抄。
整个龙国的精锐基本上都在淞沪,若是被包围并且全歼,那么接下来的战斗都将会是非常的困难。
十月七日,鬼子的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华中派遣军,开始对苏州河南岸的国军开始包抄,在这情况下,第三战区立即下达了 撤退的命令。
“团座,正如您说的,上面要求我们最后撤退,为大部队垫后并且争取时间。”
张立宪话语之中已经尽数是是失望,垫后说白了就是拿来当炮灰的,后面追击的可是二十来万鬼子,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