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元帝北逃,王保保西窜,当徐达率领另一路大军赶到大都时,朱文正已成功占领大都。

燕云十六州,自后晋天福三年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中原大地便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铁骑的铁蹄之下,已经长达416年之久。

如今,汉人军队终于再度踏上这片饱经沧桑、承载无数苦难与希望的土地,这是足以彪炳史册、名垂千古的大功,可灭元的首功却被朱文正抢先一步夺走。

“朱文正!”徐达愤怒地咆哮着,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嫉妒。

朱文正出城迎接徐达:“徐将军,来得正好,大都已被我拿下,我已向四叔报捷,咱们可要尽快肃清幽燕之地啊!”

徐达冷哼一声,别过头去,脸色阴沉得可怕,心中虽然满是不满与怨恨,但他也深知,此刻还不是内讧的时候,大敌当前,应以大局为重。

“哼,希望你往后也能有这般好运气,次次都能抢得头功。”他冷冷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与不屑。

朱文正与徐达兵分两路,如同两把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的利刃,在元军的残余势力中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所到之处,元军纷纷溃败,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捷报如雪片般,一封接着一封,不断传回应天。

应天吴王府内,朱元璋高坐在大殿之上,龙椅威严庄重。他看着一封封送来的捷报,双手微微颤抖,眼眶泛红,激动得站起身来,望向殿外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欣慰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的征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生死考验,如今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梦想照进了现实。

“苍天有眼,我汉人终重掌山河!”他喃喃自语,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力量,泪光在眼眶中闪烁,那是激动与喜悦的泪水。

应天城的王府庭院里,日光透过繁茂枝叶,在青石地面洒下斑驳光影。朱元璋背着手踱步,神色凝重,朱文正跟在身后,心中隐隐猜到这位四叔从前线召回他定有要事。

“正儿啊,”朱元璋突然停下,声音低沉却难掩激动,“如今大局已定,元朝气数已尽,天下大乱许久,百姓渴望太平,咱欲称帝,你觉得如何?”

朱文正闻言,先是一怔,很快便心领神会,单膝跪地,朗声道:“四叔放心,这事就交给侄儿了!您心怀天下,拯救万民于水火,称帝乃众望所归,侄儿定当全力以赴,助您成就大业!”

朱元璋扶起朱文正,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道:“有你相助,咱便放心了。只是此事要办的顺水推舟,不着痕迹,不要让天下百姓觉得咱多想当这个皇帝似的。”

朱文正翻了个白眼,喏喏道:“四叔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行行行,侄儿都懂,保证您既能当婊子,又能立上牌坊。”

朱元璋不语,只是默默弯腰脱下鞋子。

朱文正嘴角抽了抽,隐隐觉得屁股恐怕不妙,一溜烟跑出吴王府。

朱文正招来锦衣亲军毛骧,吩咐道:“给蛛网传令,派人前往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暗中散布谶纬之说,务必让百姓深信,四叔称帝乃是天命所归。记住,此事要做得隐秘,切不可露出破绽。”

在山东的热闹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留着花白胡须的老者,突然站到高处,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诸位乡亲!昨夜我夜观天象,只见紫薇星明亮耀眼,光芒直逼帝星,此乃改朝换代之兆!再看那东方,有五彩祥云汇聚,正对应应天之地。我掐指一算,乃是朱公朱元璋即将登基称帝,这是上天的旨意,天下要迎来太平盛世啦!”

百姓们纷纷停下脚步,围拢过来,交头接耳,眼中满是惊讶与好奇。

与此同时,山西的崇山峻岭间,几个行色匆匆的信使正快马加鞭,将精心编造的谶语传递到各个村落。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如今应天出圣主,洪武定鼎万万年。”

这句谶语随着信使的脚步,在山间回荡,村民们听后,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河北的城镇里,大街小巷都在流传着神秘的童谣。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唱着:“朱天子,坐龙庭,风调雨顺五谷登。驱胡虏,安百姓,大明江山永昌盛。”大人们听着童谣,脸上露出期待的神情,彼此相视点头。

河南的古都开封,说书先生在茶馆里口若悬河:“列位看官,我听闻近日开封府的古井中突然涌出清泉,水中竟浮现出‘朱’字,此乃祥瑞之兆,预示着朱公朱元璋将成为天下共主,这是老天爷都在盼着新朝建立啊!”

茶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开封城。

随着这些谶纬之说在四方流传,百姓们对朱元璋称帝的期待愈发强烈。

很快,又一批万民书如雪花般飞向应天,字里行间满是对朱元璋登基的迫切期盼,不用说,这又是朱文正的手笔。

当这些万民书和各地传来的祥瑞消息呈到朱元璋面前时,他的神色凝重,沉默许久后,缓缓开口:“我不过是为百姓谋福祉,怎敢觊觎帝位?”

大臣们纷纷进谏,李善长言辞恳切:“吴王,如今天象示警,祥瑞频出,百姓拥戴,此乃天命所归,望您顺应时势。”

但朱元璋一脸坚定,不为所动,坚决拒绝。

然而,谶纬之说越传越广,百姓和群臣的劝进热情如熊熊烈火,愈发高涨。

万民书再次如雪片般飞来,各地的祥瑞故事也被传得神乎其神。

朱元璋看着这一切,暗道:狗儿的,正儿这小子可以啊!

但嘴上仍坚持,第二次推辞:“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我何德何能,敢称帝号?”

众人并未放弃,刘伯温上前,神色诚恳:“殿下,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上天的旨意,百姓的心声,您称帝是为了天下长治久安。”

可朱元璋心意已决,再次婉拒,直到第三次劝进,徐达带领大臣们跪地,声泪俱下:“王爷,若您不称帝,天下将再次陷入混乱,百姓又要受苦!如今天命、民心皆在您,万望您应允。”

朱元璋还要假惺惺继续推辞,朱文正低声提醒道:“四叔,已经三辞三让,差不多得了,怎么还演上瘾了!”

听闻这话,望着群臣恳切的面容,朱元璋长叹一声,缓缓点头:“既然诸位如此坚持,为了天下苍生,咱只好勉为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