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我四叔是朱元璋 > 第13章 叔侄奏对 土地新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鄱阳湖一战,陈友谅父子三人悉数伏诛,汉国群龙无首一片大乱。

朱元璋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稍作休整后,便命朱文正、徐达、常遇春兵分三路,顺江而上,进取武昌。

汉国的精兵悍将,大都葬身鄱阳湖,驻防的士卒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加上自家皇帝已死,就更没有什么坚守的意志了。

大军所到之处,敌军莫不望风投降,到十二月中旬,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已经被朱元璋的三路大军瓜分殆尽。

朱文正刚刚卸下戎装,披上一件棉袍,正准备暖和一下,喝杯酒解解乏。

还没等把酒温热,四叔的贴身护卫就前来传旨了,称上位要在汉王宫召见他,他不敢有丝毫怠慢,骑上快马便赶往汉王宫。

陈友谅的汉国首都本是江州,后来在朱元璋的猛烈攻势下,江州直接暴露在敌军兵锋之下,于是他就迁都武昌,建造了这座华丽的汉王宫。

朱文正赶到汉王宫正殿的时候,朱元璋赤着脚蹲在大殿的金砖上,兴致高昂的看着平整铺在地上的巨幅地图。

“四叔,这么凉的天,怎么光着脚就站地上了?快把鞋穿上,冻坏了怎么办?”

朱元璋抬起头来,憨厚的笑了笑道:“哎呀!咱这心里太高兴了,浑身上下兴奋的直燥热。不碍事,你四叔身体好,冻不着。”

朱文正皱了皱眉,捡起地上的鞋子,放在朱元璋脚边:“要么,马上把鞋穿上。要么,我现在就去给四婶写信,我管不了你,有人能管得了!”

朱元璋一听慌了神,结结巴巴道:“你你你……臭小子,你敢?看老子不拿鞋底子把你腚呼烂!”

朱文正蹲在身子,抬起朱元璋的脚,一只一只给他穿上,白了他一眼道:“咋?我还怕这个。我和文忠,从小到大还少挨您的揍了?标弟爽弟那么小,不也没事就吃一顿鞋底板子……”

脑海里的记忆一幕幕浮现,朱元璋夫妇对这个侄子真的是好的没边了,在朱标出世之前,一直拿着他当亲儿子养。

生下朱标后,也没有对他有任何疏远,老朱骨子里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亲情。

这也是为什么朱文正犯了如此大逆不道的罪行,他仍然封了他儿子朱守谦为郡王的原因。

这是除了他的子嗣以外,唯一的王爵,而且这个郡王甚至在很多方面和亲王享受同等待遇,属于半步亲王。

朱文正的关心,让朱元璋心头也是一暖,他一脚踢在朱文正的屁股上,吹胡子瞪眼道:“臭小子,还埋怨起老子了。打你们是为了你们好。”

他走向座椅,大马金刀的坐下,对朱文正道:“老话说了,棍棒之下出孝子!你是咱的亲侄子,老朱家的嫡长孙,你四叔对你期望高着呢!”

朱文正嘿嘿一笑,道:“侄儿清楚着呢?别的不说,就洪都之战,鄱阳湖之战,侄儿表现的怎么样?没给您,没给咱老朱家丢脸吧?”

朱元璋面容严肃,嘴角却勾起一丝笑意,从案几上拿起一封公文,漫不经心道:“还凑合吧,不许骄傲!”

他抬眼看了得意洋洋的朱文正,开口道:“正儿,知道这次叫你来干什么吗?”

朱文正一脸茫然,摇摇头道:“侄儿不知,四叔有事但请吩咐!”

朱元璋从案几上抄起一个黄布卷轴,扔到朱文正面前,朱文正缓缓展开卷轴,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道:“四叔,这是小明王封您为吴王的诏书?”

“咱千里迢迢从元军手里把他救出来,供他吃供他喝,他就上下嘴皮一沾封咱个王,那算是便宜他了!”

朱元璋道:“咱打算正月即吴王位,到时候大封群臣!正儿,灭陈友谅之战,你是首功,又是咱的亲侄儿,说吧!你想要什么官位,咱先给你安排!”

朱文正暗道:来了!历史发展大体上还是原来的进程!正月即位,大封群臣,在原本的历史时空,朱文正假客气推掉了朱元璋的封赏。

不得不说,朱文正这事做的是对的,但错就错在他自己推辞了,还对四叔朱元璋有怨言,做出了背叛叔父的大逆不道之举。

朱文正决定,依旧还是这样做,他拱拱手道:“四叔,将来您成就霸业,侄儿何愁不富贵!爵赏先赐给至亲,何以服众?”

朱元璋听闻此言,愣了愣,随后满面笑容:“好!好!正儿长大了懂事了,不枉咱这么多年的培养,等到咱一统天下,这天下都是咱朱家的,你想要什么咱不能给?哈哈哈哈哈……”

他从桌上捡起一本手札,递给朱文正道:“这是参知政事张昶上的札子,是关于吴国土地制度的,善长、伯温都署名附议了,你看一下!”

朱文正打开手札,仔细阅读了一遍,手札内容并不长,主要是沿袭宋元土地赋税制度,按人头收缴丁税,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特许士绅阶层不当差不纳粮。

这是封建王朝常规的操作,但是他明显感觉到四叔似乎对此有些疑虑,甚至是很不满意。

朱文正脑海中灵光一现,他想到了《雍正王朝》,想到了“摊丁入亩”,想到了“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如今正是封建王朝更迭,打烂旧世界,再造新世界的时期。

朱元璋部下,除了部分元朝归降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出身,对官宦特权深恶痛绝,何不趁他们还没享受到特权甜头的时候,直接将这些善政推行下去?

思及此处,朱文正冷哼一声,将手札撕了个粉碎,扬在空中:“岂有此理!这些伪元的旧官僚,还想骑在咱们穷苦人头上作威作福!”

“按人头纳税,凭什么?想当年咱们家十几口人,就半亩地,种地得来的粮食都不够交税的,最后我爷爷、我爹爹、我二叔、三叔辛苦种地一年,却只能活活饿死!”

“士绅不纳粮,凭什么?全村的土地,八成都在官绅手里,他们有这么多地,却不用纳粮,却要盘剥咱们穷苦百姓,老子造反就是要把咱们的土地都抢回来!”

朱文正的话语狠狠撞在朱元璋内心深处,一股酸涩涌上心头,是啊!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会提着脑袋造反?

自己若是得了天下,再继续用这种苛政,那不是忘本了吗?

朱文正朗声道:“四叔,侄儿以为应当在吴国全境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之策!同时打击土豪,均分田地,到时候必然天下归心,东击张士诚,北进中原,所到之处必然箪食壶浆迎接四叔大军!”

朱元璋拍案而起,道:“好!就这么办,你回去拟一道札子,给咱送过来,咱立即在吴国推行土地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