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居然成了资本家 > 第150章 高压训练和三里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错,跟我来。实际上,咱们这儿的精英虽说存在一些扣分项,但基本上不会让你们直观看到其影响。真正的抗压培训,是在经纪人度过三个月新手期,衔接培训的时候就开展。”左晖稳稳地抱起保温壶,迈着沉稳的步伐,率先推开观察室的门走了出去。

田毅和廖威二人紧跟其后,不多时便来到一个房间的里间。只见墙上挂着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抗压特训营”几个大字 。

“新人在三个月的实习期过后,抗压能力已经实现翻倍。这个时候开展高压培训,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新人也不容易离职。”左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日程表递了过去,“你们瞧……”

透过房间的玻璃向内观察,二十名学员正在全情投入“高压话术演练”。编号017的女生被三个教官团团围住,教官们大声呵斥:“你刚害客户损失了五十万!”与此同时,她的耳麦里不断循环播放着楼市暴跌的录音,一旁的心率监测仪上,数值迅速飙升至140。田毅原本在数据分析表上记录的钢笔,突然停住了,左晖专注看着数据曲线图说道:“第三分钟时,她的瞳孔放大了0.3毫米,这是表明她已经触发了心理防御机制。”

在模拟签约室里,六个学员正在“多重施压测试”中艰难挣扎。田毅的目光紧紧盯着7号学员,他注意到这位学员反复地调整着自己的领带。这个细微的动作,在他脑海里的系统微表情分析中,和链家以往的分析结果一致,是决策焦虑的典型表现。

“你们根本就不懂市场!”扮演台商的培训导师突然情绪激动,猛地摔碎了手中的茶杯,滚烫的茶水溅湿了学员王志强的记录本。左晖缓缓凑近单向玻璃,伸出手指着学员,低声说道:“你看这小子,在擦水渍的时候还偷偷看对方的手表,倒是有做局的潜质。”

就在这时,监控屏幕突然闪烁起了红光,原来是4号学员因为连续谈判失误,触发了系统警报。田毅指着波动曲线,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这肾上腺素浓度超标了12%……?”

“这说明他已经破防了……”左晖苦笑着,无奈地按下了呼叫铃。很快,医生提着药箱匆匆冲进房间,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医疗是必不可少的。

田毅轻轻敲了敲玻璃,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老左,你可真把这些人当成小白鼠了啊……”

“可不能这么说,精英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出来的。我可是花了大价钱来做这些培训,他们要么成为有用的人才,要么就只能沦为职场的‘耗材’ 。”左晖一边解释,一边揭开保温杯的盖子,喝了一口热水,“我在国外见过更刺激的培训方式,那里的经纪人要一边挨打,一边计算按揭呢。”

看来,作为商人,田毅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他的心肠还是太软了些。

“晚上我在顺峰安排了饭局,给你接接风,咱们好好喝一杯……”左晖抬手看了看时间,觉得差不多了,晃着手中的车钥匙,热情地邀请道。

“算了,今天心情有些复杂。我这次来北京的时间还长,下次吧。明天我还得去见潘石屹……”田毅婉拒道。

“老潘最近在和美国养老基金接触。”左晖翻开港版的《信报》,只见潘石屹与黑石集团代表的合影占据了半个版面。

田毅的目光微微一缩:“嗯,我了解,潘石屹比较倾向西方那一套。”

“你心里有数就行,我们在国内怎么竞争都没问题,但有些底线,绝对不能触碰……”左晖的话语意味深长。

田毅扫了一眼面前还在亮着红光的监控器,像是在自言自语般感慨道:“所以更要去见啊……”

通过脑海里的系统扫描,田毅知道的比左晖更多。实际上,潘石屹已经开始在境外进行资产换手了,他将名下的全部股份,以馈赠的方式,陆陆续续转让给了妻子张欣。而张欣出生在北京,父母是缅甸华侨,14岁时便随母亲移居香港。那时香港还未回归,97后港人虽拥有中国国籍,但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还享有外籍待遇。

当田毅腕间的百达翡丽5102p星空表指针划过18:45时,链家总部的玻璃幕墙将那一轮夕阳折射成无数细碎的光影。廖威一边扯着领带,一边抱怨的声音还在走廊里回荡,一行人却已站在了长安街那蒸腾的暑气之中。

银泰中心工地塔吊上的探照灯,光芒扫过车窗。田毅突然对张波说道:“张波……去三里屯。”

坐在副驾位置上的廖威,嗅着空气中淡淡的古龙水味道,揶揄道:“我还以为你今天真要拉我回去吃素呢。”

从后视镜里,田毅眯着眼睛,不紧不慢地说道:“在左晖面前,我们得表现得正派些。但昨天休息好了,今天可不能一直这么修身养性。而且有些放纵的场景,不适合在左晖面前展现出来。”

“这里毕竟是他们的地盘,我们去玩,左晖不会不知道吧。”廖威有些担忧地问道。

“知道和亲眼看到,那是两回事……”

当三辆黑色的S600缓缓驶入三里屯时,五彩的霓虹灯光将整条街渲染成了流动的琥珀。田毅身着杰尼亚衬衫,优雅地下了车。

他们选择的酒吧是位于巷尾的“白房子”。从下车的那一刻起,陆虎几人的肌肉就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间酒吧由防空洞改造而成,里面的氛围十分奇特。穿铆钉皮衣的朋克女正专注地往舌钉上穿铁链,而隔壁卡座上,却是几个举着香槟杯,谈笑风生的投行精英。

张波出于职业习惯,一拿到酒水单,就开始对照着核算其中的风险:“这杯1988年的山崎威士忌,溢价率超过了300%。”而廖威早已搂着两个身穿闪片吊带的姑娘,兴高采烈地坐进了卡座的暗区。

深夜的三里屯酒吧街,试镜失败的王鸥踩着八厘米的细高跟,脚步略显疲惫地走向“白房子”酒吧。她脖颈上挂着的施华洛世奇水晶项链,在霓虹灯下折射出一种略显廉价的光芒。这条项链,是她花了半个月商演走秀的辛苦钱买来撑门面的,此刻却被汗水浸湿,紧紧地黏在她的锁骨上。刹那间,南宁潮湿的童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三岁那年,父母离婚后,她常常趴在老屋的木栅栏上,竖起耳朵听着巷子里高跟鞋传来的哒哒声,满心期待那是母亲回心转意的信号。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母亲改嫁后生了妹妹,父亲在她北漂的第二年因肝癌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临终前,父亲紧紧握着她的手,艰难地说道:“别像爸这样活……”

在酒吧后巷的垃圾桶旁,王鸥对着化妆镜认真地补着口红。镜子里映出她眼角那块显眼的淤青——那是在试镜时,醉酒的赞助商突然拉扯她旗袍的开衩处,她出于本能甩了对方一耳光,结果换来的是试镜失败,还被狠狠地打了一拳。

有时候,王鸥也会在心底鄙视自己。毕竟在这个圈子里,从16岁就开始混模特圈的她,太清楚其中的规则了:在南宁走秀,一场只有50元报酬,到了北京,涨到了800元。而现在,自己想要凭借野模的身份转型成为演员,就应该忍受更多的骚扰和委屈。

此刻,她又下意识地摸了摸包里的《心戒》剧本。明天要试镜的女秘书角色,虽然只有三句台词,却是她叩开演员大门的最后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