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自己也一门心思都在科举上,便干脆等到乡试结束后,再做打算。
提及守孝一事,宋童生难免想起宋老头来。
“诶!一晃眼,当年一起长大的兄弟都走光了,如今,就只剩了我一人……”
自宋老头去世后,这三年宋族陆陆续续有老人离去,当年一起逃难过来的人,就只有宋童生长寿些。
他浑浊的双眼已经有些看不清了,但还是盯着自己的小曾孙笑道:
“不过,老夫还能看到自己有后,也算心满意足了……”
宋童生一家,自他这一辈起一直都是血脉单传。
以前他还想着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自己的科举之业。
如今年过七旬,人反而不执着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
“爷爷,您别胡思乱想,有儿孙陪着,您会长命百岁的。”
宋应知说的只是安慰话,其实自己也知道,陪伴宋童生日子不多了。
趁着等待乡试放榜的这个时间,他也好多陪陪他。
这回,宋应知带着李游在宋童生家足足住了半月有余。
期间偶尔会受木初才的邀请去参加各种诗会,每次去了,宋应知知道自己的作用就是给木初才做绿叶陪衬。
有了他这个不擅诗词的做衬托,加上木初才本就善结人缘,没多久,就结交了不少权贵公子。
再后来,宋应知烦了,木初才再邀请时,他便让李游找了借口拒绝。
他本不擅长作诗,若不是因为木初才此人在他刚入县学那年对他照顾有加,他早给推了。
要不说人情一事,比欠了别人钱还难还呢?
现在被木初才利用了几回,也算还清了当年的恩情。
日后再见,只当他是普通的同窗便是。
没了人打扰后,宋应知总算得了清静日子,每天不是陪着宋童生下棋赏画,就是哄娃。
一来二去的,竟也学会了抱孩子。
有小侄儿打发时间,宋应知只觉着时间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时间就来到放榜这日。
上次院试因为生病没能去贡院门前看榜,这回宋应知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去看上一回。
尽管他与李游天一亮就来了,但贡院门前还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太阳还未东升,人群早已熙熙攘攘,喧闹声此起彼伏。
“公子,这里面人太多,咱们要不去外面等着吧?!”
“在外面得等多久人群才能散去?放心吧,你家公子力气大着呢!你跟紧我就好!”
宋应知满脸兴奋的挤在人堆里,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一个人冲在前面给李游开路。
李游紧紧挨着自己公子,心中苦不堪言,他个子没有宋应知高,被人群挤来挤去,只能紧紧抓住宋应知以免二人被挤散掉。
二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放榜前夕挤到了最前面!
宋应知稳住身形,刚想对李游说话,抬头就见对面阁楼内,木初才与和世家公子坐在一起看着他。
表情一脸鄙夷与得意。
“宋兄,你快上来坐,我这儿还给你留了位置呢!这种跟前看榜的事,多掉身份!你怎么也跟着去了?让你的书童去看就好了。”
木初才看似好心实则将他与奴仆放在了一了一个层面上,间接的骂他为奴。
面对阁楼众学子的鄙夷神色,宋应知表情淡淡。
“无碍,就让身份掉会儿吧,一会儿放榜了,它自然就会涨,倒是木兄别坐太高,小心等会失足摔下来才是。”
“你!”
宋应知这番隐喻直接命中木初才要害!本来这次策论他的答案就不出彩,心中对自己的结果早就有了预感。
如今被宋应知这般讽刺,他怎能不气?!
一旁的友人见此,急忙劝解道:
“木兄莫要生气,这宋应知文采拙劣,学识平平,还敢口出狂言说自己中举?!……一会放榜了,咱就等着看他笑话吧!”
木初才一听,顿时消气,他收起折扇再次坐回凳子上,嘲讽宋应知道:
“哼!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竟还妄想中举?!木某倒要看看!一会到底是谁摔得更惨!”
面对阁楼上的挑衅,宋应知觉得甚是无聊,他不再做过多回应,扶着李游站稳,只等着士兵过来放榜。
不知过了多久,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来了!来了!放榜了!”
随着这一声大喊,所有人瞬间把目光转移向贡院门口。
宋应知也跟着望过去,只见最前面几个士兵手持着兵器缓缓走来,在他们中间,两名士兵手中各呈着一卷榜单。
这正是此届乡试“桂榜”!
其中有一卷为副榜。
中副榜者,虽不是举人,但其可进入国子监学习,后通过考核有机会获得贡生的身份。
随着士兵越来越近,人群也跟着安静下来,望着这两卷榜单,每个人都不自觉得屏住了呼吸。
就连宋应知也不由双拳紧握,心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虽然他对自己的答卷有信心,但万一自己赌错了呢?
宋应知不敢继续往下想,他疯狂摇晃着脑袋,想要借此甩掉杂念。
“不会的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宋应知一个劲的嘀咕,好似这样焦虑就会少一些。
榜单才刚贴好,人群顿时就如潮水般涌了上去,宋应知先前就挤到了靠前的位置,此刻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看到榜单。
因为害怕,他不敢看正榜,便从副榜最后一名开始找寻自己的名字。
只一眼,宋应知就看到木初才的名字写在副榜最后一名的位置上。
他愣了愣,还没反应过来,就听李游在耳边激动的大喊:
“找到了!公子!公子!您中举了!”
“在哪?!”宋应知回过神,急忙大声问道!
“这里!这里!第十九名!公子你是十九名!你中举了!你是举人老爷了!哈哈哈……”
李游兴奋的指着榜单道。
宋应知先是一喜!待看到榜单上的名次后,脸上的笑意猛然顿住。
好消息是他中举了。
坏消息是此次乡试正榜竟然只取了二十个举人名额,而他是倒数第二名。
宋应知又往副榜看去,人数也堪堪只有五十人。
看着自己的名次,宋应知眉头都快拧成一条麻花。
身后源源不断的有人往前挤,耳边有人放声大笑!有人失声痛哭,震得宋应知感觉耳膜都要破了。
他只好带着李游先退出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