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筹集到的每一分钱、每一份物资,全都毫无保留地送到了人民军队手里,只为能贡献出属于我们冉家的那一点点绵薄之力”
“后来内战爆发,烽火连天,危急四伏,我冉家不想受制于他们那所谓的校长,也不想冉家的产业落入坏人手中,不得不忍痛远离故土,远走他乡。”
“即便身处异乡,我冉家仍心系祖国安危,未尝稍离。我们竭尽心力,四处奔波,不遗余力地筹集资金与急需物资。我的哥哥们更是不顾个人安危,甘冒生命危险,突破重重困难与危险,确保这些珍贵救援物资能持续不断地送达人民军队。”
“为了这些宝贵的资源,我的两位兄长至今下落不明,音讯全无;我的双亲更因救人义举,连最终连尸骨都未能寻回……。”
“而这一切,绝非空穴来风,全都是有着确凿证据、凭据可查的事实……”
冉南雪在讲述家族往事时,刻意略过了许多细节,她未曾提及将祖辈辛勤经营的棉纺厂无偿捐献给国家的事,也未言及将冉家世代相传的房产拱手让给政府的决定。
更未曾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她的父母在动荡年代究竟救了多少地下工作者,使之免于劫难……。
她说的这些,看上去只是作为一个国人在不安的年代该有的良知,但如果那些叙述仍不足以触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赢得他们的共鸣与深切同情,那么再多的话语也只是徒劳无功。
冉南雪的眼眶早已湿润,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的声音颤抖,字字泣血,却依然挺直了身板,与众人打量的目光对上也没有丝毫褪意。
“我现在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每天勤勤恳恳,靠着自己的双手上班,挣来钱养活自己和一双儿女。过的可都是清清白白、本本分分的日子。比起你来,就像刚才那位婶子说的,你们一家更像资本家作派。”
尹婆子一听冉南雪说尹家是资本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仿佛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般,猛地跳了起来。
声音尖锐如刀:“你这个小娼妇,竟敢在这里胡说八道,败坏我老尹家的名声!我老尹家清清白白,哪是什么资本家,我看你是活腻了,才敢这样信口雌黄!”
“哎呦……”
话音未落,尹婆子突然膝盖一软,整个人失去了平衡,重重地跌坐在了众人眼前,原本的骂声就像被突然掐断了脖子一般,戛然而止。
尹老头子还有尹建民都隐在暗处不敢现身,他尹家的身份可是真经不起查。
冉南雪见状,迅速拉着两个孩子往旁边侧了侧身。
冉以沫看着尹家人,心中充满了厌恶与不屑。
要不是老婆子一直满口污言秽语的,她也不想出手。
若不是地府有规定,不允许她随意取人性命,否则她真的想直接将这老太婆打入十八层地狱,让她尝尝永世不得超生的滋味。
尹婆子跌坐在地上,狼狈不堪,却不见尹家人中有任何一人愿意伸出援手搀扶她。
就连尹建华,她的亲儿子,也仿佛视若无睹,站在一旁,眼神冷漠。
见无人理会自己的狼狈,尹婆子索性放弃了起身的念头,坐在地上,也不顾及自己的衣服是否会被尘土弄脏。
她只是恶狠狠地盯着冉家母子三人,眼神中充满了狠厉,要是眼神能杀人,母子三人都不知道被她杀死多少次了。
小声嘀咕着:“哼,就算你们冉家捐再多的钱又如何,还不是没能得到老天的保佑!看看你们冉家,曾经那么大的家业,如今就剩下你这么一个女娃,有什么好得意的,还敢污蔑我尹家是资本家,都怪建华平常舍得不动你这个贱人。”
“手里攥着那么大一笔钱,天南海北,到哪儿不能过上那人人羡慕的荣华富贵生活,想吃什么山珍海味、珍馐佳肴不能办到,偏偏要学那圣贤之人,把家底掏个精光做好事,经营着的厂子也全都给捐了出去,真是傻的冒泡。”
“哼,瞧瞧你们,好事倒是做了一大堆,家底也全上缴了,也没见你们家谁因此得到了什么好报,落得个善终。”
尹婆子自以为说得很是小声,满心以为无人知晓她的这番刻薄言论,却没想到她这番话被站在一旁正津津有味看热闹的赵大娘听了个一清二楚。
赵大娘三角眼一转悠,瞅了周围的人一圈,双手猛地拍了下自己的大腿,嗓门儿一亮,大声叫嚷了起来。
“尹婆子,敢情你家是打着吃绝户的主意啊!我就说这么多年,怎么从来没见过你侄媳妇一家三口人登门,感情你们家是天天巴望着人家母子三人出点什么事儿,好分了人家的家产,到时候再娶个新媳妇进门。”
“等新媳妇一过门,那旧妇啊,怕是早被你们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想怎么编排那不在的人,还不是你们尹家人上下嘴皮子一碰,轻而易举的事儿!”
尾随着冉家母子一同前来、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心态的街坊邻居们,听到尹婆子一次次出口不逊,恶意中伤冉家母子,现在又听到她家邻居的话,觉得都是这个理,有人再也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怒火。
几人用力挤入人群之中,将矛头直指那个正口出恶言、不断中伤冉家母子的尹婆子。
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率先站了出来,他怒目圆睁,手指着尹婆子大声呵斥道:“你这个满嘴胡言乱语的老太婆,简直就是信口雌黄!什么事情都还没弄清楚呢,就在这儿大放厥词!人家冉厂长和他的妻子,那可是实打实的大好人呐!”
话音未落,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也激动地附和起来:“可不是嘛!当年国内战争刚刚平息下来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便赶回了 h 市,开工建厂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
“要知道,那时候大家的日子过得多艰难呀,好多家庭连饭都吃不饱。多亏了冉厂长开办的厂子,一下子解决了不知道多少家庭的温饱问题,给大家伙儿提供了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好营生啊!”
一位面容憔悴但眼神坚定的妇女也忍不住插话道:“我还记得那一年闹大饥荒,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景象惨不忍睹。冉厂长为了能救咱们 h 市百姓的命,那真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啊!”
“他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求人帮忙,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从外地购进了一大批粮食运回来。若不是冉厂长的这番义举,咱 h 市又不知得有多少条无辜的生命消逝掉呢!他们对咱们的这份恩情,咱们可都一直牢牢地记在心里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