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宗家内部高层会议被一句话彻底激怒:
“人格独立”四个字,把他们几十年来主导教育权的正当性撕得粉碎。
他们眼看着《青年人格独立宣言》被学界吹捧为“未来社会结构人文基准文本”,自己却沦为“管控者”“制约模型发起人”的代表,脸面丢尽。
“这口气不能忍。”
赵如嵩将“人格宣言”一页页撕烂,狠狠丢在桌上。
赵乾鹤咬牙:“不能再打舆论。”
“我们要去他身上,把最原始的那一层真相——扒出来。”
……
于是,一份“身份审查代表团”名单迅速成立,由宗家直属管控组负责执行。
成员包括:
宗家法务部常驻律师三名;
宗系心理模型顾问两名;
京圈“中枢遗留系统”备案处理专员一人;
南江档案中心前管理员黄正良,一位被“请回合作”的旧人。
这支“身份调查组”没有明说目的,但所有人都清楚:去南江,是为了揭沈逸辰的底。
——只要证明他少年时期确实是实验产品,而且档案中“道德风险评估”为“模糊灰区”,就可以提请国家人文安全组重新审核其社会合法性,进而——拔除他在青创的一切职权。
……
而消息并未对外公布,但联盟内部已风声鹤唳。
“听说宗家派人去南江了?不是搞舆论了,是真要查档?”
“据说连档案管理员都被宗家请回来配合……如果真翻出黑历史,沈逸辰还怎么继续坐这位置?”
部分青创内的保守派、高校合作代表甚至开始暗中“准备善后”,有学校暂停了合作投放,有平台降低了对cYS系统的数据等级标识。
林紫然忍不住拍桌怒吼:
“这群人还叫‘合作方’?风一吹就倒?!”
但她自己的眼神,也在剧烈动摇。
她从未问过沈逸辰真正的“早年经历”。
他身上那层“实验室阴影”,她早年也曾听过零星风声——只是她从没去触碰。
如今宗家直捣老档案,她担心的不是自己。
是他。
——如果那个男孩,真的曾被当成“非人”对待,他,还能站得住吗?
……
代表团抵达南江当天,青创联盟对外没有任何反应。
舆论场短暂凝滞,仿佛一切风暴前夕的安静。
但当天傍晚,一条突如其来的推文刷爆全网:
【#青创·真实回忆#特别场——南江实验个体座谈会即将开启】
附图是一张会议厅现场布置图,背景赫然是“南江青创智库大厦三层会场”,而嘉宾名单上——
第一行赫然写着:
“S系早期行为实验计划个体代号·幸存者001-019号”
更震撼的,是出席者备注:
001号陈烈,现任心理干预志愿者,十五年前为模拟A组数据主体;
004号郭远昊,现任南江大学讲师,当年评估结果为“高度风险”但自主脱离模型系统;
011号秦婉怡,曾为宗家心理封闭实验数据编号者,现为人格恢复项目志愿发起人。
现场座谈嘉宾共十九人,每一人——都是宗家口中的“模型失败品”。
而沈逸辰,是唯一被模型“放入风险评估通道”却在十五岁亲自注销实验身份的个体。
……
直播开启。
万人涌入。
开场五分钟,无主持、无剪辑、无流程。
第一位嘉宾站起,陈烈,三十岁,曾为行为干预实验对象。
他只说了一句话:
“十五岁那年,我们是系统编号。”
“但现在,我站在这里,是我自己。”
第二位,郭远昊,曾在实验中被系统标注为“行为偏执样本”。
他咬牙说出:
“他们把我当成模型里的一组曲线,不让我看世界。”
“但我从系统后门跑了出去。”
“沈逸辰帮我重写了我的‘行为脚本’。”
接着是秦婉怡。
她曾因“情绪性人格倾向”被宗家系统建议“深度干预”。
她望向镜头,声音颤抖却坚定:
“那个实验室,压根没打算让我们成为‘人’。”
“他们要的是‘可控工具’。”
“但沈逸辰——他是我们里唯一一个站出来说:‘我不要这份权限’的人。”
……
代表团赶到会场时,直播已持续一小时。
黄正良原本是来“翻供”的,却在门口被堵住。
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人走上前来,将一枚录音笔放进他手心:
“三年前你说‘我欠那个孩子一条命’。”
“今天你要说谎,就得先把这句话吞回去。”
黄正良沉默半晌,抬起头,只说一句:
“我不说谎。”
……
夜色落下,直播完结。
热搜前五全被刷屏:
#沈逸辰不是编号,他是幸存者#
#宗家系统实验的真相曝光#
#那些从模型中逃出的青年们#
联盟内部的那些动摇分子,在这场直播之后,齐齐发来续签意向书,合作平台纷纷主动撤回风控评级。
林紫然看着回归的曲线图,终于红了眼眶。
沈逸辰仍然沉默,只是在人群散去之后,默默地坐回会议厅中央空椅上,望着屏幕上那些当年同样编号的人。
“编号不是罪。”
“但藏编号的人,才是罪。”